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得以建立的逻辑起点在于市场失灵。该制度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为根本价值追求,属于经济法的范畴。文章将在阐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法律特征的基础上,从法经济学与经济法学的视角剖析该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而结合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现状,对我国现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实施困境展开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的起源与印刷术的应用紧密相关。中国发明了印刷术,并在宋代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相近的印刷作品的特许权保护,但中国的著作权制度却晚于西方国家几百年。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控制、传统的思想文化和权利意识,是中国印刷专有权观念没有发育成为现代著作权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近现代著作权思想和制度是在西方著作权制度的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构建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立法技术、管理实施、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梳理了目前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对此提出相关见解和建议,以期对缺陷产品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实然与应然:页岩气开发压裂液信息披露的法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气开发方兴未艾,但其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开发技术中压裂液的使用后果最令人担忧.强制披露有重大环境风险的压裂液信息是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应然选择.开发企业不应以涉及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披露包括压裂液构成在内的相关信息,而应在支持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信息披露的平衡点.我国应当重视并制定针对页岩气开发压裂液信息披露的法规,借鉴页岩气开发先进国家的经验,着重从强化原则、细化规则、优化体系和硬化奖惩等方面,构建我国的压裂液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5.
反诉是我国民事诉讼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诉讼法律程序制度,能够有效避免在同一个案件审理中产生两个相互冲突的判决,能及时、更好地保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诉讼公正和程序正义;而且能有效提高诉讼效益,节约诉讼成本。但是由于我国诉讼法律制度设计的缺陷和一直以来在诉讼实践中的缺乏重视,目前我国反诉制度还存在着诸多漏洞和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我国反诉制度的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现行反诉制度的多面临的困境,从而以反诉制度的缺陷为视角,试图给出解决反诉制度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BOT投资方式的法律特征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炳君 《法学论坛》2003,18(3):75-78
BOT投资方式的法律基础是特许权协议 ,本质是有限追索权 ,它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我国BOT立法存在诸多缺陷 ,应当借鉴国际立法经验 ,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法治社会不断发展和职务犯罪层出不穷,目前我国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本文从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的法律缺陷和现实困境入手,提出完善我国职务犯罪初查制度规范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完善行政复议体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功能,国务院法制办于2008年9月在全国8个省(市)开展了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工作。然而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毕竟在我国仍处于试行阶段,理论基础和体制设计方面的诸多缺陷直接导致其在试行实践中面临着对设置该机构合法性的质疑、对复议申请人自主选择权的限制等诸多困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为我国行政复议改革开创了很好的先例,也代表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前进的方向。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改革的困境进行分析,重新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和法律的跟进,以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恰当定位和出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之一为双方对东海划界问题存在争议。而如何公平划分东海争议海域,合理勘探和开发东海大陆架资源,显是改善双方关系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从双方对待东海划界的立场和态度出发,论述了大陆架法律制度,提出了解决争议的方法与近期我国在东海问题上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东燕 《法学研究》2004,26(6):81-93
罪刑法定之明确性要求与刑法系统的开放性之间存在冲突 ,从而导致罪刑法定之明确性要求陷入困境。这种困境根源于价值实践方式上的缺陷 ,与一种体系性的建构思路存在根本关联。概念性体系很难成为解决价值冲突的理想工具 ,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便是引入判例制度。有必要在我国构建两级法院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现行刑事诉讼法的酌定不起诉制度,赋予了检察院事实上的审判权,违背了控审分离原则及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与此同时,其对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不足、实践中适用比例过小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引人深思.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现行酌定不起诉制度的理论缺陷与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想了如何改革与健全酌定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的基础与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建立起来了。然而,目前许多地方的行政诉讼现实呈现为“困境”状态,要想使之走出“困境”。今后在对民众权益的保障和行政权力滥用的限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提出我们既应把握行政诉讼的基础又应对此重新检讨,找出现实中的不足和缺陷,对此。本文不仅对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进行了深刻阐述,而且检讨出客观现实中的不合理体制的因素、习惯观念和做法。并对行政诉讼如何摆脱困境,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严格产品责任中,发展风险抗辩制度的设置符合现代社会兼顾公平与效率之诉求,有助于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利益平衡。然而,将发展风险作为责任免除事由之现行规范模式,极易引发体系冲突,亦导致司法适用的困难,严重阻碍其制度运行与功能发挥。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界定,为发展风险规范模式之重构提供了制度路径。通过将科技水平证据内化为消费者合理期待标准之核心要素,从而把发展风险转化为针对缺陷要件之抗辩,不仅有助于在我国产品责任框架下厘清该制度的作用机制,亦可为当前产品缺陷认定的司法困境提供消解方案。重构后的发展风险抗辩制度的适用规则体系为四层次结构,包括科技水平的界定、判断时点的选择、适用范围的限定与风险实现的救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定义入手,深入分析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特征、分类等等。同时,将我国现有的缺陷产品召回规定与国外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国外的哪些做法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值得我国借鉴,从而进一步提出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以期为逐步建立我国完善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法官的思辨自由是在质疑权威和理解法律缺陷的自我辨证自我发展的思维过程中经验和逻辑的有机统一。禁锢思辨自由的现实困境包含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人性因素和人格因素、程序因素和政治因素。实现思辨自由,要求法官本着坦诚开放的心态,激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与不同审判主体之间的沟通与辩论中探求真理。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制度创新及其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我国农村金融实践的产物,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起步形态。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政策支持的不足,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主要表现为难以获得金融许可证,处于银监会监管下的正规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步履维艰。针对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中存在的法人财产权属制度模糊和融资方式低效两个缺陷,应赋予农村资金互助社法人财产制度合作金融特征,实质性拓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融资方式,并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制度创新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一项诉讼制度,是在古代审判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受一定的历史文化条件的限制以及体制存在缺陷的问题,陪审制度在我国实行得不尽如人意。本文就陪审制度在我国实施所遇到的困境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对陪审制度在我国更好地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司法终局性:我国司法的制度性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司法终局性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之后,指出了我国司法终局性存在的制度缺陷,在考察了这种制度安排的受制因素后,提出了重构我国司法终局性制度的基本设想:改造现行再审制度,确立判例制度和一事不再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特许经营基本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学青 《法学论坛》2002,17(4):56-62
由于特许经营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的欠缺 ,阻碍了我国特许经营的规范发展。本文研究分析了特许经营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剖析了特许权是一种新型的知识产权 ,大多数国家出于对特许权经济价值的认可而给予特许权一定的法律保护 ;阐明了特许经营关系是建立在特许权许可使用基础上的复合合同关系 ,揭示了特许关系不同于代理关系、合伙关系、连锁经营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司设立无效制度的基本理论,包括设立无效的原因、确认公司设立无效的程序、设立无效的法律后果三方面的内容,然后对我国公司设立无效的立法缺陷和实践困境作进一步的分析,最后提出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