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静 《新民周刊》2012,(17):30-33
对医生而言,这个患者也许只是成千上万的病人里的一个。但是对病人而言,你就是100%。这就是生死托付。前有哈医大一院惨案,后曝出北京一天之内,北大人民医院、北京航天总院医生相继被砍伤事件……一时间,医患关系又一次剑拔弩张。而由作家六六小说改编的医疗剧《心术》恰好就在这个时候开播。  相似文献   

2.
构建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推进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在研究阐释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概念内涵、模型、框架与逻辑机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协同治理体系、提高公众参与成效、健全协商治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城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现实路径,力求聚合多元主体力量,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会善治,推进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4.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于1989年6月对联邦德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正式国事访问。这是1981年以来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访问西德,也是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4年来对西德的第一次访问。这次访问揭开了苏德关系的新篇章,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苏联与西德于1955年9月建立外交关系。由于苏德两国分属于两个对立的军事政治联盟,因此长期来苏德关系一直受到东西方关系尤其是美苏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冷战时期,美苏在欧洲紧张对峙,苏德关系极为冷淡。80年代初期,苏德关系有所缓和,甚至出现过高潮,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仍是飘忽不定,时起时伏。西德对苏联的战略意图颇感疑  相似文献   

5.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王子昌教授的新著《东盟外交共同体:主体及表现》,以专题的形式对东南亚国家的独立和东盟成立以来的整体外交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了东盟是如何通过整合自身力量形成外交共同体并在此基础上与外界进行交往的历史.该书不仅在宏观叙事上把握得当,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展示了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是东盟外交领域一本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6.
从安全困境到安全共同体:建构主义的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现实主义认为 ,在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下 ,作为个体的国家在结构或整体的层次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 ,国家处在安全困境之中。对现实主义所描述的这一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 ,建构主义做了新的解析。它认为安全困境并非国际政治的固有特征 ,而是由行动者建构的。行动者的实践互动造就了不同的规则和无政府状态文化 ,因而行动者之间可能出现安全困境 ,也可以构成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韩国政府和学界在近十年内为构建东北亚共同体作出了不少努力,可是中国和日本却乏善可陈。中国学界就东北亚共同体的研究成果较少,内容也较粗泛。庆幸的是,中国领导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重新进行评估,同时借用软实力展开对外政策,以北京奥运会为转折点,世界各国及韩国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在构建东北亚合作圈或共同体的努力和探讨过程中,若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作为手段或途径,很可能导致陈年旧账死灰复燃并扩大,使人怀疑其别有用心。东北亚共同体应排除强国的利己目的,使其发展为可以相互制约和均衡的较松散的合作共同体。若有积极性,可建构包括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和"人类安全"在内的"东北亚人类安全共同体",来增强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8.
斯拉夫派是俄国19世纪上半叶思想本土化运动中一个醒目的集政治、哲学、宗教学、文艺美学、经济学、历史文化学于一身的重要思想理论派别之一。其民族主义文化意识的建构,以俄国国民性理论,即俄罗斯国民精神生活独特性探讨为基础,包括国家(含家庭)论述、宗教(信仰)论述,以及文化论述等若干部分,其中又以宗教论述为核心。斯拉夫派民族文化意识建构的实质,是对俄罗斯及俄罗斯国民作为生命共同体的民族主义想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区一体化实现安全共同体:一个分析的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共同体是一种理想的地区秩序,其建设对实现权力与国际关系的和平变化也有着重要意义。走向安全共同体的道路有多种,但我们认为,只有地区一体化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为安全共同体奠定坚实的、不可逆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制度基础。一方面,一体化可以从地区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国家间的相互反应和个人的社会学习三个层面逐渐培养出导向安全共同体的制度、规范、认同和信任;另一方面,一体化可以相继推动地区体系向地区社会、地区社会向地区安全共同体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地区大国的权力分享取向、地区主义和地区制度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安全共同体的实现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分析为研究视角,概述了"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理论要义,尤其是建构主义重要的研究成果;阐释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及其所依仗的重要的"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分析了东盟建构自己的"安全共同体"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及其根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东盟安全共同体建构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方式。在对建构主义安全共同体理论批判吸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包含外来威胁与域外力量介入的外部推力与内在进程性要素——包括规范建构、交往与社会学习、国际组织与制度建设以及人民参与——共同推动了安全共同体的形成。这两方面的动力通过促进地区共同利益、增进成员国互信、塑造集体身份等方式来实现成员国对地区内部和平变革的期待,从而增强安全共同体的一体化。东盟安全共同体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缓慢向前发展。其中,应对外在安全威胁的共同需求及增强与域外力量抗衡筹码的共同利益促使成员国不断加强内部团结,而东盟集体身份也在与域外行为体的交往中得以实现。但地区内部进程中各要素的缓慢发展,导致共同体内部推动力不足,反过来制约了共同体的内在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韩国人的共同体意识韩国人经常爱用“我们”这个词,“我们国家”、“我们公司”、“我们学校”、“我们家”,这些词,在日常谈话时很自然地就说出口来。甚至在谈到父母时,说“我们的妈妈”、“我们的爸爸”。这是因为韩国人的生活是以农耕社会的悠久传统为基础的,每家...  相似文献   

13.
贺莉丹 《新民周刊》2012,(29):42-45
惨痛的水淹京城再次警示我们:城市型水灾害,已成为一个必须迫切关注的议题。此番"7·21"大雨之后,水淹京城的场景让人胆颤心惊,而37条生命的代价更让人直面城市型水灾害之痛。今年入夏以来,各地频现城市内涝,北京不得不面对的内涝,也是中国很多城市正在遭遇的尴尬,此前,武汉等多座城市就变身"水城","下雨天去看海"、"汽车...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措施的适用常常不可避免地带来国内不同产业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平衡不同的利益诉求 ,进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是一国反倾销法需要妥善处理的课题之一。本文着重探讨了欧共体反倾销条例中“共同体利益”条款在不同阶段 (以 1994年为分界 )的应用情况 ,勾勒出欧共体反倾销主管机关目前在反倾销过程中权衡共同体利益的具体程序和指标评价体系 ,并对这一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做出了初步评价 ,指出“共同体利益”条款的存在赋予反倾销主管机关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 ,但是并没能遏制欧共体反倾销措施在实践中的滥用。在此基础上 ,文章分析了欧共体的共同体利益机制对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民周刊》2022,(26):6-7
城市公园最早出现于1843年的英国。25年后,上海也建起了第一座城市公园。直至1949年,上海市区的公园数量仅为14个。2020年,上海拥有城市公园的数量突破400个,其中2/3以上为近20年来新建。近年来,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视野在城市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而旨在打造“千座公园”的上海,正在成为“公园中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和平共同体的形成俞炳勇20世纪后半期,在世界上出现降低国境之墙,从而形成地域共同体趋势的同时,也出现了如同苏联崩溃后所展现的民族主义重被强化的现象。虽然形成地域共同体趋势是历史之必然,但若想消灭民族主义重被强化的趋势亦非易事。ZI世纪的东北亚,...  相似文献   

17.
李洙勋 《当代韩国》2005,19(2):37-41
一区域整合的时代要求进入冷战期结束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迅速整合,区域整合也在加快进行。欧洲已经越过经济共同体(EC),达到欧共体(EU)政治整合;北美区域的北美自由贸易地带(NAFTA)也已出台40年。尽管亚洲区域经济有过许多整合设想和略微实质性进展,但至今尚未取得区域整合的具体成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美国带着重建亚洲区域秩序的决定性影响力而介入进来,在建设东亚区域共同体方面,美国的举动具有一定的威力。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亚洲国家之间的整合有些进展,对整合以后建设共同体的决心,也比任何时候都大。实现共同…  相似文献   

18.
19.
论"东盟经济共同体": 必然性、可行性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东盟经济共同体"构想进行分析,认为首先应了解"东盟经济共同体"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必须的选择;而东盟合作机制的完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则为"东盟经济共同体"提供了可行基础.但同时,东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贸易开放程度的差异、经济上较高的竞争性以及"东盟方式"也对其形成了一些挑战.因此,东盟最终会建成一个经济共同体,只是过程比较曲折.  相似文献   

20.
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可以定义为"东北亚地区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合作、互相融合,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化组织".它与目前功能性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相区别,两者是并存而非包容的关系.建立东北亚所有国家参加的经济共同体的条件较难成熟,中日韩三国必须先行一步.因此,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从近期看,就是中日韩经济共同体.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与东亚共同体可以同时推进.另外,构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时必须考虑到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