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为精准扶贫赋能。促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质升级,要从激发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完善现代化的农村经营模式、打造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三个层面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经济体系,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支撑。要从提高农民现代化民主意识、畅通农村现代化民主途径、构建农村现代化基层民主制度三个层面来完善基层民主,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保障。要以现代文化的传播为先导、以农村现代文化的发展为动力、促进现代文化培育现代公民,从而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文化引领。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文化扶贫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贫困产生的主要根源。文化扶贫正是一个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科技兴农的有效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3.
"贫困文化"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贫困产生的主要根源.文化扶贫正是一个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科技兴农的有效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4.
一、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黔东南在建设旅游大州战略行动指引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州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本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把乡村旅游打造为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以此激活全州农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化扶贫"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中部贫困地区农村由于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制约,以致"文化扶贫"逐渐被"边缘化",加强"文化扶贫"已成为中部贫困地区农村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一、我国中部地区农村"文化扶贫"的现状第一,"文化扶贫"观念落后,文化建设严重不足。一是高达51.7%的领导干部认为""文化扶贫"是个"花架子",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对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导致农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落后。贫困农民素质不提高,无偿救济粮吃光了、钱花完了,贫困面貌依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1986年以来,贵州逐步形成"扶智扶本"的共识,将智力扶贫提到战略位置,持续展开循序渐进、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智力扶贫。  相似文献   

7.
正党建扶贫核心在党建,优势也在党建。抓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是党建扶贫工作的根本点、着力点。自1979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农村报道,出入乌蒙山、武陵山、雷公山、月亮山、大娄山、麻山、瑶山等贫困地区农村,看到一个带普遍性的现象:凡是经济贫困、文化落后、农民不得温饱的地方,都是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断提速。互联网与农业、农村、农民的融合,促进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带动了农村的发展,丰富了农民物质生活,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创业、就业机会,为农村精准扶贫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在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消除贫困目标的大背景下,充分了解桂林电商扶贫的条件,积极探索桂林农村电商扶贫的实现路径,显得十分重要。根据中共桂林市委党校主体  相似文献   

9.
正罗甸县按照引产业到镇、引企业到村、引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的"三引一带"扶贫思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罗甸牢牢把握"精准扶贫"主旋律,以"减贫摘帽"为重点,按照引产业到镇、引企业到村、引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的"三引一带"扶贫思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农村精准扶贫的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扶贫工作是整个扶贫事业的重心。传统的粗放式扶贫模式必须转换为精准扶贫模式,精准扶贫有助于农村地区农民的人权保障和共同富裕。基于法治层面的分析,农村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相关法律规范的缺乏、权力思维的存在、法律监督的薄弱、法律激励功能的缺失等。因此,为加快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进程,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强化法律监督,在充分发挥法律激励功能的同时,要注意维护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效平衡各种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1.
搞好农村扶贫开发,提高扶贫成效,必须改进扶贫方式和手段.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农民对扶贫工作有"三盼".  相似文献   

12.
杨文 《学习月刊》2014,(14):94-95
“文化扶贫”进入我国扶贫事业发展!的崭新阶段、是扶贫模式从“输血”扶贫、“造血”扶贫到“树人”扶贫的新发展、新转变、新突破,是由治标向治本的重大转折。诸多学者把目光集中在此.对农村文化扶贫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路径可谓各抒己见。基于这种情况.就目前农村文化扶贫的现状、问题、原因、对策进行一系列系统的研究.是理论界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关键之年,重点要打好"四场硬仗",其中最难的是产业扶贫。"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关系贵州280万贫困农民脱贫,而且关系2000万农民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深刻指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着眼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着力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加大文化扶贫工作力度,为全省扶贫攻坚决战和富民兴黔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现支持下,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近400万元,用于为基层办三件实事,即1999基本实现村村建成“万村书库”图书室、县县建立农村电影放映队、省地县建成宣传信息网。这是针对我省基层宣传工作基础设施差,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薄弱的实际,总结基层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坚持用正确的思想引导群众,用健康的文化占领阵地…  相似文献   

15.
宁夏南部山区农民要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做到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并重,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步,能动地变革特定社区落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传播、注入有活力的现代文化因子,使该区域的社会群体意识发生深刻变化,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3年以来,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即精准扶贫阶段。这项工作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相关,因而成为目前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最为关切的工作之一。目前的精准扶贫流程却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即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精准监督的路子,具体的扶贫方式以项目化的产业扶贫为主导。然而,基于大量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的精准扶贫存在客观主义、绝对主义、普遍主义、物质主义、资源分利等问题。贫困地区的深刻原则则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直接原因则是基层精英流失之后的乡村治理问题。长期而言,需要加强乡村教育,培育文化,让一批本土中青年农民成为乡村的中流砥柱。总之,不以简单的物质视野来进行扶贫,而是从更加广阔的乡村社会治理视角,从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进行扶贫工作,甚至把精神文化层面的工作更加重视,培育农村精英群体,才可能取得中国乡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7.
重要言论     
石宗源:建设新农村谋求新跨越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强调,解决贵州“三农”问题,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历史任务来进行。一是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现有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落实好“三类扶贫措施”,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三个基本”,就是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三类扶贫措施”,就是对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采取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实现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解决温饱,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人口,建立长期救助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就是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五是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建设, 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六是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四化"即村支平台化、村庄公司化、村民股东化、村务社会化,是黔西南州抓党建扶贫工作总结出来的重要载体,是党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黔西南州就农村资金、资产、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文化贫困是经济贫困的深层根源,推进文化惠民扶贫是打赢扶贫攻坚硬仗、决战全面小康的紧迫任务。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文化惠民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统筹谋划,做到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围绕奔小康,加强文化扶贫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0.
抓好农村建设扶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张家界世界旅游精品发展目标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实现农村建设扶贫的科学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尽快从根本上改变全市农村的整体面貌,有其自身规律可循,在具体工作中,应切实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