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律宾的农业机械化历史很长,从西班牙统治末期就开始引进园盘耙、中耕机、多组犁和玉米播种机。但是,直到1960年,农业机械的数量很少。第一批由西班牙和美国引进的农业机械,由于不适合菲律宾的具体条件和需要,因而无法使用推广。 大甘蔗种植园的机械化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菲律宾政府通  相似文献   

2.
一、序言 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九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非产油发展中国家以很大的打击,明显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由于全面经济衰退和石油进口额增加造成对贸易收支与国际收支的压力、外债增长、物价高涨等。  相似文献   

3.
3月13日,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与暨南大学学生处联合举办了“菲律宾问题讨论会”。我所陈森海同志和历史系黄滋生同志在会上作了中心发言。学校领导、宣传部、教师、干部以及学生七十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上,对导致最近菲律宾政权更迭的内外原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就新政权内部各派政  相似文献   

4.
在东南亚国家中,菲律宾的人口数量(五千万人)仅次于印尼,居第二位。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最近几年,菲律宾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失业情况加剧,因而就业问题显得特别尖锐。一九八二年,菲律宾各城镇共有失业人口七十五万五千人(其中非熟练工人占百分之五十六),在乡村地区,失业者多达一百三十万人。  相似文献   

5.
在七十年代,菲律宾的经济取得了很大进展。经济建设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国家的经济潜力有很大增长。在一九七二——七八年间,菲律宾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从五百五十六亿比索增加到一千三百一十亿比索,增长了一倍多。一九七九年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一千八百六十二比索,比一九七二年提高了百分之四十;按当前价格计算等于  相似文献   

6.
序言 本文是关于最近东南亚地区农业方面变化的实地调查报告。如所周知,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其中东南亚国家农业的变化尤为显著。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九八二年世界开发报告》,七十年代这一地区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三点八,比世界任何地区高。不用说,这是六十年代后半期普及高产的新稻谷品种的重大贡献。亚洲热带地区长期衰退的稻谷耕种业于六十年代末以后转为迅速  相似文献   

7.
在菲律宾的不同历史阶段中,菲律宾人民对土地所有权及土地税的看法表现了种种不同的态度。然而,目前的许多看法仍须追溯到西班牙(殖民统治)以前时期和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时期中去。①这些态度构成了对西班牙以前时期和西班牙时期的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作为“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其农业曾在 60 - 70年代取得过较快的发展。自 70年代初期起 ,政府在土地改革、垄断经营、保护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出现了失误 ,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活力 ,从而使其走向衰落。本文对引起菲律宾农业衰落的原因加以分析探讨 ,并论述近年来政府为振兴农业所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北加里曼丹的殖民主义土地制度和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殖民主义服务的土地政策 北加里曼丹三邦包括文萊、沙捞越和北婆罗洲(沙巴)三个地区,位于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它地处热带,雨量充足,又无颱风,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对动植物的生長和繁殖較快,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三邦的面積辽濶,但人口稀少。总面積約有7万9千多平方英里,約等于一个半馬來亚,而总人口不过130万,不及馬來亚的1/6。它的人口密度很低,文萊每平方英里是38人,沙捞越每平方英里  相似文献   

10.
本期发表泰国資产阶級学者猜荣·初察写的《泰国的土地和农民问題》和《泰国的农业合作社》两篇文章。在前一篇文章中,作者企图通过探讨泰国农村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改良农村現状的措施和意见,以图消除泰国广大农民日益不满的情绪,从而继续稳定泰国封建主义在农村的统治,在后一篇文章中,作者把欺骗和剝削泰国农民的所謂合作社加以美化,并建議改善和加强这些剥削机构。前后两文对泰国农民状况都作了歪曲的叙述,对泰国統治者和封建阶级则搽脂抹粉,掩盖了泰国农村阶級矛盾的实质。但上述文章同时也暴露了泰国統治者和封建阶级对农民进行殘酷剝削的情况。可供研究泰国农村问題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作为农业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粮食产量供不应求。菲律宾忽视农业的制度安排导致粮食国际购买力下降,贫困率居高不下,并且一直威胁着菲律宾的粮食安全。菲律宾历届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土改制度安排来解决粮食危机,但效果不尽人意。本文通过对菲律宾粮食安全和土地改革的分析,发现土地改革政策的不彻底性、短期性、滞后性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贫困农民并没能从改革中真正获得好处。只有重视并维护农业的基础地位,彻底解决土地分配不公现象,通过全面配套改革措施,才能真正实现菲律宾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战后菲律宾农业技术变革及相应制度建设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作用过程。本研究发现,菲律宾在20世纪60、70年代所取得的农业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早期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技术研发的支持。然而,从长期看,菲律宾政府支持农业技术研发的政治意愿并不高,导致相应的制度建设扭曲,从而造成了长期农业发展的不乐观。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     
去年(1963年),法国政府首次委派了一位商务专員駐在馬尼拉,并且第一次在馬尼拉举办工业展覽,藉以宣传法国工业的进展。 这个工业展覽预料至少可与英国和澳大利亚以前在此举办的展覽相比,定期在2月8日至23日在菲律宾——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大樓和国家图书馆举行。它将显示法国的工业是如何通过取得更多的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对菲律宾领土和海洋主张的变迁过程进行描述。在领土问题上,菲律宾的领土主权主张经历了一个明显的扩张过程。1978年《第1596号总统令》是一份非法扩张领土、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国内法律文件。这个文件违反了确定菲律宾领土范围的所有国际条约和当时的菲律宾宪法。在海洋问题上,菲律宾的海洋权益主张表面上看经历了一个收缩的过程,标志是2009年的《第9522号共和国法案》。根据该法案,菲律宾缩小了其一贯主张的内水和领海的范围。由于这部法案实质上减少了菲律宾的领土面积,不符合其本国宪法,合宪性大有疑问。我们应清晰把握菲律宾非法扩张领土的事实,要求菲律宾纠正其不法行为,坚决不允许菲律宾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基础上进一步侵犯中国正当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5.
16.
菲律宾华人社会,从16世纪70年代以来,已持续存在四百二十多年了。其间,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具体说来是1976年)为断限,此前四百年可以说属华侨社会时期,因为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保持华侨身分;此后可说属华人社会时期,因为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已...  相似文献   

17.
1968年,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开始出现“穆斯林独立运动”,由此,菲律宾的“穆斯林问题”便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1972年,以米苏阿里为首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成立,要求将菲律宾南部地区分离出去.南部发生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间的局部武装冲突,遂发展成为波及整个南部的武装斗,形成持续不断的穆斯林运动.这场运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影响目前菲律宾和平和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关学者已从多个方面对这一运动作过探讨,然而,对于运动的宗教背景及根源的实质等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非暴力群众运动的根源和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自勇 《当代亚太》2006,27(8):48-54
2006年的菲律宾政治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民主的狭窄基础。对于菲律宾而言,如何超越“精英民主”,已成为非常现实的学术和政治问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推动了菲律宾民主制度恢复和发展的人民力量运动,而今同样需要重新思考其性质和作用。从实际结果看,人民力量运动并非人民的意志和政治影响力的体现,而是精英之间的派系斗争,参加运动的群众只是精英们掌握的工具,因此,人民力量运动并不能够使菲律宾走出当前所面临的社会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19.
科·阿基诺政府1986年2月执政以来,经历1986年和1987年五次未遂政变,转危为安;又在1987年、1988年和1989年先后举行的新宪法公民投票、新国会选举、全国地方选举和全国乡镇选举中赢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政权日趋巩固;加上经济复苏迅速,人心日趋安定,国  相似文献   

20.
续第5期)(二)美国统治时期(1898—1946年)美国对菲律宾的统治,标榜“民治”、“法治”,消除了此前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华人的横征暴敛,对他们的人身安全随时施加威胁的现象,因而华人不再遭受西治时期的法定的任意掠夺和种种限制[27]。他们在群岛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