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謇为南通区域的早期现代化选择了一个“急进型”和“一揽子”的推进方式,做成了许多开创性的业绩,但也引发了“本小事大”、“营志营利”、“任重能浅”、“济民劳民”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连串悖论,导致了对成功目标再发展的严重制约、过早调动了现代化的不利因素、使处于萌芽状态的现代性因素没有成长的条件等一系列逆向效应,从而构成张謇现代化实践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合理性精神的缺乏,是张謇选择这一战略推进方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元周 《人事天地》2007,(11):20-21
毛泽东曾说过,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四人齐名,背景却大不相同。张之洞和张謇有科举功名,前者是封疆大吏,后者是状元及第,范旭东虽然幼时家境穷苦,但有兄长范源濂的帮助,也能够东渡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相比之下卢作孚的成功更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3.
清末状元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他不仅是优秀的企业家、教育家,本质上更是一名政治家。本文论证了张謇的政治家身份,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张謇在清末政治舞台上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价,肯定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张謇将南通打造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也培育了近代的南通精神,对南通城市的突破性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文对南通精神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南通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謇是近代儒商的杰出人物.张謇的儒商本色最为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商境界;义利并重,以诚信为根本的儒商准则;体恤民众,以回报社会为宗旨的儒商关怀.  相似文献   

5.
在苏北沿海腹地推进中心城市的建设,顺应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取向,适应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把盐城大市区建成苏北沿海腹地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体现做大、做强、做优盐城中心城市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民营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张謇的讲话,实质是对张謇内循环乡村建设模式的肯定,具有深刻的新时代含义.张謇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民营经济参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必须走独具中国特色的内生低成本之路,包括社...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东北地方政府为了巩固国防,开发边疆.实施了有针对性、有计划的“移民实边”战略。为保证这一战略措施的顺利进行,东北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移民的政策,设立了多种移民移垦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对于东北的移民和垦殖起到了管理和组织作用,标志着东北地方政府的治边政策水平、行政管理能力均已上升到了高于以往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浅析国外移民政策对我国打击非法移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治上的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人口发展要素的影响,国外移民的政策相当复杂。这对非法移民表现出了双重标准,这种双重标准在国门开放程度、对入境非法移民的态度等方面直接体现出来,以直观的形式对非法移民群体产生了吸引力,不断刺激其产生、发展,特别对包括我国在内的移民输出国打击非法移民活动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西部开发首先是大量移民不断迁入,等到基本垦殖完毕,移民开始迁出,再去开拓新的西部地区。美国的“公共土地”政策是美国开发西部政策的基础和中心,它直接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其教训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我国的西部开发也存在生态环境的破坏。西部地区的落后,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上的落后和思想观念上的落后。  相似文献   

10.
由于政治上的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和人口发展要素的影响,国外移民的政策相当复杂。这对非法移民表现出了双重标准,这种双重标准在国门开放程度、对入境非法移民的态度等方面直接体现出来.以直观的形式对非法移民群体产生了吸引力,不断刺激其产生、发展,特别对包括我国在内的移民输出国打击非法移民活动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5.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规定了可以定罪的9种腐败行为,挪用公款是其中之一。我国刑法对挪用公款罪早有明确规定,但刑法规定比较抽象、概括,以致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刑法中犯罪构成理论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挪用公款罪加以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19.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20.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