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已初步生成。从生成理路来看,马克思将人的解放确立为革命的最高目的,并致力于探寻社会革命实现的具体路径。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置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探讨以及马克思最终选择了"社会"而非"政治"的根据,彰显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的实践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批判,它与建构论、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现实只是从肯定的方面理解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现实肯定性理解中包含着否定性的理解、批判性的理解,因而这种批判使现实社会指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另一方面,它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仅仅具有否定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纯粹、彻底地社会批判理论,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以"边缘"颠覆"中心"的外在批判、使边缘中心化不同,它消弥的正是"边缘"与"中心"的分别,形成社会自我批判、自我否定,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批判根本变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根据社会实践的新变化、新特点,通过对苏联经验的哲学反思、对哲学论争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辩证性,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通"和"应用"问题,从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对民族化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说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他还在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就辩证统一规律、真理发展规律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问题、发展问题、理论的发展与应用问题等方面提出许多新的哲学论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演化实现了一种自觉的"文化转向",从社会历史观向文化历史观的转变。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哲学理论范式的转向"从三个维度展开:其一,依恋于阶级意识意境中的文化阐释与范畴;其二,从阶级意识的文化憧憬到宏观文化批判;其三,从宏观文化批判到微观政治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观的历史逻辑演进对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5.
鲁杰 《求实》2012,(6):77-79
现代哲学的转向一般归纳为"实践转向"、"生活世界转向"与"语言转向",这三重转向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实践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灵魂置于核心地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为依托,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状;"生活世界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深入"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的逻辑来建构学科话语;"语言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重视符号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符号进行研究。总之,现代哲学的三重转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很明确的路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潘于旭  朱敏忠 《新视野》2006,1(1):47-49
文章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转向”,认为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所在,有利于回到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科学的认识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7.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统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实践为研究视角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等方面体会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理论建构、思维转向和现实变革,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体系以及哲学批判、政治学批判、社会学批判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王仕国 《求实》2012,(12):36-40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超越了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理论特征和价值立场。马克思在政治伦理的方法论上实现了三大变革:从"思辨理性"史观转向唯物史论、从注重"理论批判"转向注重"实践批判"及从"片面性"转向"总体性",从而开辟了社会政治伦理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具体表现在其研究对象、理论视野、适用范围的开放性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理论硬核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开放性的理论前提,开放性的本质是发展性,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是开放性的现实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努力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永光 《新视野》2015,(3):23-28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展开,人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但仅仅是"形式上无系统"的建设哲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然后再由实质上的系统上升为形式上的系统,形成由范畴、命题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9,(13)
正张奎良,1937年生,辽宁新民人,哲学家,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转向的推进者之一,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机契合的倡始人。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1 960年毕业到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任教至今。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历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和顾问、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和名誉会长。对马克思的早期哲学思想、实践哲学、东方社会理论和晚年人类学笔记等领域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偶然性的吗?敢于从历史与理论的角度回应这种疑问,需要说清楚: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史背景下的学习西方潮流;对资本主义的失望与"以俄为师"的转向;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传入中国的社会思潮在比较中获得优势;中国先进分子由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实践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一、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解读模式一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解读模式。以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张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主要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证论的解读模式,强调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体现了生态哲学、科技哲学以及经济哲学的意蕴,体现了人本学和价值哲学意蕴,在发展的价值导向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导向,并在理论上重新缝合了一度被割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客体向度"和"主体向度".在对科学发展观进行理论诠释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即科学发展观与西方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区别、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民本"意识的本质区别问题.科学发展现是马克思主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精神的绝好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的语境中,詹明信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试图重新恢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重新探讨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在后现代语境下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发展为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叉哲学研究中一些久拖不决的争论问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质问题.从唯物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看,"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呼,其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贵明 《探索》2004,(5):130-13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的必要性,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话语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话语的发展日益疏离。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资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流话语必然地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现疏离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学术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存在严重的疏离。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因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与多种理论思潮的交溶过程中形成的多中心的、多家族的分裂对抗与共存的格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元理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这二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深刻的变化。如何应对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格局,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理论界的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正是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精神实质,集中的体现是贯穿其中的实践高于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思维。对此着重领会,是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关键。本文拟就这种哲学思维所蕴涵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源头、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而跃升为邓小平理论的起点以及邓小平理论因自觉遵循这个基本原则而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模式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源 头   邓小平理论中实践高于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思维,其直接的理论来源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作为开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