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收入增长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一亿人口,70%在农村,人多地少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因此,我省“三农”问题的关键集中归结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问题。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稳定农村为根本出发点 ;以发展农业为根本支撑点 ;以富裕农民为根本归宿点 ,这三条经验对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前“,三农”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民收入、农村市场消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不断促进城乡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在沉重的人口压力下,我国必须选择“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国人尤其是农村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此,必须对当前实施赶超型、跨越式发展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三农”问题更多新的时代内涵。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刘海波 《奋斗》2006,(2):25-29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成为制约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瓶颈。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公共财政如何更多的覆盖农村,公共服务如何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是目前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关注“三农”现实问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村的根本是什么?是农民。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了农民问题,就从根本上破解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建设农村”。就是要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纳入新农村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一系列统性、综合性政策的落实,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农村的“打工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关系到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我省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人文素质等各方面的影响,“三农”问题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继续巩固工农联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科学判断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分析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状况,积极采取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无论是在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民就业转移、培育现代农业等方面,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等方面;无论是在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方面,  相似文献   

11.
肖唐镖  郭少琴  陈帅 《求实》2004,(11):88-91
围绕“城乡统筹与农村发展”、“农村基层政权与村级治理”、“农村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公共物品供给”、“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专题 ,众多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展开了自由而热烈的研讨。目前 ,尽管有关“三农”的新政策已在发挥效应 ,但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农民权利保障和收入增长的形势不容乐观 ,农村资源与环境的保障依然形势严峻 ,“三农”问题的地区差同样值得重视。尤为重要的是 ,长期以来形成的“三农”问题的体制、理念与机制根源尚未被真正触及。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日益严重的问题 ,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从体制、理念和机制上着眼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我省实施新农村建设一年多来,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克服三种倾向一是克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的倾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重大调整,涉及到农村多方面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改革,加上我省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早已有之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 ,“三农”问题发生的背景是不同的。现阶段的“三农”问题是在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的“三农”问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是新阶段“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核心是农民增收。因此 ,围绕农民增收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山 《新长征》2006,(4):16-17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实际国情出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前50年是我省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逐步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关键时期。一直作为解决我省“三农”问题重要力量的乡镇企业,如何顺应这一历史变化,继续发挥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性作用,不仅事关我省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大局。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我省乡镇企业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一、围绕节约型…  相似文献   

16.
马晓河撰文认为,当前“三农”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其他问题要么是由这三个问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紧密相联。在现阶段,归结起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同城市相比,农村发展落后首先体现在投资严重不足,基础设施供给明显滞后,同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城乡投资差距不仅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民间投资方面。农村投资增长慢,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也慢,进而农民收入的增长也不会快。受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三农”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农业新闻工作者,要心系“三农”,关注“三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竭诚服务。这既…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摆在全党面前的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只有突破“三农”瓶颈,中国才有可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并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要认识到“三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 ,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贾乃新 《新长征》2006,(11):36-3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省来说,不仅要改变农村面貌,关键要搞好结构调整,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