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896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日学生后,浙江就积极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文章试图利用民国期刊中有关留日政策的资料和日华学堂出版的历年留学生名簿,对民国中期浙籍学生留日的状况做总结分析,力图探究民国中期浙籍学生留目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民国警察史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收藏、展示民国时期警察发展历史的专题博物馆,由江苏警官学院创建,馆址位于学院图书馆五楼,展馆面积1000平方米,2013年11月22日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3.
翻翻民国年间的老报纸杂志,在那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商业广告中,亦可以捕捉到闻人名流们的风神和别样时代韵味。  相似文献   

4.
民国山西警政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特点和重点,并在管理体制、警察教育、乡村警政建设、警察的职能等方面有一定特色,这些都对现代警政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古德诺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是公共行政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以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而闻名。古德诺曾在19世纪初到访中国并担任袁世凯政府法律顾问,是当时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在此期间因坚持中国应采取"君主制"的声明而背负骂名。然而古德诺对中国民国时代行政法学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其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行政学及行政学校如何建构等问题见解独到且具有前瞻性。不可只看到有关"君主制"的主张而全盘否定其对中国民国时代的贡献,古德诺思考和见解中的价值值得我们重新去审视。  相似文献   

6.
吴经熊是1933年至1936年中国宪政运动的规划设计者,是1936年“五五宪草”的主要起草人和1946年民国制宪的重要参与者.吴经熊对宪政救国抱有巨大的期望,以巨大的热情参与民国制宪,期由民主宪政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路.实施宪政不仅要有好的宪法文本,而且要有执政者施行宪政的诚意和守法的精神.宪政的生命还在于宪政的思想观念最终为人民所接受,成为人民生活的一种信念.为了宣传宪政,吴经熊撰写了一系列著述.吴经熊实现中国宪政的理想虽未能如愿,但吴经熊的宪政思想对我国当今法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中国农工民主党建国前历史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以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民国史为背景,历史地看待建国前的农工党党史;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为标杆,辩证地看待建国前的农工党党史;以重要党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线索,系统地看待建国前的农工党党史;以相关史证资料和原始档案为依据,客观地看待建国前的农工党党史。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研究建国前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的两个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为当前收载中医书籍最为全面的目录书,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重视,然而此书出版距今已有十几年,期间许多珍贵的民国伤寒文献被陆续发现。《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漏载民国伤寒类著作4本,分别为《伤寒科》《伤寒质难》《伤寒论类方汇参》《伤寒论金匮要略新注》,6本民国伤寒类著作馆藏地记录不全,另有9本著作存在书名、人名、成书年代及分类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民国月份牌画的形成背景及其女性形象的介绍和分析,对其中女性形象的定位作出独特的解释,指出民国月份牌画中的女性形象在本质上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10.
清末至南京国民政府,地权证明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清末至民国初期,延续着中国传统的契券制度,红契和白契是土地权利的证明文件。北洋政府后期制定了《不动产登记条例》,土地登记作为对抗第三人的要件,但契券仍然是地权的主要证明形式。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了民法典、土地法及其他土地单行法规,登记已成为法定的权利证明方式,但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较好实施,现实生活中契券仍被广泛认可。清末民国出台的新的地权证明制度的本质和目的决定了它不可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的多党制实践在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实践证明,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才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晚清民国的监狱改良运动,在彻底祛除封建烙印的同时,给整个监狱历史带来了文明和新风。监狱学的历史发展和监狱人才的培养任用对我国现今监狱制度的建设有重大的启示,要对晚清民国监狱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做深入研究,以期对今之监狱学科人才培养给以借鉴。一要实行学科人才分类培养,二要提升师资理论研究能力,加大校监合作,扩大对外交流,开展项目合作及院校合作。制度的严谨、分工的明细和改良的力度值得后世不懈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0月,江苏警官学院公安学被增列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为整合研究资源,提升学术品质,学院筹办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民国警察史文献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共同构成公安学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4.
民国著名大学校长认为师资为大学第一要务,提出大师论理念。他们聘任大师,以学术为标准,形式多样,兼容并蓄;他们通过实施教授专任制度、完善教授聘任制度、提高教授待遇、实行学术休假制度等有效措施,激发了师资队伍活力,一时大师云集,群星璀璨,创造了民国高等教育的奇迹。这对目前高校如何引进、使用与管理高端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民国建立后,女子教育进一步发展,但是女学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众多问题.对民国初年(1912~1937年)的女子教育进行探析发现,女子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特色教育等方面的女子教育均有所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铁路警察产生于清末,其是一个特殊警种,依附于铁路而存在。学界对晚清民国铁路警察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铁路警察的设置与发展、中外关系视角下的铁路警察等方面,但也存在原始资料不齐、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尚存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期政党林立,名目繁多,政党政治也乱象百出,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政治文化基础,缺乏必要的政治制度保障和国内政治环境。反思这段历史,能使我们更好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起诉便宜主义逐渐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中得到确认,也很快被民国立法者所接受。在民国刑事诉讼法上,微罪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集中体现,这项制度于1928年《刑事诉讼法》中首次得到确立,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在检察官作出微罪不起诉处分的考量因素和具体程序等方面得到了完善,但其适用范围则一直比较有限。在实践层面,微罪不起诉在民国时期的适用率始终偏低,因此很难充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看章太炎──民国人物札记郑 章太炎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动的年代。他一生直接或间接地经历了许多大的事变,是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时代的浪潮中,走完了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民族民主主义的曲折道路。一、由改良主义走上反清道路章...  相似文献   

20.
5月18—23日,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国际工运史教研室、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等八个单位在南京联合召开“全国纪念第二国际成立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共110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与会同志提交的论文和讨论的观点概述如下: 一、关于第二国际的下限 在第二国际研究中,第二国际史的下限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会上有三种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