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新的历史任务。但是,目前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结构分布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逐步调整和完善党员队伍的结构比例,同时引导党员以其先进的思想观念、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2.
论思想道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桂海论丛》2006,22(2):18-20
思想道德建设在调节人们的行为、化解各种矛盾和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文章试从精神层面解析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有机结合,并进一步探求和谐社会中道德建设需要把握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形象,十六大确定的新《党章》对此有明确的规定,邓小平同志则曾把党员的形象概括为:第一是普通人,第二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本人理解共产党员的形象应该是三种形象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杨爱东 《前沿》2013,(12):39-40
大学生能力培养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的最终归宿.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探讨当代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不和谐的表现及内在特点,并由此发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加快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最大的任务在农村。农村发展是一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系统的立体工程。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对农村发展的巨大作用,不断探索新途径、新形式,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母亲是人类的孕育体,没有母亲,就没有社会。当前,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应关注母亲发展,注重发挥母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人大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作为我国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的财政分配活动都应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为实现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任务提供财力基础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
构建机关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包括三个系统,即机关党员与先进性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认知和预警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发展的问题校正和纠偏系统,以及维护前两者需要依靠的领导组织的领导和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在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琳庆 《桂海论丛》2007,23(1):10-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自古以来的人类理想,是中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理性的思考:公平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与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革是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的重要途径;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培炎 《桂海论丛》2005,21(4):45-48
欧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环境与人、资本与劳动的和谐达数十年之久,他的许多观点和措施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本体论基础;“类生存原则”、“个体性生存原则”以及“共生性生存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4.
何渊 《桂海论丛》2006,22(3):18-20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对五十多年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的视野中,必须认真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探讨执政的理念和执政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叶裕惠 《桂海论丛》2005,21(3):24-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需要从各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理性上去深化认识,从中找出规律以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文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必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中国的后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特征。我国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没有对和谐社会理论进行专门论述,但是从其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构建的有关论述中,可以发现其对和谐社会基本理论的明确阐述。分析与研究后现代主义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徐建 《桂海论丛》2008,24(2):88-90
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态建设的提出,要求从整体上着眼于各种文化具体形式之间的整合。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三个具体文化形态,即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在经过整合以后才能克服各自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给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雷青松 《桂海论丛》2008,24(2):14-16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对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密切注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价值原则的统一,既坚守国情党情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连续性,又切实体现民众利益愿望要求的发展变化,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泽圣 《桂海论丛》2005,21(6):11-1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一个包含丰富内涵的目标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应着力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努力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积极建立社会宏观调控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