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蝇效应     
《时事报告》2013,(1):55-55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人你的内阁。”林肯问:“为什么呢?”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2.
一年半前,我躺在肿瘤医院的病床上,常常想,这个病房很可能就将是人生的终点!我对面床铺的老王,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他的全身。有时候难受得厉害,他就一个人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呀?”没过几天,老王便离开了人世。他虽然走了,这句话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一一活着,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漫画与幽默     
马克·吐温的幽默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是一个喜欢挖苦人的文人,他想取笑美国历史很短就故意说道:“美国人在无事闲暇时往往爱想念他们的祖先,可是一想到他们祖父一代就不能不停止。”马克·吐温立刻以充满诙谐的语句反击说:“当法国人无事时,总是尽力想找出他的父亲是谁。”发信父亲让儿子去邮局发信,儿子走了以后,父亲才想起忘了在信封上写地址。当儿子回来后,父亲赶忙问:“你没有发现那封信没写地址吗?你还没有把它投进信箱吧?”“已经投了。没写地址我倒是早就发现了。”“那你为什么不说呢?”“…  相似文献   

4.
幽默是什么?那真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但幽默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使人开怀、让人豁达。因此有人说,幽默是一种能使人笑的智慧。幽默来源于对生活、人生的深刻体验。美国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说:“以放大镜来看人生,人生将是一场悲剧;但是以望远镜来观看人生,则人生就是一场喜剧。”  相似文献   

5.
狄马 《同舟共进》2011,(6):76-78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声名远播,弟子遍布天下,死后却突然变得无声无息,既没有弟子替他整理著述,也没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连生平、籍贯都渺不可考,后人只在批判他的文章里知道他叫杨朱,是当时一个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大到什么程度呢?  相似文献   

6.
韦特莱法则     
《时事报告》2013,(11):53-53
许多人常常会向美国管理学家韦特莱咨询成功的秘诀。这时,他总会对人提到林肯。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奋斗而成为美国总统,林肯被公认为励志偶像。他去世后,人们在他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发现了他幼年时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7.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5,(13):61-61
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人生经验我当了21年CEO,成为别人的下属,对我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杰克·韦尔奇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被问及为何拒绝布什对他的入阁邀请时说  相似文献   

8.
刘见林 《小康》2004,(11):76-76
历史常常富有戏剧性。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例,虽然他也身为美国建国伟人之一,却始终没能像别人那样做上美国总统,而且在与其主要政治对手托马斯,杰斐逊的竞争中更是输得惨不忍睹,可孰料——历史的戏剧性就在于此——在其过世之后,他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等,却在此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总统,如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就是建立在汉密尔顿的遗产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翻书,竟从不同的两本书上看到两位名人异曲同工的廉洁故事。一个是关于美国平民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1837年,林肯辞去新撒伦邮政局长职务,前往春田镇担任律师。一天,州政府来了一个人,向他收取一笔未曾缴清的邮费。还没等那人把事情说清楚,林肯就从身上摸出一个钱包,数也不数就交给那个人,说:“过去你们是每个月都来收钱,这一次却过了五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经营的是一家快餐店,你在意的是什么?产品的质量?地理位置的好坏?还是食品出炉的速度?你可能会说:“快餐嘛,速度当然是首当其冲了。”但事实上,在美国就有这么一家奇伯利墨西哥快餐店,这家店慢的速度让参加2012年总统竞选的威拉德·米特·罗姆尼在人生事业高峰“坠落”下来——据说,他因为贪恋这里的美食错过了和智囊团一起对发言稿进行更细致探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 《春秋》2012,(6):63-64
这是一个满脸锋芒却又诙谐幽默的人:一个外表看似有些冷漠,内心深处充满着激情火热的人:一个工作中坚韧不拔、任劳任怨、废寝忘食。敢于碰硬的人。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他在财政监督战线上已经默默耕耘了20多个春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满腔的热忱全部无私地倾注到财政事业。他就是财政部驻山东省财政监察...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小幽默市长题字李市长被邀请来参加全市书法比赛开幕式的剪彩仪式,他在签到簿上洋洋洒洒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市书法协会主席见了,啧啧赞叹:“市长的字真是太漂亮了,请您也题几个字,为书法大赛增增光。”在场的人都随声附和,并立即拿过纸和笔。“写点什么呢?”“写...  相似文献   

13.
胡奎 《时事报告》2009,(3):42-43
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有这样一座塑像:一位穿着平常服饰的百姓,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他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什么?其实,他听的是罗斯福的“炉边谈话”。1933年,罗斯福在经济大萧条中就任美国总统。为了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共克时艰,罗斯福一改刻板严肃向各界发表讲话的传统,通过广播向民众传递种种打算,让电波给处于经济寒冬中的美国人带去暖意。美国人形象地称之为“炉边谈话”。  相似文献   

14.
天安门的魅力侯瑞丽一个初到中国的外国人骑着自行车寻找天安门,他不懂汉语,遇到立交桥,就四顾茫然地喊了一声:“天安门square?”周围的人听到“天安门”三个字纷纷给以指引,使他不费什么周折便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他赞赏北京人的热情时,却还不知天安门对北京...  相似文献   

15.
每天早上踏着晨露而来,傍晚休着晚霞而归;上课时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这么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想都没想过。问他们,有人回答:“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上学校念书,我也就去念书呗。不读书,干什么呢?”可悲呀,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十七八岁的我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将来谋个好工作。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问我们:“假如以后取消高考制度,你们还会不会来上学,…  相似文献   

16.
诚实的林肯 阿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名的总统,他出身卑微,但为人和蔼公正,诚实厚道。 林肯21岁那年,在朋友开的一家商店里当店员。有一天,一位老妇来买纺织品,多付了12美分。林肯当时没有发觉,等他结帐时发现多了钱之后,当晚就步行赶了六英里路,把多收的钱退给了那位老妇。又有一次,一位女顾客来买茶叶,林肯少称了四盎司,为此他又跑了好长一段路把少给的茶叶补上。附近的居民都很尊敬和喜爱这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亲热地称他“诚实的林肯”。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奠定每个人人生幸福的基础,择偶是关键。一对庆祝金婚的夫妇,人问那妻子当初选择先生的原因是什么?清洁工的她答:我把地板洗刷干净后,只有他总是跨跳过去。就这么简单。但细想想,其实也不简单,她是选择了一个有品德的男人,作为终生的依靠。  相似文献   

18.
名人幽默     
名人幽默雨果:笔杆贩子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到了某国边境。警察检查登记时,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警察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杰克·伦敦开平方一天,美国作家杰克·伦...  相似文献   

19.
漫画与幽默     
救错对象三个年轻人从水里救起一个美国政客,他很感激他们,问他们需要他帮什么忙,以回报救命之恩。第一个说:“我希望进入西点军校,但是,我的成绩不理想。”政客说:“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好办。”第二个说:“我申请进入安那波利大学,但是被拒绝了。”政客说:“没问题,你会进去的。”第三个说:“我希望被埋在阿灵顿国家烈士公墓。”政客说:“公墓?为什么?”他回答:“如果我父亲知道我救了你,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我杀掉。”谈名气三个美国商人在俱乐部谈论什么是名气?一个说:“名气就是应邀到白宫去和总统会谈。”第二个说:“…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