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朗 《民主》2006,(5):37-40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说不完的<红楼梦>》。我在那篇短文中说,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意蕴”,而不称之为“意义”。“意义”(理论作品的内容)是确定的,因而是有限的。“意蕴”则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意义”必须  相似文献   

2.
侯晓蕾 《学理论》2010,(14):149-150
关于中文诗词的英译,翻译学家许渊冲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即翻译诗歌理应传达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意美是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诗词翻译的难点。因此,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意象美的传达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比较分析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在对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的翻译中,如何处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家风》是新华社记者的一部采访录,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 作者先后采访了董必武、陈云、李先念、彭真、万里、李德生、乌兰夫、廖承志等八位领导人家庭中的50多位亲属、子女和相关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第一次向外界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4,(6):6-7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5.
论演员艺术创造的书,可说是汗牛充栋。演员自己的经验谈也是众说纷纭。以外行看,一个有成就的演员,总要有点才气,对艺术下过功夫,要有因实践而生的经验,当然外形也要不难看,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至少,应该熟悉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苗圃 《学理论》2008,(17):91-92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代,中国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人类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许多东西在书中不可避免地有所反映。玻璃的使用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与倪润峰赵兰英拗不过朋友的盛情,参加了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在沪举办的一个商业活动。极少与经济界人士接触,一切都很陌生。不料总经理倪润峰在大谈长虹发展远景时,却说道:“民间有一种说法‘富不过三代’。我们要认识这句话的含义。我在中层干部会议上,...  相似文献   

8.
“我们祖先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艺术,其中发展最早的就是工艺美术,从原始社会一直繁荣到现在,不仅品种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技术精美,用途广阔,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反映每一时代的经济、政治面貌,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审美风尚,是我们一份极其宝贵的遗产。”“《红楼梦》中记录了那么多具有真实性和历史价值的工艺品,如果把它系统地整理出来,进行分析、研究,无疑可以为工艺美术史提供补充参考资料,比考证贾宝玉是曹雪芹还是纳兰成德,要有意义得多。”“都一兵同志近年来致力于工艺美术的理  相似文献   

9.
朱洪 《各界》2008,(12):80
1917年8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中,陈独秀在<三答钱玄同>的信里写道:中国小说有两大毛病第一是描写淫态,过于显露;第二是过贪冗长(<金瓶梅>、<红楼梦>细细说那饮食、衣服,装饰,摆设,实在讨厌!).……  相似文献   

10.
时常浩 《侨园》2015,(4):60-61
前文,我以《理想"改天换制"——红楼梦的根本主题》为题,谈了自己的拙见,但仍觉话未说完。其实,《红楼梦》就是作者自己在筑梦。倾诉自己由童年家世富贵兴盛的"美梦",到曹家被查抄而落魄贫寒痛苦悲哀的"恶梦",直到最后穷途末路举家食粥的家世变迁。作者穷则思"变",对现实不满。对那个世态对封建社会有了清醒认识后,想圆的一个"梦"!主要论据如下。  相似文献   

11.
晓言 《瞭望》1988,(37)
中国最伟大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是华夏文化的结晶。对于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少年读者能早一点有所接触,是十分必要的。不过,据了解,少年读者阅读这部书的时候,家长往往以各种理由来干涉。现在已经当了家长的,当年自己还是个少年时,几  相似文献   

12.
13.
王莉 《学理论》2009,(17):167-168
美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主张通过个人奋斗、个人的自我设计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在好莱坞的卡通片中,无论是对传统外来故事进行改编,还是新创作的童话,不管影片主人公生活在何时何地,本身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在好莱坞卡通片中统统都体现出美国文化精神的移植与再现。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一种表现手法,传统的修辞学把它看成一种能使语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修辞手法。然而隐喻不仅具有语言简洁、形象生动的功能,还具有各种特殊功能。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中》把隐喻的功能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通过对《红楼梦》作品中隐喻表现的分析,归纳了《红楼梦》的隐喻功能并对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谢狱 《瞭望》1993,(51)
戏剧评论家、戏曲史家、古典小说研究专家戴不凡,自1980年2月18日(旧历年初三)以心脏病突然去世,  相似文献   

16.
洪烛 《民主》2013,(4):51-53
清官难断家务事。四大名著里,惟独《红楼梦》尽写的家务事。不是拜年,就是过节。不是婚丧嫁娶,就是过生日。不是烧香,就是还愿。不是你病了,就是他醉了。不是这个人挑花眼了,就是那个人看走眼了。表面上琴棋书画诗酒花,暗地里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过是把一日三餐变着花样来吃。把家长里短换个调子来弹唱。颠过来倒过去,忙得不可开交,说自了仍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荣华富贵抵不过大梦一场。  相似文献   

17.
伏琛 《瞭望》1990,(11)
金克木先生说:“古人读节标榜说要读出圣贤本意。读来读去,只怕已经大大超过‘本意’了。不信,试翻翻历代的‘经解’,比‘经’多出了多少倍?单是《皇清经解》就有一大堆。”这是确凿的。《红楼梦》也算是说部中的一部“经”,自从风行以来,解者纷起,从旧红学到新红学的索隐、探微和评点文章,汇集起来,也许一二个书橱也容纳不下。  相似文献   

18.
章新利 《学理论》2010,(17):268-269
从阅读、交流、表达、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实现《红楼梦》多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和价值,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一次再认识,也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一次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19.
李雄燕 《学理论》2010,(6):80-81
《红楼梦》中儒释道诸家思想异彩纷呈。但由于曹雪芹的人生际遇及清代重儒佛轻道的文化政策,使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道家文化取不够重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午间读书情景时,有"手倦抛书"和"手倦拢书"两种版本,均传达出不同的审美趣味,认为后者更契合曹雪芹本意。袭人是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其判词中的"一床破席"之"破"字是作者的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