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明溪县劳动保障局领导、职业培训股、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人、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分管劳动保障的乡镇领导、各社区工作站站长、县劳动就业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了在县劳动保障局召开的就业培训座谈会。会上,县劳动保障局王局长对明溪县2009年上半年就业工作做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2.
蔡福辉  林琚  李安辉 《就业与保障》2009,(4):F0002-F0002
龙海市劳动保障局内设机构有综合科、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科、劳动仲裁监察科、劳动就业培训科、纪检监察室;下辖劳动监察大队、劳动就业中心、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中心、漳州龙海技工学校、知青服务社和劳务派遣有限公司9个企事业单位,15个乡镇(场)劳动保障事务所,3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245个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  相似文献   

3.
洪洞县地处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是全省人口大县。辖16个乡镇,463个村委会,902个自然村,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人口73万,其中农村人口64万。近年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变“就农村抓农村”的旧思路为“跳出农村抓农村”的新理念,变“精耕细作求发展”的传统做法为“劳动力转移求突破”的战略举措,变“人口负担的劣势”为“人力资源的优势”。2004年,全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7.2万人,其中县外转移2.8万人,县内转移14.4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86%。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洪洞农民…  相似文献   

4.
大田县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对返乡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就业工作,5月份,大田县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再次组织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统计,大田劳动力共有221676人,其中男劳动力115036人、女劳动力106640人,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06,(9):F0002-F0002
近年来,平和县劳动保障局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创新机制破难题,真抓实干促落实,勤政为民树形象,不断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推行“四项机制”:“联合培训、订单就业”,“重心下移、一线服务”,“村级建站、派遣对接”,“部门联合、特色服务”,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占57.8%,其中劳务派遣就业5619人。特别是在全县建立50个村级劳务站,实现劳动力资源库与企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岗位、求职愿望与用工需求、就业与保障维权“四对接”。福建省副省长李川作了重要批示:“平和村级劳务站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只有深入到村才能更充分有效,劳务派遣要和这些村站对接”。2006年8月,全省劳务派遣经验交流会在平和召开。同时,该局以创建“满意服务窗口”为目标,健全学习制度,完善服务措施,规范工作管理,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系统精神文明上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残疾人劳动力状况,推进农村残疾人劳动力的素质培训和转移工作,沅陵县残联于7月11日起,组织3个小组对全县23个乡镇进行一次大走访,对农村残疾人劳动力情况进行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7.
“阳光春风工程”是古田县委县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的十一项实事之一(即免费为3500名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古田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阳光春风工程”责任单位,在其直属经办机构县技术工人交流中心和县职业培训中心的努力拼搏下,在乡镇(街道)的积极配合下,截止到7月份,  相似文献   

8.
田玉宝  王瑾 《前进》2005,(10):30-32
当前农村中剩余劳动力远远超出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规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推动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太原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对太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和看法。一、太原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太原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辖10个县(市、区)、2个开发…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农村劳务经济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理性选择。以泰兴为例,通过近几年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万人培训工程,建立近百家劳务中介、劳务派遣机构,编印《进城务工必读》手册,开展外出劳务人员跟踪维权服务等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泰兴55.43万农村劳动力中,向非农产业转移输出的劳动力已达30.03万人,占总数的66.85%。其中,就地转移15.6万人,市外输出就业21.43万人。纵观苏中、苏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依然艰巨。从需要转移的劳动力看,各地还有部分农村青壮  相似文献   

10.
转移之战     
农村人口居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仙游县的县情。如何把农村实有劳动力56.58万人迅速转型,提高收入?仙游县的决策者及职能部门,把目光瞄向了劳务输出,他们借助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速度,打出了一场漂亮的“转移之战”。据初步统计,至今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多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1万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劳务经济的和谐发展。今年4月,该县被劳动保障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事》2008,(4):39-39
一是抓培训。提素质,着力培养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以“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为契机.依托农函大、镇党校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菜单式”培训与“订单式”培训并重,“导向型”培训与“实用型”培训并举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 《新东方》2006,(11):41-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则是拓展农民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人主张主要靠工业扩大、城市扩容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有人认为要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本文拟就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剩余是相对剩余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每年均有大量劳动力外流,甚至出现“民工潮”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农村已出现了大量绝…  相似文献   

13.
“九五”期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探讨陈永昌,张新杰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我国"九五"期间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6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在1.5亿人左右,而且,今后农村劳...  相似文献   

14.
如何有效发挥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中部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丰富、质量低,结构不合理;其中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重要因素,今后要加大对中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投入,调整教育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城镇无下岗失业人员,农村无富余劳动力,作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最高境界,在过往的几年中,曾一度被无数就业服务工作者视为遥不可及的事,尤其是创建无富余劳动力新农村,更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性难题。然而,敦化市历经几年的努力,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工业化、劳务输出、“阳光工程”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已经向这最高境界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如今,全市16个乡镇,有38个村已经不存在剩余劳动力,实现了38个“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宝  李晓霞 《前沿》2005,(6):60-62
“三农”问题是全国上下关注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增加收入问题。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较多、素质偏低,制约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因此,要多渠道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进行分类,确定实施转移的范围进行分析;建议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既立足当前,又考虑长远,有目标、分阶段地解决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及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受教育层次,促进产业结优化升级,规范、完善劳动力市场,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合理解决土家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5,(4):96-9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目标是2004—2005年,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年培训250万人;  相似文献   

19.
李作同 《传承》2009,(18):32-33
基于劳动力的供求结构研究劳动力的配置,认为当前劳动力的素质不高是影响劳动力合理配置的最大阻力。农民自身、社会环境、体制环境等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应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教育和培训投入等,变剩余劳动力为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劳动力的供求结构研究劳动力的配置,认为当前劳动力的素质不高是影响劳动力合理配置的最大阻力.农民自身、社会环境、体制环境等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应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教育和培训投入等,变剩余劳动力为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