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专制统治者的“帮凶”、或者儒家思想对经济社会发展是“拖后腿”的、或者儒家思想是一种“过时”的思想这三方面错误或狭隘的说法,应该从儒学发展史以及历史上的儒学与时政之关系的角度进行辩说和澄清,对儒学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前景应作明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王杰 《理论前沿》2006,488(23):45-46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上海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共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50人参加,提交论文31篇,会议就“儒学、儒教与宗教学”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一、对儒家思想的几个重要概念从学理上进行了探讨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桂钿教授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立场,分析了儒家思想的历史发展,认为儒家思想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种创新。南京大学的赖永海教授对儒家的“天”及其宗教性进行了阐释。赖教授指出,了解天,是了解孔子思想的一…  相似文献   

3.
"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髓。二千多年来,儒学在中国政治思想界的地位不断提升。近几年来,儒学的思想更是受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青睐,成为其治国不可缺少的宝贵政治思想经验。本文从儒学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和"和合"思想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儒学与我国重要政治理论提出的相互关联。从而说明儒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政治的深刻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新儒家第三代的杰出代表,刘述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极其精湛、深邃的研究。他对儒家传统的历史回顾、对当代儒学的宏观审视、对儒学宗教意蕴的阐发,在很大程度上揭橥了儒学的内在特质,深化了人们对儒学的理性认知。刘述先之论,对我们当前考量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从它创立以来就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中.以至于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中国人依然在弥漫着儒家文化的氛围里生存和延续.儒家思想甚至波及到了亚洲的各个国家.那么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难免受到儒学的冲击.从最初婚姻制度的形成到家庭结构的模式,都与儒家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历经漫长的演进过程。先秦时期孔子创立,孟、荀继承,到汉代演变为御用之学。宋明以后,儒家思想兼容并包,走向成熟。20世纪以后,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传统儒学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孔子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儒学,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源泉包括殷周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周礼等。孔子弟子众多,在其去世后,其弟子不断丰富和传扬儒家思想,并分化形成了诸多流派,儒学亦成为显学。  相似文献   

8.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很多思想,都对儒学精神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对儒学的"民惟邦本"、辩证思维和实践观分别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并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观、唯物辩证法以及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这既是对儒学精神的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在儒家看来,礼的制定就是为保证社会稳定,它象征着一种有条不紊、上下有序、协调和睦的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作为儒学的核心,仁学实质上是礼学,德治实质上是礼治。就现实意义来讲,儒家思想的礼对个体、家庭、国家关系、自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集中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广大士人的精神追求与风貌,其间浸透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儒家思想,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原书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借此了解儒学在以往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于作为人性教育的一环的“道德治愈”的讨论,必须以对“道德性”和心理或性格问题的关系的理解为前提.所以,本文首先考察心理学上的性格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长处和短处,同时把最近流行的“意义治疗”当作道德治愈的“理论基础”.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有必要对儒家思想进行关注.儒学把很好地控制自己并且向道德本性回归作为最终目标,所以非常重视使人能以真实的自我去生活的修养方法.把儒家的修养论用现代的学术用语去表达,可以叫做哲学性治疗或心理咨询.实际上,儒学内部也曾在治疗的角度上解读修身,并且可以找到通过治愈学习者的内心实现恢复人的道德本性的事例.儒学中说的“心病”,其含义是和身体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截然不同的,是把它理解为道德本性的丧失,并把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自我,并且恢复真实自我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本文中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讨论了“道德治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主导中华民族数千年。当前形势下如何继承与发扬儒家传统文化、怎样看待新儒家,成为尖锐而复杂的重要课题。文章在解读《论语》文本、体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客观地解读评判新儒家,力求通过科学的儒学研究,合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朱熹则是儒家自孔子以后的又一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他对儒家思想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心性关系、涵养工夫的阐述使得儒学理论体系更加丰富。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与"主敬"的涵养工夫,能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和精神境界,由此躬行于外,就可以改变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现阶段精英知识分子书斋中的学问,只有走通俗化的道路,才能被普通人深入地了解。《大长今》因其通俗地展现了长今等人的仁爱思想;把握时机的能力;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等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美好品格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儒家道德伦理中的精华发掘出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给民众是儒学研究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傳說是殷商时期辅弼武丁使殷道中兴、国家大治的股肱良臣,是儒家、墨家、道家共同认可的圣人。诞生于距今3300年前的《說命》三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武丁与宰相傳說59年"君臣共主"的思想理论及"和谐执政"的合作决心。通过君臣对话问答的形式,记述有关治国理民的应对之策,是奴隶制社会国家安邦昌盛之龟鉴。由协调的"和"而致应该的"合",是《說命》三篇的核心。傳說的政治理念及学术思想自然也就成为后来社会尊崇的孔子儒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之所以具有历时态魅力,与其独特的大众化方式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大众化的方式有三种,即以儒取仕、科举推动,以儒化人、宗法联动,以儒名教、社会互动。这涵括了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非正式的立体空间,构成了儒家思想存在、传播、发生作用的场域,从而实现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之间同频律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儒学人文精神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儒学思想人文精神的价值意蕴不断阐发,其国家维度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资源和内涵,特别是儒学人文精神的民主法制价值及教育价值更为直接和凸显。发扬光大儒学人文精神国家向度的价值,对民族性文化的维护构建和国家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传统法文化是在中国具体的民族环境和地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已成了民族的法文化。在21世纪中国迈向法治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中的许多观点并没有过时,我们将其与现代法治原则进行创造性的对接,就可能形成在一国两制格局下中国四地区不同法域都愿接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价值理想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现代青少年出现了信仰迷失。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要帮助青少年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今天,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对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宋新儒学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在当时影响深远,对士人的塑造起了明显的作用,其中所包含的天下观、修身以及为政等思想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立德修身,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等方面有所借鉴,对新时代干部道德修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