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随财政体制的变革实际提供了公众生活所需的公共品。但以财力分配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变革没有很好地解决公共品供给问题,使我国在公共品供给上显现诸多缺失。究其原因,认知理念、财政收支结构和技术革新是主要因素,故应通过深入分析公私理念对公共品的认识差异、财政收支结构和数字化革命对公共品供给的负面影响,找到合理划分公共品、构建公共品供给中间层、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和学习更新公共品供给技术的客观依据,从而达到改善我国公共品供给状况,实现以公共品为媒介的政府与公众间良性互动的良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南京郊区(县)集各方力量以多种方式扩大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虽初见成效,但与农业发展农民需求相比差距很大.农村公共品的发展仍严重滞后.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城乡分立的供给体制,使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缺乏政府财力的应有支撑;二是凸显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缺乏坚实的区域经济基础;三是不合理的供给责任划分及非均衡的财权与事权配置,使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虚置;四是"供给主导"的决策机制,使农村公共品的供需结构失衡.扩大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主要思路是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公共品配置理念;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供给体制,强化政府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责任;合理调整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划分,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权责关系;创新农村公共品决策机制,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构建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3.
以政府供给导向为主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不仅不利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也拉大了城乡二元差距,影响社会和谐.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亟需由政府导向向农民公共需求导向转变,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等手段,实现以农民多元化的公共需求为导向,完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模式是集结政府、集体、企业和个人的交叉制度创新,具体可分出共享性的集体自愿供给、捐助性的社会自愿供给以及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自愿供给,这其中集体自愿供给是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主渠道。通过浙江调研数据的的归因计量分析影响集体自愿供给的相关因素,据此提出建议是利用农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人力资本大量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村民收入,同时政府积极投入和引导农村公共品供给。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品供给:税费改革前后的比较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品自上而下的制度外供给体制,在满足农民部分需要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税费改革后,建立在公共财政和农村社区基础上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但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及社区自组织能力缺乏,农村公共品依然严重缺乏。为此,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构建起有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地处亚洲的发展中大国,二元经济结构特点明显,城乡差距大,尤其体现在公共品供给方面。选择与我国地理相邻、国情相似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如韩国、印度和泰国,分析和借鉴这些国家农村公共品供给成功经验做法,这对提高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造成村庄间资源获取厚薄不均,损害政府施政公平性,降低村民获得感,不利于村庄协调发展。对中部地区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个案比较研究,可以理清国家对贫困村过度扶持造成的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生成与强化的深层逻辑。研究表明,基层政府生产"虚假贫困户"的变通性行为,以及贫困识别—退出机制形成的"因点及面"效应是推动农村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问题生成的关键环节,基层政府过度供给、优先供给的逻辑则又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品供给"补缺式失衡"的局面。对此,要从完善贫困村识别办法、加大非贫困村公共品供给力度等方面出台举措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公民交纳税款的目的是使国家提供公共品,但这一契约关系下,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分治"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在城乡不同的地区,公共品的供给机制和能力存在天然的差别.显现出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享有权利不平等的现状,使农村公共品的缺住严重.倡导在公共服务体制下坚持公平优先,重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推行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 ,也给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正常供给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税费改革给农村公共品筹资方式带来了许多变化 ,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 ,一是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二是要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职能 ;三是要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要继续推进农业税收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规范和约束了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支行为,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收支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故而采取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不同属性公共品的不同偏好,预算外收支的扩张加剧了辖区公共品供给的不均衡。本文基于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后的社会现实.验证了Niskanen修正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官僚机构追求可自由裁量财政资源最大化的偏好是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公共品供给领域,预算外收支的扩张显著地刺激了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供给,对教育经费支出影响不显著,对医疗卫生供给起到改善作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是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和公共品供给领域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