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哲学发展是内在矛盾的运动,哲学创新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历史发展的双重变奏.唯心主义在哲学创新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使得唯物主义的哲学创新常常表现为对唯心主义创新成果所含价值的科学解构.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本义是走向实践,但其学术意蕴则是离开哲学思辨.哲学创新须把握好哲学特有的学术理路,其中,允许唯心主义正常发展有利于哲学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国内多被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传统教科书意义上的“新唯物主义”.重读《提纲》的第一条,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新哲学,肯定了唯心主义从而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批评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只从客观和直观方面来理解现实的片面性,因此,应将《提纲》的哲学思想解读为“实践主观能动主义”或“主观能动实践主义”.这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在于突显和阐扬马克思哲学的人的内在主观本质力量和外在实践本质力量的统一.这一新哲学的“党性”立场,即“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一哲学思想的自我来源,即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巴黎手稿》.  相似文献   

5.
儒家“和”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孔子重“和”,再到其弟子有子提出“和为贵”,随后经孟、荀两派继承发展出“和为贵”的思想。几千年来“和为贵”不仅成为儒家思想典型,更成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体系,并以此运用于“八条目”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以“和而不同,修身为本”为主要内容的“和为贵”精神。“和为贵”的精神,是“和”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国际观在新时代的展示,与时偕行,革故鼎新,为道屡迁,唯变所适,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相似文献   

6.
本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化观做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认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化观有两个显的特征:一是反科学主义;二是非理性主义。其偏颇之处在于:一方面,把科学狭隘地归结为“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另一方面,片面地强调以“人”为本,并将人精神简单地等同于艺术精神。其结果是人为地大大加剧了科学与人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7.
普世价值在三个层面有不同的含义:政治层面指西方主导的民主、自由、人权模式,西方政治势力希望推广于全世界,实现和稳固西方中心地位。西方演变派和国内西化派的政治意图受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者阻击。学术层面指民主、自由、人权等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理论出发,否认普世价值存在;赞同者认同主观的、共性的、超阶级的理念也具有现实价值。双方哲学路线不一,争论难于统一。生活层面普世价值泛指一切对人类有益的东西,失去争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照一般的传统说法,唯物主义在其发展长河中,视其与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结合与分离,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发地与辩证法相结合)、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形态。而唯心主义则只有主观与客观(夸大个人精神的主观唯心论和推崇宇宙精神的客观唯心论)之分,而无机械与辩证之别。这似乎表明:唯心主义历来与机械论无缘,只有机械唯物主义而无机械唯心主义。事实并非如此。本文试论证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标志马克思实现了对费尔巴哈超越的那些思想,在此之前,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出现.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是一个过程,在一个时期,曾经存在对费尔巴哈的误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仅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也批判了唯心主义.它强调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结合,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扬弃.只强调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会科学的本体论存在社会自然主义与历史文化主义、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马里奥·邦格不仅指出了传统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中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系统科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邦格社会科学本体观的新质在于其对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的引入,并对传统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同时彰显了对传统社会科学本体论思想的批判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