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4岁的王海燕担负着南方某市最为棘手、被其他基层官员视为畏途的城市拆迁工作。2005年,拆迁指挥长王海燕为了捍卫自己的权益,当起了"钉子户"。  相似文献   

2.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遵循的基本宪法原则。个人拥有隐私权,这是世界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然而对政府官员而言,这些权益大打折扣,他们必须将其财产和各种隐性收入统统公布于众,这就是被称为“阳光法案”的财产申报法。财产申报制度已在多数国家实行,它为政府官员的经济行为划出了一条清白与否的界限,避免了政府官员可能的利益冲突和以权谋私,被誉为防止官员腐败的治本之策。我国即将实行财产申报制度,刊登此文,意在让读者对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文化政绩工程热的出现与政府管理背景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科学发展观的逐步落实、尤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展开,地方官员已经意识到单凭原有的通过让渡公共利益招商引资、破坏性地开发自然资源、牺牲生态环境和劳动者权益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鲁南 《世纪桥》2010,(4):44-46
<正>1928年5月3日,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不让国民党军队染指东北三省,因而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甚至在北伐军途经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  相似文献   

5.
李雄文 《唯实》2004,(Z1):62-63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为赶时髦,纷纷打出了"创建、打造某某诚信政府"的旗号,仔细推敲,这个提法有些不妥.所谓"诚信",简而言之就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行为主体之间守诺践约,戒欺戒诈,尊重双方权益,获取相互信任的一种基本规范和准则.分析当今我国信用现状,我们的地方政府部分官员(公务员)不规范行为无疑是使诚信状况不断恶化的根源.利益的诱惑,使一些官员在提到"政府"时,常常忘记了在前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词,那就是"人民".  相似文献   

6.
鲁南 《党史纵横》2011,(3):56-57
1928年5月3日,正当南京国民政府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不让国民党军队染指东北三省,因而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的步伐,甚至不惜在北伐军队经过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了6123名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惨案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当局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致使这桩惨案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8,(9):51-51
张维迎在7月7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由邓小平发起的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要理解这一改革及其成就,我认为有五个转变最关键:第一,资源配置信号由计划指标转向市场价格;第二,经济决策的主体由政府官员转向企业家;第三,个人权益基础由政府职位转向私人财产;  相似文献   

8.
张莉 《世纪风采》2010,(3):37-39
1928年5月3日,正当南京国民政府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的步伐,甚至不惜在北伐军队经过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了6123名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惨案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当局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致使这桩惨案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9.
官员孝道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0.
问责官员随意复出严重损害了行政问责制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因此,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避免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是行政问责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问责官员随意复出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制度外的原因。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应该从明确问责官员复出的条件、厘清权责关系、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严格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不断出现的官员自杀现象,暴露出党政机关在官员自杀预防和干预方面的缺失,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官员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官员自杀预防及干预的途径,从而为帮助官员减缓、预防和干预自杀现象,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19):75-75
相较唐代,宋代官员贪赃较少见。宋朝统治者在防止贪赃方面,有以下三种办法: 绝其升迁之路。宋代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作保,按规定,官员不许保举有贪赃罪的官员转正。宋朝又有试用官员犯罪两次除名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14.
内部申报,隐私还是隐私近年来,为了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监督官员的一系列措施,这些监督措施涉及官员们的隐私,涵盖了官员的个人收入和家庭财产,官员个人事项比如婚变等。但官员借隐私权的掩护进行腐败的行为并没有减少,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道德与公民道德是不同道德主体的不同道德水平要求,两者在表现性质、内容、形式和手段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当前,我们既不能以官员道德替代公民道德,也不能以公民道德取换官员道德,公民道德是官员道德的基础,官员道德是公民道德的延伸和发展。一、从性质上看,官员道德表现为群体性道德,公民道德表现为个体性道德所谓官员道德,即指官员的职业道德。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在官员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既是官员在工作实践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也是他们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官员道德作为党和人民对官…  相似文献   

16.
不断出现的官员自杀现象,暴露出党政机关在官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面的缺失,本文试图通过对官员心理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官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整体构想,并详细探讨了构建危机干预机制的途径,从而为帮助官员减缓和预防心理危机,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赛会红利之于官员最为重要的就是仕途红利。若官员能够顺利地操办一次赛事,那么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拉抬官员的仕途得分,将为官员进一步冲刺提供砝码。不过,赛事对于官员是一个危险组合。搞得好仕途得力,做不好落马入狱。  相似文献   

18.
民众基于自身立场在官员微博政务性功能和舆论功能之间更为期待前者,尤为希望官员微博能回应和处理其利益诉求,然而官员微博属性上并非政务微博,对政务作用机制具有间接性,这决定了官员微博政务性功能面临着技术局限和行为局限.应从民众调整期待和官员良性对待民众诉求回应两方面努力以超越官员微博在政务性功能方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权益是农民工问题研究的核心。学界基于产业工人化和市民化理论提出农民工权利由劳动权向市民权、从底线型权益向增长型权益转变,国家政策保护大致经历了从农民工就业权向职业保障权,再向市民权发展的变迁。与学界理论和政策管理自上而下的视角不同,农民工自下而上对自身权益谱系的认知和划分也呈现出从重视劳动权益向关注市民权益转变的趋势,但利益受损农民工更重视劳动权益,而利益未受损农民工更重视市民权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第一、第三重要权益中的劳动权益对是否遭受权益侵害有显著影响,但只有第三重要权益中的市民权益对是否遭受权益侵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