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们以比较的观点来考察工业发展时,我们看到在部分的历史例证中工业发展的过程都是沿着一条十分类似的道路前进的.一  相似文献   

2.
陈静 《法国研究》2010,(3):79-82
本文针对斯万在恋爱中所受的痛苦进行剖析,认为被爱者的性格弱点只是其中的一个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斯万自身:他混淆了恋爱的对象,并试图去完全占有对方,这种情欲使他最终饱受折磨。斯万这一爱情遭遇说明了,在普鲁斯特那里,爱情不是通向幸福的道路,而应到自身、到文学创作中去寻找幸福。  相似文献   

3.
小说如何面对荒诞的世界──谈加缪的《局外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小说家而言,他之所以愿意选择一个故事来创作一篇小说,经常是为了通过叙述这个故事来传达一种待定的人生体验;体验作为一种。动理现象,是主体在感觉基础上对切身经历的一种反应,它具有客观性。文学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文学同现实的根本关系,这条规律是不变的,只是各时期作家所采用的反映世界的方式并不一样。加缪同样也是通过作品来反映他所看到的世界,更确切地说是他所感受到的世界。我们在这里仅着眼于分析加缪的成名作《局外人》,分析加缨如何通过小说来反映世界,即分析小说反映世界的方式。我们首先看看加缪创作《局外人》…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二十世纪以来,关于语言文字的争议从未停止过。里尔克将日常语言与诗性语言彻底分离,认为日常语言太过清晰,约束人们想象,限制人类认知。故而,他提出"沉默是事件,而语言是拖延",将日常语言视为横亘于人类与事物之间的隔膜,认为其切断或撕裂了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海德格尔则为语言正名,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但他还是将语言分为诗性语言与技术语言。事实上,海氏所提出的技术语言与里尔克的日常语言异曲同工,只是日常语言指向主观生活,而技术语言指向客观科学。换言之,在两位大师的眼  相似文献   

5.
说戈尔巴乔夫是“制度内”的改革者指的是,他在现有政治文化范围内工作,通过现行的制度逐渐进行变革。他的变革想法是用马列主义言词来表达的。然而,他的思想是受马克思早期关于社会主义想法的影响,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自由必须与团结一致相协调;必须超越个人自我发展和集体公益所强加的制约之间的矛盾。这一点,苏联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几乎完全忽略了。戈尔巴乔夫似乎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寻求第三条道路。这种社会主义与长期激励苏联社会的共产主义不一致,而且与共产党统治的依据也不一致。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摆脱了共产主义精神气质和目的论,认为共产主义造成的破坏后果如此巨大,以致必须  相似文献   

6.
《人民之友》2016,(1):38
<正>案例家住长沙市的曹大爷这几天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日前,他在小区附近的超市购物时被小张撞伤,在医院看病就医药费支付问题与小张、超市方和医保处产生了分歧。老人认为他是被小张撞伤的,应当由小张出医药费;小张认为他是为了躲避超市货架上掉落的物品,不得已才撞到曹大爷的,他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应当由超市方承担医药费;超市方认为...  相似文献   

7.
姚谦 《新民周刊》2022,(25):74-74
不久之前在一条视频中看到久居上海的艺术家郑在东,我与他并不相识,却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加上二十多年来陆续收藏了他的画作,对他,我总有一种同属相似之感。特别是对待记忆。我们有着同一时期的台北记忆,那是再也回不去的风景,即使走在同样的街道,从眼光扫过的景象、耳朵听到的声音、鼻中嗅到的气味,都不同了。我不擅长怀念,只是偶尔无意中被激起了,才不可收拾地开始。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萨特诞辰一百周年,想写点关于萨特的东西。偶然看到《书屋》杂志1998年第2期有柳鸣九先生的一篇文章《萨特的永恒价值何在》(下称柳文),我正好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看了柳文后,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还不少,愿意结合该文,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柳先生是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对萨特的评价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这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从萨特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来说,他对我们的价值今天看来还在于,他主要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政治家。”在将萨特的文学与哲学作这种比较时,柳先生的论据是:“与他在20世纪文学史上所占有的…  相似文献   

9.
丁杨 《法国研究》2005,(2):101-108
一、历史研究目的论与历史编撰观 伏尔泰继承了西欧古典史学"垂训与求真"的传统,认为研究和撰述历史的目的是教育人们热爱道德,启发人们的良知,教诲人们从以往的历史中吸取有益的启示.他说:"我们所需要的不是任何历史真理,而只是可以教诲和教育我们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一、戈尔巴乔夫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俄国学者布坚科认为,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和他所进行的活动。布坚科提出,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呢,还是他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思想只是幌子,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想把“社会主义送进档案馆”的意图?当时“挖掘社会主义潜力”的口号本身是否符合国情?如果是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又为何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罗重一  傅龙 《法国研究》2002,(1):164-171
178 9年 8月 2 7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制宪会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它规定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 ,提倡“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 ,要求实行法治 ,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私有财产权。《人权宣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 ,第一次把十八世纪启蒙学者所阐述的思想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正如列宁所说 :“这次革命给本阶级 ,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 ,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 ,以至整个十九世纪 ,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 ,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①一、鸦片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 840…  相似文献   

12.
陈映红 《法国研究》2001,(1):189-196
一、纳喀索斯自由的原型 安德烈·纪德,一个孤独的灵魂,终其一生在寻找着人性的自然.而这一特性却隐匿在纷杂的冲动、诱惑、矛盾冲撞、情感交织之中.他本人也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一个真实的存在,一个难以揣度的存在.因此,纪德以自身为出发点,开始了寻觅的漫漫征途.当他承认世界对他而言是一面镜子时,当他惊异于镜子扭曲了他的影像他便惊诧不已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现代纳喀索斯,弯下身面对永恒的泉水,回应水中自身形象的呼唤:他不断地寻找,试图在各种景象中,在别人身上甚至在自己所塑造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20 0 2年 1 2月 1 3日 ,西班牙驻华大使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 (EugenioBregolat)先生应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西班牙研究中心的成立大会 ,并在会上作题为“西班牙的过渡期”的精彩演讲。首先 ,布雷戈拉特先生全面而客观地诠释了西班牙由独裁走向民主的独特经验。他认为在 1 975年 1 1月 2 0日至 1 982年 1 0月 2 8日期间 ,即从佛朗哥去世到西班牙工人社会党首次赢得大选期间 ,西班牙成功地由佛朗哥独裁统治转向民主制度 ,是欧洲民主制度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西班牙的民主化道路遵循的是一条温和的改革道路 ,既不是完全沿袭旧体制 …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领域的自然延伸,是国家主权在网络领域的体现与表达。但是,自网络诞生以来,一直就存在着否定网络主权的各种主张。通过对网络主权否定论进行深入的批判性分析可以发现,网络主权否定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看到了网络所表现出来的表象性特征,而未能深入把握网络的本质特征,也不符合各国对网络治理的具体实践。从本质上说,网络主权否定论的观点实质上反映了主张者的特殊利益,而不是基于对网络的正确的真理性认识。因此,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网络主权否定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当然,也应看到,网络领域、网络空间确实具有很多新的特点,使人类网络行为与行为后果呈现很多新的特征,因此在网络空间行使国家主权时应考虑这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一、战前的路今天,新加坡因其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而令世人刮目相看。但是,不能忘记,为今天新加坡作出过卓著贡献的新加坡华族人(以下简作新华)在战后走过了—条艰苦曲折的道路。为更好地了解战后新华的生存发展之路,我们这里对他们战前走过的道路略作回顾。这条道路可概括为八句话:  相似文献   

16.
朱芹 《当代韩国》2019,(3):105-117
李承晚与临时政府的关系错综复杂。贯穿李承晚独立运动活动始终的,一直有两条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交织的主线:一是在他对内反对临政法统论时,不拒绝对外争取列强承认临时政府;二是他在坚持汉城政府法统论且为欧美委员部争取法统性和官方性时,又不拒绝临时政府任命的外交职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同床异梦期,藕断丝连期,同舟共济期与同室操戈期。总体而言,李承晚在争夺国家权力与建国问题上胜利了,而在汉城政府法统论之争上最终还是失败了。  相似文献   

17.
莱布尼茨的“新系统”和法国哲学家陈修斋莱布尼茨早年的思想是曾一再转变的。大约在1676年到汉诺威定居之后的最初几年,他才逐步形成了他自认为满意的一套哲学观点。以后虽不能说他的思想已完全没有发展,但可称为“莱布尼茨主义”的一些主要原则就已基本定型而没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总理朱镕基说:“半岛在南北首脑会谈之后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和值得高兴的巨大进展。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当看到南北方都带着减意和热情解决许多问题时,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例如,当看到在悉尼奥运会入场式上南北方举着同一面旗帜共同入场时深受感动。当然,我们认为在南北方走向和平统一的道路上是不会没有考验的。南北的社会制度不同。然而,走向统一的进程将会继续下去。不  相似文献   

19.
赵霏 《法国研究》2006,(2):83-87
一、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理想与三权分立理论孟德斯鸠是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法学派思想家,他所著的《论法的精神》一书奠定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基础。在这部法学名著中,孟德斯鸠所致力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政治自由”。在他心中,这种理想的政治目标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就是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孟德斯鸠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论把政体划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  相似文献   

20.
一、纳喀索斯自由的原型 安德烈·纪德,一个孤独的灵魂,终其一生在寻找着人性的自然.而这一特性却隐匿在纷杂的冲动、诱惑、矛盾冲撞、情感交织之中.他本人也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一个真实的存在,一个难以揣度的存在.因此,纪德以自身为出发点,开始了寻觅的漫漫征途.当他承认世界对他而言是一面镜子时,当他惊异于镜子扭曲了他的影像他便惊诧不已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现代纳喀索斯,弯下身面对永恒的泉水,回应水中自身形象的呼唤:他不断地寻找,试图在各种景象中,在别人身上甚至在自己所塑造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