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多年前,王洛宾的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红遍了五洲四海。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让世人知道在那遥远的雪域高原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青海。人们因美丽而向往。又因遥远而却步。西宁纵横文化艺术实业公司董事长马金祁和公司决策者们.利用我省富集的文化资源。为人们搭建了一条感知青海的通途,延续着人们对青海的神往。  相似文献   

2.
时下,一部备受关注和赞誉的书,正激荡着人们的阅读生活。这就是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在人类文化的园地里,哲学之花飘洒的是智慧之芳香, 历来令人向往和陶醉。或许基于这种文化心理的传承,加之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历程,以及作者一个时期来令世人交口称誉的领导才华和对人生、对工作超凡的体悟,使得书一面世,如长空划过一道霞光,照亮了许许多多渴盼智慧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正>像降央卓玛、三木科这样热爱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藏族年轻歌手还有很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呢?本刊特邀国家一级演员、藏族著名歌唱家、四川省民族歌舞团团长兰卡布尺来谈谈她的理解。记者:不管是藏歌会,还是各种选秀节目,都会吸引很多年轻的藏族歌手参加,他们演唱的歌曲既有原生态的、又有通俗的,那么现在藏族音乐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那一天你拉着我的手,让我跟你走;我怀着那赤诚的向往,走在你身后。跟你涉过冰冷的河流,患难同经受;跟你走过坎坷的小路,从春走到秋……"当歌手王宏伟的一曲《把一切献给党》在我耳畔响起时,一股热流在我的心中油然升腾。我是一名"80后",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喜爱的众多报刊中,自然有《党的生活》的身影。上小  相似文献   

5.
正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用集体的力量构织出来的一幅绚丽多彩的宏伟画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人物传记,而是运用藏族的语言艺术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它容纳了历代民间说唱  相似文献   

6.
“香格里拉”,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意指“心中的日月”。它在藏族群众心目中象征着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自从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对其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后,“香格里拉”及其所展示的圣洁、富足、祥和与宁静的境地,日益为世人所向往。今天,作为地处“香格里拉”发源地的迪庆州的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让“香格里拉”永驻人间,已成为迪庆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7.
《多彩贵州风》不光在审美上给了大众愉悦,还在民族文化的市场推广上给贵州发展文化产业作了良好范例。贵州省2005年的文化舞台可谓好戏连场。整个夏天,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令黔中大地歌如潮涌;时值金秋,大型民族民间歌舞节目《多彩贵州风》又隆重上演,让世人领略了贵州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之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高原红     
走过西藏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高原红”了。最早的“高原红”,那红色是高原的太阳涂抹在藏族姑娘的脸蛋上的,像胭脂。从这两块红色颧骨往下瞄,则是与“高原红”同一色泽但略为干裂的嘴唇,那些悠扬美妙的歌声,就是从这红唇中不经意流出来的,当然,更少不了清亮亮的笑声。“高原红”曾是藏女最美的装饰。后来就不一样了,“高原红”被赋予了许多别的意思。譬如有一种醇厚的葡萄酒,叫“高原红”;有位歌手专门配了一首动听的歌,唱起来激情如火,听得人如醉如痴,这歌曲也叫《高原红》。去年8月间我走西藏,又意外地见到了不少“高原红”。我们先是…  相似文献   

9.
电影《啊!摇篮》的女主人公原型,是河北区红光中学卫生所原所长,今年96岁的离休干部罗克志老人。在去年罗克志老人95岁寿辰之日,红光中学的藏族学生为罗老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唱起了动听的藏族歌谣。歌声一落,同学们饱含深情地对罗老说:“罗奶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10.
陈宏 《新湘评论》2008,(5):38-40
2007年春夏,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吸引着亿万观众的目光;一段伟人求学的青春岁月,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激情与梦想。人们为毛泽东、蔡和森等热血青年求学励志、挥斥方道所折服,也为培育这群时代精英的神奇热土——湖南第一师范的独特教育所震撼。一师再次成为世人热议的焦点,向往的圣地。  相似文献   

11.
陈宏 《学习导报》2008,(5):38-40
2007年春夏,一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吸引着亿万观众的目光;一段伟人求学的青春岁月,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激情与梦想。人们为毛泽东、蔡和森等热血青年求学励志、挥斥方道所折服,也为培育这群时代精英的神奇热土——湖南第一师范的独特教育所震撼。一师再次成为世人热议的焦点,向往的圣地。  相似文献   

12.
李洪军 《实践》2006,(8):44-45
走进乌兰牧骑“在那万马奔腾的草原上,丰收的歌儿响彻四方,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前程多宽广……”这一曲回荡在草原上的歌声,久久留在人们的心里,每当牧民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会想起他们自己的歌手——牧兰。这首深情欢快的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伴随着牧兰的艺术生涯直唱到今天,已经40年了。40年来,牧兰从一个放羊女娃走进乌兰牧骑,从草原唱到全国,唱到亚非欧美,把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一首《望岳》,让世人以深彻的目光记住了泰山。作为养育着五岳之尊的泰安市,以其“国泰民安”的深远寓意在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展开着它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欣然而至,新的一年,我们有更多期待、更多梦想,也会有更多创造、更多收获,一如这期封面——布面油画作品《青年女歌手》,画家靳尚谊用探索的精神创造了平光下的中国人物肖像,开一时之先。与一般的肖像油画不同,《青年女歌手》用了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做背景,在真实传神的西画笔触中又透露出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西藏的歌,人们就自然想到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提起才旦卓玛,就自然会想到美丽的西藏。在人们心目中,才旦卓玛已经成了西藏的象征。几十年来,她总是能用自己高亢、嘹亮的歌声将观众引领进雪山、草原和一天比一天美丽、富有的西藏。  相似文献   

16.
王占明  沐海 《求贤》2007,(11):30-31
从民歌摇篮山西到祖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从北京步人世界的艺术殿堂——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她用歌声赞美和谐,她用歌声搭建东西方的艺术桥梁,她用歌声传递着人世间的冷暖真情,作为“和谐使者”,她用汗水演绎艺术的神奇……一曲“世界波”以东方厚重的文化吸引着一双双蓝色的眼球,同时让国际名角心醉不已。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份牵挂叫乡愁,有一种思念叫家乡。他是作曲家、作家杜兴成,他曾写下了《贵州放歌》《苗岭迎客歌》《梵净山之歌》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们在音乐声中记住了贵州的美丽;她是旅美作家、贵州省首批对外传播智库专家汪一洋,她曾创作了多部讲述贵州的文学作品,让人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贵州的多情;他是民谣歌手尧十三,他曾用贵州方言唱  相似文献   

18.
<正>金秋十月,我们迎来新中国70华诞。从北国山麓到南海礁屿,从西部高原到东方沃野,人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一起在歌声中向祖国表白——我爱你,中国。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梁衡先生写的《爱国的理由》一文中说:"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就这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让人心潮澎湃。  相似文献   

19.
黎鑫 《学习导报》2013,(10):29-29
4月12日,由湖南卫视打造的电视综艺节目《我是歌手》总决赛在长沙落幕,羽泉组合凭借精彩的演绎和完美的唱功问鼎第一期“歌王”。这档引自韩国的同名电视综艺节目,在开播后的近3个月时间内赚足了眼球。当歌声慢慢沉寂、观众的热情渐渐退却之后,复制版的专业歌手竞唱节目和国外同名综艺节目或将成为各大电视台今后一段时间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歌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它传遍千山万水,成为鼓舞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歌八百壮士》后来多次被选为电影主题曲,传唱至今。歌声,让人们仿佛又看到了70多年前的壮烈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