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毫不动摇地推动发展。全会还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突破。"五大发展"勾画了我省发展的路线图。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加  相似文献   

2.
发展哲学认为,发展的基础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只有创新才是发展的根本与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必然是创新发展。在技术层面,创新的方向、领域和目标应该是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解决人口与环境、生存与发展、速度与质量、持续与协调的矛盾,只有绿色发展才是唯一的选择。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把节能环保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表明,只有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冬林 《新长征》2014,(9):15-17
吉林省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长期采用的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型传统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趋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吉林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势在必行。一、传统发展方式的代价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则没道理。(一)“三高”方式导致生态危机发展,包括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与发展结果。发展理念,强调的是为什么发展,发展方式的本质内涵是怎么发展,而发展结果则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归宿或结局。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新认识和集中体现。党对发展的认识,可追溯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党的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格局以及发展目的等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对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发展全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晓君 《新长征》2014,(7):16-19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抓好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毫不动摇地推动发展;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五大发展"与旅游业密切相关,必须坚持以"五大发展"推动我省旅游业发展,努力构建旅游业快发展、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格局,全面推动我省旅游业"宜居、宜业、宜游"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5)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我们要紧密结合内蒙古实际,深刻理解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更好地用新理念规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一、牢固树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一是要推动创新发展。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7.
秋洁 《实践》2008,(6):19-19
这一讲,我们讲党章修正案增写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内容的重大意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以人为本的内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是唯物史观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它不仅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而且也回答了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的问题。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容写入党章,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即是发展理念,也是发展方向,内含着发展措施,同时构成了新时期新常态下发展的理论体系,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五大发展理念是如何构成新常态下的发展驱动力的。创新发展驱动价值创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  相似文献   

9.
发展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一条主线,江泽民和邓小平在发展地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发展主体、发展关键等问题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并且江泽民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有利于人的主体创造性的发展,协调发展有利于克服人发展的片面性,绿色发展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开放发展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共享发展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头不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2.
《理论建设》2021,37(3)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发展观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人民发展为中心,探索社会发展规律;通过实现社会发展构成要素、发展目标、发展理念、发展驱动力量、发展价值取向的升级转变,使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更加和谐美好。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促进社会更好发展,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其他四大发展理念保持持续健康的内在动力。必须认识到,创新发展不是离开社会制度的悬空式发展,中国的创新发展始终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底蕴,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丛红霞 《新长征》2014,(8):8-10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围绕着力抓好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提出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突破。"五大发展"新思路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科学发展在吉林的实化、细化和具体化,明确了我省今后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总引擎。  相似文献   

15.
正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运用基本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相互  相似文献   

16.
发展 ,始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围绕中国如何发展这一根本任务 ,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阐发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地位、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保障、发展关键等问题 ,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一、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同志坚持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并把它运用于执政兴国的实践中 ,对发展的重要地位作了深刻论述 ,明确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邓小平多次指出 :搞社会…  相似文献   

17.
戴荣 《唯实》1995,(Z1)
发展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8个方面内容,即发展道路论、发展阶段论、发展速度论、发展效率论、发展机遇论、发展环境论、发展途径、格局论和发展方法论。其中,关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发展机遇论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几年来,泰兴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深入把握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机遇论,高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使泰兴的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1992年,该市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这一科学发展观,就要做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侯远长 《学习论坛》2006,(11):13-16
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是科学发展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丰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社会发展理论。和平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节约发展、创新发展等方法,都是发展和改革办法的具体开展和认识深化,都不能离开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7,(3)
<正>乌海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必须凝心聚力、全面发力,聚焦发展主题,遵循发展规律,扎实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协作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开创乌海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一是在转型发展上焕发新活力。转型发展是资源枯竭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