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俄、中等国在革命前具有因循守旧和对皇权的愚忠的文化传统;先进文化是人类在旧社会创造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工农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需要通过提高教师的地位、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使城市党组织和城市文化团体帮助农村开展文化工作的办法,建设先进文化。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紧密联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毛泽东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仅不排斥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都大量吸收了所涉猎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他们撰写的著作和论述的原理中渗透了人类知识的总和,并改造了先人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吸收、引用了大量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典故、成语、俗话,结合中国实际,论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2021,(2):52-59
急遽的时代变迁孕育伟大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充分揭示资本全球演进的历史逻辑,宣告资本关系束缚资本发展的历史走向。资本的世界史展现出一幅无组织、难驾驭、不确定和日益分化的世界图景,导致资本的世界史走向它的反面,即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如今,历史正处在世界历史深度变革、发展阶段急剧转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并引导人类历史的这种变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大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时而生、因时而思、顺势而为,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方面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以及新中国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的凝练与升华;从现实方面讲,其是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并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上发出的时代之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并展现出了丰富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论的假定前提是把价值内涵界定为人类抽象劳动 ,把价值归结为人类抽象劳动 ,价值反映就是一种人类社会生产关系 ,从而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有机地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量的决定与度量从数理上证明是四个层次意义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中日益形成的农耕文化。马克思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是实践思维方式。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文化也必然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些相通之处对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群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上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基础。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的深层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7.
一、精神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把重要尺度所谓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它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个不断自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而“自由”的含义恰恰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之合乎主观目的的同时,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之合乎客观的规律性,这乃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人类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毫无疑义,原始人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初到中国之时,中国已有数千年的本土文化传统,这构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的文化基础。作为一种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能扎根于中国大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具有相通的文化因子。"同"表现在它们对于未来社会的理想、世界本原、事物发展根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个人与集体关系、认识与实践关系、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物质存在方式等问题的观点高度契合。"异"则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互补,从而实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的理论概括,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和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形成中国共产党具有时代精神的解放思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以中华文明悠久历史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最深厚文化软实力的创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而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活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而是学习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遵循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创造世界社会主义恢宏历史的新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深刻把握现代化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特殊规律的型版。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5)
从人类发展的方向,把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上的解释,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推动与限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发展和解放详加陈述,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只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潮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1)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追寻自身实现共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实践路径,在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性的价值观也在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共建共享的内涵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方方面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国际实践路径,更好地发挥共享发展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更好发展的国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它使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找到通往人类解放之路。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人本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其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转换,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他的文化观就是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之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通过总结、概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鲜经验,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其内容博大精深,可以说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以及社会主义思想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对其加以分析和学习,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振兴中华民族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成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一切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其社会基础是传统文化熏陶影响下的中华民族。本文拟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玉婷 《学理论》2013,(22):43-44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产物。从五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了梳理:文化的人化本质并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的特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并且有自身的特点,在发展中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创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健康社会管理文化理论体系打造当代文明,首先致力于打造新的社会主体一新型劳动者。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种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而人类发展历程亦提示我们,劳动不仅创造人本身,劳动者还将创造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4)
信仰是人类主体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科学的信仰方式,是对人类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高度认同,而非一种浪漫、理想的推演结论。尽管马克思主义是否应被认定为是一种信仰,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仍可以通过对实践的考察、对经典著作的挖掘及探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不同特性来证明其合理性。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考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价值,也为人们在信仰选择上提供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为基本依托,以中国面临的革命和建设问题为基本导向,在有选择性整合世界现代化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而不断展开的理论创造过程。这个过程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问题导向;二是资源整合;三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文化效应,既来自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也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其独有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意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成功注入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效应。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看待和分析当前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效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向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