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叫做"英雄所见略同".主要意思是,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如赤壁之战,周瑜和诸葛亮,破敌之策不谋而合,都是主张"火攻",结果顺应天时、地利,火烧战船,大败曹军.在当今时代反腐败的问题上,一代巨人毛泽东和一代伟人邓小平也所见略同,都是主张从严治吏,铁腕反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反腐成为媒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反腐风暴不断升级,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都是空前的。
  “八项规定”、反“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派驻中央巡视组、公车改革,这一系列反腐“组合拳”的出击,逐渐树立了新的官风、政风、党风,权力反腐的快、准、狠,已经成为反腐败“治标”的“杀手锏”。  相似文献   

3.
四宾 《检察风云》2014,(24):6-10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反腐成为媒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反腐风暴不断升级,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4.
反腐新风劲吹,网络身先士卒。一些“问题官员”因网络曝光受到相关部门查处落马,从抽“天价烟”的周久耕到“表哥”杨达才,从“房叔”蔡彬到“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一个个都像妖怪碰上了照妖镜一样原形毕露、  相似文献   

5.
他不是什么官儿,但他每天收到的投诉信不下两百封;他挣不到一分钱,但妻子和女儿都视他为英雄;他被时代人物周报称作“中国民间舆论监督第一人”,他扳倒了镇长、县长、市长直至扳倒济宁“下跪市长”李信而一夜成名。人们说他是把“黑夜里的强者”拖进阳光里的人,但他的妻子却像《大蓬车》里的吉普赛女郎一样,为寻找一个安稳的家而东奔西走。他不忍妻子跟着他受罪,  相似文献   

6.
“反腐”注定将成为人们盘点2014年时绕不过去的重大主题。这一年,反腐行动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全世界都关注到,中国政府正以“壮十断腕”的勇气和“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推动从严治党和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7.
张璐晶 《政府法制》2012,(36):14-15
8月底,国内一则关于官员财产申报的新闻搅动了舆论的神经: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政府建立“贾汗区勤廉评价系统”,晒出600个正科级干部包括住房、个人收入和配偶子女工作就业情况在内的个人信息。该勤廉评价系统是一个完全对外公开的网站,全国网民都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8.
腐败,国人愤慨的话题。那么腐败现象是在一种什么心态下蔓延滋长的呢?这里根据前一段时间发生的腐败现象略述其中一二。心态之一:“只要不装错腰包就行”。有的单位领导很会注意把握政策“分寸”,时常打着为集体、为公家的招牌,在开支问题上,随便“点头”,信手“批条”,擅自“开口”,添置高档办公用品,修建高标准楼房等,以改善办公条件为名盖房子、装机子(电话)、购车子(小汽车、摩托车)。有些领导认为大家都得点“好处”,就不会有什么“麻烦”。事实确实如此,人们对贪污盗窃、杀人放火者都极为愤慨,认为应该严惩。而对那…  相似文献   

9.
曾亚波 《检察风云》2014,(22):30-30
笔者参与督导了近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一句感慨不是有多少官员落马,而是“现在什么事都上规矩了”。近两年的强力反腐,在“打老虎”、“拍苍蝇”的同时,也在悄然清除积弊,日渐改变普通民众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这就是法治反腐在人们心中的落点--懂得要遵循依法办事的规矩。  相似文献   

10.
杨锦炎 《证据科学》2008,16(3):291-304
传闻排除规则由三个部分组成,传闻的定义是其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在美国证据法上存在着“陈述者中心”和“主张中心”两种不同的传闻定义。它们在历史形成过程、基本原理、时“暗示性”主张的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两种传闻定义各有优劣,但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笔者认为“主张中心”的传闻定义更符合我国诉讼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总部设在德闲柏林的“透明国际”组织(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从1995年起,每年都通过“清廉指数”为世界各国的廉歧状况打分。在2012年12月5口公和的“2012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176个闲家和地区中,新西兰、丹麦和芬兰,并列第一;索马里和阿富汗,则并列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2.
王研 《政府法制》2009,(18):14-15
神秘的反贪初查权财产近2亿元、信佛、热衷公益……近期,被冠以“侠贪”之名的山西省繁峙县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穆新成自从被“双规”之后迅速蹿红。由于当地大多矿点的资金来源、股东身份、矿点的合法性、开采规模和安全设施的规范性等都经不起法律推敲,摆不上桌面,纵横“黑白两道”的穆新成成了定纷止争的“带头大哥”。从当年的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发明“双规敛财法”敛得万贯家资,到人称“二哥”的穆新成聚敛近2亿元家产,“反贪巨贪”的一再出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笔者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3.
吴敏  浩然 《法制与社会》2011,(17):26-28
他明里在网上高调撰文痛斥“崇拜金钱,权力至上”,侃侃而谈其反腐经验,甚至于父亲过世时公然在灵堂上张贴“拒收礼金”的字条,并退回或上交部分礼金以示清白:由于在公共场所始终保持着清廉、干练、上进的正面形象,他在当地民间的口碑一直都很好,一些行为举止甚至在当地社会上被传为美谈:在出任县委书记期间,他还在全省首开先河地成立了县级巡视组,  相似文献   

14.
近日,北京多个区县结合自身的特点各出“奇招”“狠招”遏制腐败,比如密云县建立干部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全国各地都在如何反腐的问题上出过奇招,如家庭内部反腐、娱乐反腐、高科技反腐等。不管是利用孩子纯真的眼神感化官员,还是用反腐屏保羞走送礼人,大多反腐招都是靠官员的自律,专家称,还是通过严格监督公款使用情况和要求官员财产公开等方式效果会更好。一天不公开官员财产,官员贪腐之欲就一天不会止息。  相似文献   

15.
近期,“网络反腐”成了网络上的一大热词,借助网络曝光和网民围观,“表哥”“房叔”“房姐”相继落马,网络反腐的成效有目共睹。在社会舆论一边倒的鼓掌叫好声音中,在中央高调重视网上舆情环境中,在相关部门愈发迅速的应对行动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发现和惩治贪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肖华 《检察风云》2010,(8):62-63
所谓灰色收入。是区别于“白色收入、黑色收入”,介于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之间的各种收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灰色收入已经呈现出多样性.如稿酬,兼职收入.红包、奖金、专利转让费等。这些收入中很多和贪污受贿等黑色收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都说成是不合法,恐怕也不正确。  相似文献   

17.
学松  文山 《公民与法治》2011,(19):17-19
资深网民“咖啡爸爸”.几年来一直在网络上与关涉民生的腐败现象做斗争:小区游泳池水质消毒不严,造成80多个孩子集体染病,责任者是谁?“最牛交警”上班洗足浴,其行为给警察脸上抹黑。霸道小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车是哪个部门的.谁给的特权……  相似文献   

18.
王姝 《政府法制》2013,(10):46-47
今年“两会”,关于“反腐”仍是各代表团热议的话题,比如有代表提出“把腐败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关进法制的笼子里”等观点,一抛出便成为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19.
反腐提速,是十八大之后出现的一个政治新动向。现在呈现出来的查处腐败案件的速度、力度、透明度和高效率,显示了中央向深层次腐败“高亮”的坚定决心,鼓舞了群众,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构成了一张张“关系网”。在求人办事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求已有的和正在建立的各种“熟人”关系。“有熟人好办事”便是“熟人社会”的经典话语。“人情网”对制度执行的干扰,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因此,当我们在对反腐败制度设计与实践进行反思时,就不能不研究这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廉政制度建设的影响,并设法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