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沧浪之水"有四种命名模式,即以水色命名、以地命名、以山命名和以文化命名。这四种文化模式是相互交织的,不可能有先后之分;而且,它所指称的东西也不是唯一的。因此,无论是以何种模式命名,也不论是以孔子、屈原听《沧浪歌》为据,来说明"沧浪之水"到底在何处,在逻辑上都不是充足的理由。与其争"沧浪之水"在何地和"沧浪文化"以何地为正宗,不若联合起来,共同构造和建设真正的"沧浪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跨世纪骨干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现已开始付诸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鄂西北丹江口水库引汉水,主供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然而,如今汉水的水质如何,人们甚为关注。据丹江口市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这个市工业企业每年排放含二氧化硫与氟化物的工业废气16.2亿立方米,排放粉尘1.33万吨。坐落在丹江大坝下的丹江口市废气污染对坝面上一望无尽的"人造海"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期限为三年。此前我市已经被水利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根据方案,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包括水源地保护、水系综合整治、水经济建设、水文化建设等六大体系以及丹江口水库水污染防治工程、保护母亲河行动、中心城区内河连通工程、南阳水科技产业园、白河国家湿  相似文献   

4.
梁颂成 《求索》2012,(6):158-159,151
龙膺的一生,始终以屈原"枌里(故里)后生"自居,对屈原崇敬有加。他自觉以屈原、宋玉为楷模,结合自己坎坷的仕宦经历,在诗文中尽情倾吐人生的屈怨骚情;他将屈原的行事为人、文学境界作为一种标杆,来评论文坛现象,论诗衡文。龙膺的思想,是在不同的"国家"理念背景下,调和了屈原人生矛盾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龙川河之夏     
<正>楚雄元谋的龙川河,有龙的身躯,由南向北蜿蜒而下,轻轻的摇晃,荡进金沙江的怀抱,灌注了一腔的喜悦,几许碧波荡漾。"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樱,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得与失之间,她早已不在乎。  相似文献   

6.
《湖北政报》2010,(6):7-10
<正>鄂政发[2010]1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我省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实现"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扫尾"的工作目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涉江》是屈原晚年在南楚的作品,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屈原何时涉江?走哪条路线?其目的是什么?《涉江》作于何时何地?学者们的意见不一。本文想探讨上述问题。 一《涉江》篇名义 “涉”:《说文》:“徒行渡水也。徒行属水也。从水,从步。”《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传》:“由膝以上为涉”。“涉”:即步行渡水。  相似文献   

8.
<正>通水,通水,通水,一切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一道道命令围绕"通水"下达,一场场战役围绕"通水"打响,千方百计迎通水,万众一心保水质,已经成为时下淅川县广大干部群众工作场景的真实写照。围绕"通水"这一"头号任务",淅川县人大常委会也展开了一次次有生有色的行动。一次调研,催生万民护水大行动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和千里调水长渠的"龙头"所在地。为了将浩瀚的丹江水顺利送进北京,从2010年开始,淅川县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2年时间搬迁16.4万人,提前2年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共和国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连市委党校校园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文化沙龙、拓展培训、餐饮竞技,各种协会活动频频。不久前,又为校园命名,南园称之“南园·沧浪园”,意出《孟子·离娄章》:“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取濯缨洗足、净化心灵之意。北园冠名“北园·  相似文献   

10.
《湖北政报》2010,(21):28-30
<正>鄂政办函[2010]112号十堰市、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省移民局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内安若干问题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正> 来自省内外的五十余名专家教授,聚会襄阳参加了湖北省屈原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他们认为:屈原文化现象始终伴随着民族历史命运,而屈原的爱国精神、峻杰的人格、对美的不倦追求,早化为民族的凝聚力,这些是不容否定的。在当前形势下深入开展屈原研究,对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批判民族虚无主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武汉市得水独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水是维系生命和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环境生命的血液。没有它,环境的生命就会结束。然而水也是脆弱的,具有易破坏和易污染的特点。近代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经济不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城市化,水体污染和水量不足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武汉市濒临长江、汉水,湖泊密布,支流众多,可以说得水独厚,人们称它为江城,是当之无愧的。长江武汉长145公里,由沌口起流经城区约60公里。汉水是汇入长江的最大支流,从汉川县进入武汉市,至集家嘴与长江汇合,全长约56公里,流经市区约47公里。此外有府河、巡司河及东湖、墨水湖等支流水系汇入,形成以长江为骨干的河网水系。汉江站多年平均流量23500秒立米,历年最大  相似文献   

13.
<正> 二千多年前,屈原满怀忧愤,投汨罗江,结束了才华横溢的一生。诗人为何投江自沉呢? 清代学者和现代大多学者认为:屈原投江是因为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而殉国难;有人认为,屈原约于顷襄王十四年写成《哀郢》,十六、十七年间自尽,而白起于十九年开始攻楚,两年后才攻陷郢都,从时间上看,屈原不可能是为都城被攻陷而殉国难;还有人认为。屈原面对秦国的强暴,为保全楚国的独立,  相似文献   

14.
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话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诗歌理论形式。宋代是诗话的盛世,但大多数宋诗话,都只局限于评点欣赏,缺乏理论上的开凿,唯独严羽的《沧浪诗话》,能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考察诗歌的特质,提出比较系统的诗歌理论。他的《沧浪诗话》的问世,使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来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正如清人许印芳所说,“诗话之作,宋人最夥,后学奉为圭臬者,群推沧浪严氏书。”(《沧浪诗话·许印芳跋》)  相似文献   

15.
《涉江》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涉江》的主旨和诗中写到的屈原放逐江南后的行踪,历来有三种看法。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涉江》为屈原“言己放弃,以明旦之时始去,遂渡江湘之水”之作。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认为,《涉江》是屈原于放逐陵阳九年之后,自陵阳渡江入溆浦前的“预拟”之作。楚辞研究者大多取此二说。而清人吴汝纶《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  相似文献   

16.
正"楚臣的龙舟万桨扬波,却年年回到江南;回到岭南,回到海南;更回到,今日,海峡此岸。"2015年9月,经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文化园被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并正式授牌,宜昌市对台交流也增添了一块"国字号"的金字招牌!60多年前,23岁的余光中先生第一次写下《淡水河边吊屈原》:"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如今,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我走出国门,先后到俄罗斯的莫斯科、澳大利亚的悉尼和美国的纽约等国际性大城市作了一些访问和考察。最近才从美国归来。当飞机降临武汉上空,居高临下,只见东湖磨山,水秀山清,郁郁葱葱;大江南北,两桥比翼;长江汉水,两江汇流;武汉三镇,高楼林立,如此众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星罗棋  相似文献   

18.
任树民 《求索》2011,(8):179-181
寻绎屈原一生之行事,把屈原放在春秋战国之际士人阶层的崛起及其"士志于道"这一"志道"固持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考察,"士志于道"的时代精神也显现于屈原身上。屈原一生所"志"之"道"是"美"之"政"的实现。对屈原而言,个人价值的实现体现于社会价值之中。是故,当屈原上不能实现"美"之"政",下不能退守,而以"道"自任又不能使之"独立不迁"的个体价值固持放弃时,其结果只能是走向蹈死。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湖北政报》2010,(13):2-2
<正>6月16日,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端午节,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暨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活动,在屈原故里秭归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张高丽22日至23日到我市调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有关工作。22日,张高丽巡视了丹江口水库,察看现场提取的水样,了解库区水环境保护情况;深入到淅川县陶岔村实地考察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枢纽工程,察看大坝,了解并听取通水有关情况介绍;走进九重镇桦栎扒移民新村调研和看望村民。23日上午,在南阳召开南水北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