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思想家像马克思那样以自己的理论著述对人类的正义事业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从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地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正义原则的抽象性和形式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和不正义性,并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卓越的社会正义思想——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生产正义对于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正义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德性转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正义的认识由形式正义进到实质正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红英 《求实》2007,4(3):9-11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正义思想和实践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真正自由和平等的正义原则,进而论证了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社会正义的最终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建田 《求实》2013,(1):17-20
马克思视域中的分配正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是生产关系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阶级对其利益诉求的观念表达。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分配根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异化是其主要表征。实现正义分配的根本途径在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正义分配原则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揭示了经济正义在社会正义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生产正义对于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的前提作用,揭示了人类对正义追求由个人美德向制度德性转化的发展趋势,使人类对正义的认识由形式正义进到实质正义,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正义理论主要有两种基本路径:一种是通过对受制度、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而选择一个超越现存不正义社会的新社会,可称作"比较"的路径;另一种是通过社会契约的方法建构一种规范的绝对的正义理论来改造现存不正义社会,可称为"建构"的路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可归为"比较"的路径,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根基的罗尔斯式正义理论基本沿袭"建构"的路径。两种正义之路是不可通约的,但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社会正义理论主要有两种基本路径:一种是通过对受制度、社会关系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而选择一个超越现存不正义社会的新社会,可称作"比较"的路径;另一种是通过社会契约的方法建构一种规范的绝对的正义理论来改造现存不正义社会,可称为"建构"的路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可归为"比较"的路径,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根基的罗尔斯式正义理论基本沿袭"建构"的路径。两种正义之路是不可通约的,但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如何构建一个公正的分配体系,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者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基础上废除私有制的实践运动中给出了答案。当下,我国分配矛盾凸显,"分配不正义"还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以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60年来,与国家的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也经历了一个由初步设立到曲折发展再到恢复调整和终于走上规范化建设及不断深化改进的历程.根据60年历程的经验与教训,针对今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我们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与启示: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注重课程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对独立性;以及注重学科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古典政治哲学,以探究德性(arete)为主题,思考正义的社会秩序问题,然而,在马基雅维里那里,政治哲学蜕变为政治术,霍布斯更是强化了政治的科学性,置权力于优先地位,把权力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由此形成了政治哲学的两大传统。这两种政治哲学传统又都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用分工理论中介了劳动异化理论,完全现实地、合理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性。马克思认为,只有彻底改造资本主义世界,达到每个人的全面的解放,人类才能过上超越“正义”之上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0.
解读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有利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优秀之处在于它不仅阐释了人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表明了如何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与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息息相关,对于指导当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发展正义:发展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正义是对发展的正义评价与约束,是体现在发展理念、发展实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中的正义理念和正义原则,它要求人们从正义的角度认识、评价和调控发展.确立发展的正义维度是建设中因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合理性的客现要求,也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谙的伦理基础.坚持发展正义原则,必须在发展理念上树立发展正义观,在发展评价上确立正义的评价尺度,在发展模式上选择公正合理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并没有系统的正义理论,但马克思对正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条件,故正义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相适应;二是马克思发现在交换过程中的自由平等与生产过程中的伪自由平等相矛盾,他由此对资本主义展开了道德批判;三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人民大众,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对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性的设想在于它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左丽娟 《世纪桥》2009,(3):47-49
在推行改革开放近30年的今天,分析马克思社会保险基金的思想内涵。进而探讨其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很有必要。马克思社会保险基金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相关方面的重要启示在于;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在维护社会公平中的作用,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全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自由观的转变来考察其自由时间思想的形成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萌生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及成熟时期。在第一时期,马克思还未关注到自由时间,但他的自由观为后两个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二时期,自由时间开始进入马克思的视野,自由时间思想初步形成;在第三时期,他系统地阐述了自由观,自由时间思想也逐渐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需要为民生的逻辑起点、现实基础和思想内核,在对资本主义民生问题进行揭露剖析的基础上,把个体的全面化发展作为民生的最终目标,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深入研究马克思民生思想,了解其当代价值,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5,(11)
马克思经济正义论实质是劳动正义论,将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经典论述契合正义概念的经典定义,可以认为,主体、前提、动因、过程是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四大根本维度。沿此四大根本维度,可以发现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劳动正义的主体正义实质是公正地分配劳动的有用性与有害性,劳动价值可分为劳动的正价值与负价值;生产资料所有制正义是劳动正义的前提性正义,生产资料贡献实际是对劳动的贡献;动机正义是劳动目的正义的深层动因,实现劳动目的正义要求匡正、制约劳动者及其组织者的求利动机;劳动正义的核心是劳动过程正义,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益是劳动过程正义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袁炳昊 《世纪桥》2020,(1):56-58,62
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人学思想相关的研究著作有许多,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成果也十分全面,为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界的研究者们大多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来源、现实表现、当代价值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极少有人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本文结合马克思的相关著作,梳理人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将人学思想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从人学思想是关于人本质的探究和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体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领导苏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对如何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境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其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建国初期,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利;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建立社会新秩序的主体性;社会主义深化发展时期,注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行各项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19.
曹玉涛 《求实》2005,3(12):7-10
当前,研究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新自由主义正义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必须把社会正义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三、必须运用马克思有关社会普遍调剂的思想;四、必须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制度正义原则,大力推进我国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五、既要重视形式正义的规则制定,更要重视实质正义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文化思想不断得以提升和发展。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国的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道路。对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历程进行回顾,对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将有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推动文化向更好、更快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