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天宏 《各界》2010,(6):1-1
聂绀弩(1903—1986),湖北京山人,诗人,散文家。 聂绀弩现传于世的照片中,有一张和妻子的合影:他歪头咧嘴笑着,眼神中流露出几许狡黠,酷似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老顽童”。与聂绀弩相识的人都说,这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绿原致何满子满子兄: 近好!读了你的文章《聂绀弩“收回了的意见”》(《书城杂志》创刊号),想写信跟你聊聊。你的文章后一部分谈的一个历史是非问题,可能是本文的重点所在,虽说同我并非不相干,但公道自在人心,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前一段谈聂绀弩的旧体诗,倒引起了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前天和朋友随便聊天,他忽提到聂绀弩的夫人周颖,我谈起周颖一些趣事,他感叹说:真宝贵啊,很多人都看了章诒和那篇文章,将信将疑,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我算了一下,他才三十几岁,自然不知这些老事,虽然他不太相信章诒和的《斯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段》那篇文章对周颖的描述,但很多人,尤其绝大多数从没见过聂绀弩与周颖、又喜爱文学的年轻人,是你文章怎么说,我就怎么信的.  相似文献   

4.
徐珣 《各界》2010,(5):11-13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这个知青队伍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聂绀弩、吴祖光、丁聪和丁玲这些蜚声中外的文化大名家。  相似文献   

5.
50年代,由于七十回本《水浒》的出版,曾经引起了(盛况远远超过30年代胡适《水浒考证》)一场评论热潮。参加讨论的有茅盾、聂绀弩、王利器、张友鸾等学者(详见《水浒研究论文集》和聂著《水浒五论》)。其中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水浒》是不是一部有机的长篇结构”?以茅公、聂绀弩为一方认为,全书不是有机的长篇结构,而是在都市说话人基础上的中短篇的缀合;另一方则认为《水浒》尽管残留着说话时朴素的章回形式,个别章节还有个别英雄的传记特色,但就长篇结构来讲,它仍是一部有机结构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秋季古籍书市已举办多日,闻多好书,屡思一游,今日得便,遂直奔琉璃厂。果然名不虚传。只见各书摊前已是人头攒动,好在各自默默翻书找书,并不显得吵闹。在门口处先选购了颜中其编注的《苏东坡轶事汇编》(岳麓书社,1984年)和聂绀弩著《中  相似文献   

7.
“文明”一词在我国出现得很早,起码在《易经》和《书经》里就出现了。唐朝孔颖达指出, 所谓“文明”就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可见,古人认为文明的起源是和文字或文章的出现相联系的。我国古代文明的概念已经具有与蒙昧、野蛮相对的意思。《易·乾·文言》中有这样的话:“见(现)龙在田,天下文明”,把文明和比较稳定的农业经济、社会开化联系在一起。我国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更有“求辟草昧而致文明”这样的话。可见当时社会“文明”涵义之一斑。但是,“文明”一词在古今中外的涵义却不一样。一种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即由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再到文明时代。文明时代是指私有制出现以后的时代,所以它是相对蒙昧和野蛮而言的。另一种文明的涵义等同于文化,把古代东方文化又叫古代东方文明;把物质文  相似文献   

8.
聂绀弩平生际会风云,是个传奇人物.他是黄埔二期学员,曾任北伐军东路讨贼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张闻天、邓小平、伍修权、蒋经国、谷正纲是同学.在新四军军部当过陈毅与张茜的介绍人.新中国成立后,任香港《文汇报》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1955年胡风事件中,他被隔离审查,在给予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后,1957年上半年又回到出版社.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送北大荒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判无期徒刑.1976年特赦出狱.  相似文献   

9.
鲁莽 《瞭望》1991,(32)
我一直以为,儒道两家,实在是很接近的,有时甚至就是一回事。比如道家是讲究无为而治的,而“无为而治”这句话,却出自《论语》;又比如,老子很欣赏“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韬光养晦之术,而孔夫子也对“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  相似文献   

10.
讲文明     
《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今人将它译为阳气出现在地面,天下文采光明。可见,“阳气”与“文明”是分不开的。一个社会如果缺乏阳刚正气,那必然会产生阴毒邪气。邪恶之气一生,人们就会起邪念、走邪路、搞邪门歪道,这么一来,文明就会化为乌有。作家浩然,厂家请他在电视上说一句广告词就给他100万元,他却“甘愿一辈子  相似文献   

11.
“廉吏,民之表也。”语出《汉书·文帝纪》,是汉文帝十二年一个诏书中的话。表者,表率也。《汉书·何武传》云:“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汉书·韩延寿传》云:“幸得备位,为郡表率。”可见,做民之表率,是当时对官吏的要求,而能否为民之表率,关键又在于一个“廉”字。至于实际做得如何,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为什么只有廉吏才可做民之表率呢?自古穷不苟求,为人所难;临财不贪,见贿不受,为官所难。  相似文献   

12.
“躬自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同志在阅读《南史·韦睿传》时写在天头上的一句批注。《光明日报》9月28日张贻玖同志的文章介绍说,毛泽东同志对此文圈划批注甚多,仅“躬自调查研究”这一句就写过两遍。这六个字先写在“睿巡行围栅”数句之上,“躬自”二字加了旁圈;后来在韦睿“案行山川”一处又一次批上这六个字,“躬自”旁加套圈,“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十来岁时我读过一本石印的、不上台盘的奇书,书名《万法归宗》,印象极深。某次和聂绀弩——愿他在天之灵快乐!——偶然谈起此书,居然他也看过,彼此还追忆了那书的内容。书中讲的是扶乩术,详梦,占卜,童男童女的妙用,用守宫(也就是壁虎)血测验女人是否守贞 以及用阳起石粉(一种中药)、头发、亵衣灰等乱七八糟的怪东西配成药丸,如梧桐子大,可以把女人勾引过来,诸如此类的妙  相似文献   

14.
开宗明义     
“坛”的最初义,《说文》释为“祭场”,祭神所用,是威严神圣的所在。它也确实威严神圣,孔夫子讲学的地方叫“杏坛”,禅宗六祖慧能讲的话叫《坛经》,道士作法之处叫“净坛’,被攀附成法师模样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穿着八卦衣祭东风也用得着坛,京剧《借东风》在二黄导板之后,第一句唱词就是“设坛台借东风”啊啊啊,……总而言之,它与儒释道三教都有瓜葛。但这里所指的是文坛。 右传之一章,释“坛”。  相似文献   

15.
德高望重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卓越领导人、世人敬仰的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智慧宝库,内容极其丰富、深邃。本文仅就宝库中“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这一命题及其在今天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 什么是习惯?孔夫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汉书·贾谊传》)叶老在1945年7月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写一篇短文,曾经称赞电影《红高粱》插曲中的几句:“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好一个“见了皇帝不磕头”!但文章寄出,转而一想,这要以喝了“十八里  相似文献   

17.
在位·谋政     
宏图 《瞭望》1988,(52)
孔夫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换言之,则在其位,必谋其政。 法国《巴黎竞赛画报》刊载《里根总统的保镖丹尼斯·麦卡锡谈美国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有二、三例,洋为中用,似可作“子曰”佐证。 约翰逊总统想让保镖替他遛遛狗,保镖理所当然地拒绝了总统的“非分”之想。基辛格  相似文献   

18.
读聂绀弩     
聂绀驽一九四五年初在重庆写过《伦理三见》,其一其二是对钱穆、冯友兰两位教授的辩驳,这里不去复述;其三则批评了重庆坐滑竿或轿子的老爷太太们,他说当碰到上面坐着的是十来岁的小少爷、小小姐的时候,“我对于这种儿童的父母的憎恶和鄙视的情绪,远过于看见那儿童的父母们自己坐的时候所有的。”  相似文献   

19.
何谓文化?《易·贲卦》中的《彖辞》较早提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就是说,文化是一种以文明和道德作用于人,并通过作用于人而作用于社会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谈小康     
近日学习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更觉得“小康”一词,我在《诗经》里曾吟咏过,而在《左传》里孔子又曾引用过。《诗经·民劳》全诗五章,每章十句。第一章中说: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这首诗开头四句说百姓辛劳,可让他们稍稍安康,惠及中原各国,安定四方。中间四句说不要放过小错,以防止无良者的大恶;寇乱残暴必须制止,因为他们不曾畏法度。末二句言,怀柔远者,安宁近者,中原乃华夏的根本,稳定周王很重要。《毛诗》注疏言这首诗作于西周厉王时(公元前878—前842),“厉王虐,民不堪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