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检察机关的公诉权和刑事审判监督权是既存在矛盾又各有其特点的两项权能。关于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一直是诉讼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由同一主体行使在制度上有不合理之处,将两者分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析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独立行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一直是诉讼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应如何设置和行使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现行体制存在哪些隐忧和弊端,如何进行现实选择等,均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就此谈点浅见,权作引玉之砖。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在检察机关内部长期存在不同认识:其一,认为公诉权本质上就是刑事审判监督权,行使公诉权本身是行使刑事审判监督权,后者是前者的应有之义;其二,认为公诉权是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公诉权是履行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基本形式;其三,认为两者互相交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公诉权和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界定入手,深入分析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统一行使的利与弊,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增加出庭公诉人的方式实现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统一行使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独立行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直接合一,这严重影响了诉讼程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造成了出庭检察官强烈的角色反差,弱化了法律监督权,直接影响了公诉效果。新刑事诉讼法施行后,这种体制所固有的弊端日益表面化、严重化,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审、检冲突便是其表征之一。因而,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分而设置、独立行使,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论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一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诉权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的权能,公诉权从诞生开始,其先天具有的法律监督性质便与公诉人的角色定位具有一致性,公诉权的法律监督性质与维护审判权威也具有一致性,公诉权的法律监督性质与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则具有协调性,由此可知,将我国检察机关定性为法律监督机关而非公诉机关具有宪政的必然性和中国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刘杨 《法制与社会》2010,(14):111-1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不断进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是,检察机关在审判监督权的行使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本文将从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法律依据、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现阶段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权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诉是现代法治理论特别是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追究犯罪的刑事责任的一种主要诉讼方式;公正则是审判工作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是审判的价值追求(法院的工作主题就是“公正与效率”)。同时,公诉与审判是紧密关联的诉讼活动,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更加便于揭示各自的特点和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公诉权作为一项专门的国家权力,一方面,它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对犯罪的追诉能力,是公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有权力的部门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这些屡经历史验证的规律昭示着公诉权自诞生的那一天,就一直面临的困扰。如何保证这些由人民创造的财富不被用来作为危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凭借?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x摘要公诉权本质上属于法律监督权,公诉权法律监督职能取决于公诉权的合理配置。本文指出应从扩大公诉裁量权、赋予检察机关民事行政公诉权等方面优化配置我国现行公诉权。  相似文献   

10.
高欧  郭松 《华中电力》2022,(1):126-143
合理构建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是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欲使这三种权力形成合理关系,需要根据审判权运行存在的问题,在客观评价法院科层化组织结构与法院内部复合化权力构造以及院、庭长职权配置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严格区分法院组织的行政逻辑与司法逻辑,进一步明确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权限定位,完善其职权范围与行权程序,并构建审判权反向制约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相关机制。唯有如此,才可能构建出合理的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刑事审判监督权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海英 《法制与社会》2010,(12):148-148,174
虽然现行立法对刑事审判监督规定了严格程序,但由于检察院、法院在权能、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使实践中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监督权并未充分发挥。本文认为应明确刑事自诉案件、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庭审监督、完善立法保障、强化检察权以及提高检察官素质,增强法律监督意识,以使法律监督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司法变更权是法院审理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罚和其它处理决定而发生的行政案件的,依照行政法律、法规和有关行政诉讼程序,变更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和其它处理决定的权力。在行政审判中,法院应否具有司法变更权?法院是对部分行政案件应具有司法变更权,还是对各类行政案件均应具有司法变更权?上述问题在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规定不一,法学理论界众说纷纭,司法、行政部门也反应强烈,尤其在我国《行政诉讼法》(草案)公布后,争论更趋白热化。本人不揣浅陋,也在此就司法变更权问题略陈管见。为拓宽研究的视野,我们不妨先考察一下世界各国对司法变更权的规定。综括而言,当今世界各国对司法变更权的规定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法院只有维持权、撤销权,无变更权。例如在建立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公诉人,你没有法律监督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宪法和刑诉法赋予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但是,公诉人在审判程序中是否应行使和应如何行使法律监督权呢?笔者对此有所质疑。 我国参加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多份国际公约一致规定: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平等、对等。公诉人没有作为刑事诉讼一方当事人,但其在法庭上实质充当原告,宣读起诉书、审讯被告人,负举证责任提起公诉;而辩护人要维护自己的辩护权,当然要反驳控诉、提出辩护证据、进行反询问、对控诉证据质证,还要参加法庭辩论。公诉人却身兼二职,一是公诉职能,二是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4.
正目次一、整体利益与法律监督权二、法律监督权的实施机构三、经济监管权与经济公诉权按照传统的"三权分立"理论,国家由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构成。司法权孟德斯鸠称其为裁判权力,是法院和法官听审并作出有约束力裁判的权力。它是一种中立性权力,应遵守"无控告即无法官"的原则。"从性质来讲,司法权自身不是主动的。要  相似文献   

15.
刘兰秋 《行政与法》2006,42(5):119-121
我国检察机关的刑事审判监督权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造成了刑事诉讼实践的紊乱。本文欲从历史的角度、比较法的角度以及实践的角度,对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监督权作一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审判监督权的改造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于宁 《天津检察》2009,(4):30-32
在刑事诉讼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检察机关经过审查后提起的公诉,仍然可能发现新的事实和证据,如被告人存在漏罪、同案犯罪嫌疑人归案需要追加等等。为了追求实体真实,惩罚犯罪,有必要建立一种提起公诉后的变更、补充机制,以便及时地应对公诉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因素,这就是公诉变更制度。作为公诉权自然延伸的公诉变更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价值,而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规定,只是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称《规则》)第351和353条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审判监督权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我国的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权。2008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对于检察机关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  相似文献   

18.
刑事公诉权与条件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诉权是一种司法请求权,不具有实体判定权能。但公诉机关运用不起诉权时,实际起着“司法”的作用。不诉权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的目的,也利于诉讼经济。公诉权是一项具有专属性的法定职权,由检察机关独占。法院只应享有公诉改变的建议权、要求权而不享有强制性决定权。公诉权的行使必须符合特定的诉讼条件,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及程序原则。判断公诉机关是否滥用公诉权,不必以法院是否作出有罪裁决为标准,而应当根据公诉权行使的诉讼条件是否具备来判定  相似文献   

19.
李蕴辉 《法学论坛》2004,19(2):79-85
对公诉权滥用的问题,我国学者进行过深入的研讨,但大多把视角落在将应诉而作不诉处理的角度上。实际上在我国,公诉机关由于拥有司法权力,又基于其追诉的倾向,往往在权力的滥用上更多的是将可作不诉处理的案件一再提起公诉。故本文从过度追诉的角度论及公诉权的滥用,试图揭示这一问题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如何维护公共利益的讨论为时久远,政府诞生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政府自身并非万能,而且自身亦有利益,也有政府部门背离初衷损害公共利益或者漠视公共利益被损害的现象发生。建立维护公共利益的多元机制甚为必要,其中运用诉权,提起公益诉讼即是一种选择。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非利害关系人中,公民个体、非政府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