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理论》202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的又一创新,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意义,必须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进行分析,以文献研究法溯源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群众观的前提,革命性是其群众观的起点,科学性是其群众观的保障,人民性是其群众观的归宿,再结合现实分析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意义,进而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且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十分重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地位和作用,他的群众观基本内容包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的智慧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源泉;尽力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把获得人民群众的肯定性评价作为党和政府开展工作的基础与动力;牢牢把握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搞好社会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新阐释;用群众观剖析群众运动,强调在社会主义时期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不搞不是出自群众自愿的群众运动。邓小平群众观的重要论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愿望,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促使我们党和政府把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作为构建和谐社会重大举措的标准,制定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政策。同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是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群众观的经典著作。在该论著中,马克思、恩格斯讨论了"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和先进性,阐述了革命思想的存在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等群众观的基本理论。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同时,要尊重群众的主体性、重视人民群众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基础地位,避免用虚幻的群众"共同体"任意宰割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等观念,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在很多王朝都是统治阶级执政的道义之基。随着近代以来中国国门的打开和西方文化的传入,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厚重的民本传统自此开出了人民的概念之花,人民以及人民群众观成为中国现代政治话语中历久弥新的热词。新时代,习近平人民群众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其多重维度的阐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全部依据,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所在,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要求。新形势下,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群众路线以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为历史渊源,所蕴含的"知行合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9)
习近平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来源上看,它不仅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还是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阐释。从理论特征上看,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立足主体视角,具有概念的整体性和历史的主体性特征,是对现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和把脉。据此,习近平人民群众观既具有体现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性的政治内涵,又具有改善民生的经济内涵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内涵。强调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阐发形式,坚持习近平人民群众观不仅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前提要求,还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刘士文  向鑫 《党政论坛》2013,(23):14-16
群众路线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确性不是先验地设定,而是在实践的检验中被证明,在同各种错误群众观的斗争中发展并显示其真理性。但是,当前我们几乎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当作唯一的群众观向宣传教育的受众灌输,使不少受众在面对不同群众观时疑惑无措。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0)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一内容是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也丰富了其理论体系,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建设发展有很大意义。认真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哲学知识方面的内涵,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容,揭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可芬 《理论探讨》2005,2(2):33-34
邓小平的群众观内容丰富,表述深入浅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群众观,表现为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在人民群众,根本价值追求是为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党是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中不断壮大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不断经受考验和化解危险的传家宝。群众路线常讲常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群众路线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只要党长期执政,那就必须不断进行群众路线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5)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在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好群众路线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借鉴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核心理念,提出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要明确共同愿景坚定服务群众的决心,要改善心智模式创新服务理念,要实现自我超越引领服务水平,要提倡团队学习接受服务监督,要训练系统思考增强服务本领。面对新的环境和历史使命,牢牢坚持群众路线,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愿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他们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中坚持发扬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文章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产生背景、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发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并提出实施"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中逐渐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开辟这一观点的新境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既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维护好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永恒主题,又是党带领、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改革和建设事业新成就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鲜明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群众的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生问题的方针政策,这些对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党和国家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群众观承继、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而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人民群众观。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下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而提高执政党的公信力、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的人民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这其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习近平人民观的文化渊源;其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理论基石;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观是习近平人民观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及其基础上的人民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也是社会主义运动走向胜利的理论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始终伴随着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透视和实践创新,从认识论与价值论、领导方法与工作方法、革命方略与治国方略三重维度诠释了人民群众观的内在本质,形成了由主体论、利益论、动力论和目的论构成的人民群众观的系统结构,并在理论源流上显现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史观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列宁的“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理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人民群众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包括三个重要的论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创造和选择国家制度;先锋队政党是人民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人民群众观的践行需要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人民群众的权利是个体的还是整体的?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共产党的先锋队领导作用如何体现?党的十九大部署的发展战略既强调了党的领导作用,也充分注意到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让人民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代领导人始终坚持的思想作风。为人民谋利益,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优势所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凭此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还要凭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将其群众观与中国传统思想精华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硕果,既包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结合起来,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