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四川小凉山地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大小凉山综合挟贫开发项目为载体实施了彝家新寨项目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根据彝区的实际情况,夯实基础,选好路子,做好全面系统规划,并配套相关产业,让彝家新寨变成真正文明美丽的村寨。  相似文献   

2.
峨边彝族自治县按照四川省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做好三篇文章,掀起综合扶贫开发热潮,彝家新寨、产业发展、健康文明新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峨边要祭抓综合扶贫开发的契机,因地制宜、重主体、强化支撑、提升品质,以彝家新寨建设为重点,改善居住条件,培育特色产业,弘扬文明新风,提升彝区形象,让彝区群众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4.
推进彝家新寨建设是实现彝区脱贫发展的重大举措,彝区发展关系到乐山市实现经济社会整体跨越式发展。但当前制约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矛盾问题不少。为了进一步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应当科学规划,夯实基础,促农增收,进一步整合发展资源、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乐山司法行政系统在司法行政服务“彝家新寨”中,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职能作用,通过法治建设“三强化”、化解纠纷“三到位”、法律服务“三跟进”,积极服务彝家新寨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培养彝族群众良好的学法用法习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和谐美好的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6.
乐山"彝家新寨"建设加快了新型村落村庄的功能完善、风貌打造和品位提升,提高了村庄的布局水平、村落规划水平和民居设计水平,使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生产方式等有了跨越式提升。但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为了保证彝家新寨建设全力推进,应在建设时保质保量让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建好党支部,并推进"三新"标准,建设新彝寨、住上新民居、实现新生活,帮助彝区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彝区群众生活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马边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县域面积230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9个社区114个村,总人口22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县、乌蒙山片区区域扶贫开发县和省级深度贫困县,是中央纪委、四川省纪委定点帮扶县,浙江省越城区东西扶贫协作县,峨眉山市对口援彝帮扶县。近年来,马边着力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县和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在挖掘整理彝  相似文献   

8.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配套产业、树立文明新风等举措,极大改善了彝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还要以彝家新寨建设作为加快改变彝区群众生产生活方式、整体改善彝区贫困面貌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精准扶贫、加快实施,努力促进彝区群众居住条件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全面覆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最终实现“建新寨、兴产业、奔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新寨乡的区位优势来看,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争取项目,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壮大三大产业;抓好以计生、教育为重点的和谐新寨建设;工业经济引领发展;旅游活乡打造新寨名片;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新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及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共安彝族乡成立30年来,通过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呈现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事业繁荣、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形势。但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滞后、财力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象没有根本扭转,仍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综合扶贫开发,奋力推进小凉山区"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确保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11.
乐山市金口河区认真践行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通过"五个坚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小凉山实际的金口河区扶贫开发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现代农业起步迟,带动能力不强;励志扶贫尚有差距;乡村振兴人才匮乏。针对这些问题,要坚持标准不降,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坚持长效推进,全面筑牢返贫防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夯实脱贫根基。  相似文献   

12.
建设进出大凉山和攀西经济走廊的重要中转站,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做大做强电冶工业,大力培育旅游文化产业,把峨边建成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的窗口和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努力实现建设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强县、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和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县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异常困难。如何破解彝区深度贫困,法治扶贫责无旁贷。小凉山彝区的法治扶贫工作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精准扶贫的法治化进程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针对问题,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党建”引领是关键,“治理体系”建设是基础,“治理能力”建设是重点,“法治信仰”培养是前提。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乐山小凉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如何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建立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对激发彝区发展内生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弥补我市经济发展短板、实现同步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扶贫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开发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治理体系总体思路是,以国家扶贫开发的法律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强和完善国家与地方扶贫开发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消除贫困提高民生的全社会共同责任基本国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推进国家扶贫开发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需要推进和创新扶贫开发治理衡量评价新标准,加快提升扶贫开发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的能力现代化水平,而且需要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治理方式的效能,改善扶贫开发治理的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均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凉山下明珠放彩,大渡河畔溢彩流金。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铸就了峨边这片广袤美丽的热土。历经千年的嬗变,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独特、鲜明的小凉山彝族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这片沃土。  相似文献   

17.
正峨边,地处川西南小凉山,与佛教圣地峨眉山毗邻,距乐山大佛108公里。大渡河水横贯东西,成昆铁路、省道306线纵横全境。全县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峨边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是进出大凉山和攀西经济走廊的重要中转站。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甘嫫阿妞"成为第二张名片。国家级森林公园黑竹沟是峨边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峨边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和生物  相似文献   

18.
论江泽民农村扶贫开发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江泽民农村扶贫开发思想的时代特征,如把农村扶贫开发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展中国的人权事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起来;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与对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结合起来,把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同组织社会各届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把政府对扶贫开发的责任同调动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17.6万人,彝族占37%,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民族地区要实现发展新跨越,坚定不移地瞄准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对外开放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县情再认识,思路再理清,思想再解放,作风再转变,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马边建成乐山  相似文献   

20.
小凉山下明珠放彩,大渡河畔溢彩流金。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铸就了峨边这片广袤美丽的热土。历经千年的嬗变,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独特、鲜明的小凉山彝族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这片沃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