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企业退休职工,中共党员,也是贵刊的一名热心读者。我觉得每期的《当代党员》都有几篇好文章和几个感人的故事。读了去年第12期的刊物,我觉得《我的幸福到哪去了?》和《懂得幸福才会拥有幸福》两文给我的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2.
亚生 《当代党员》2006,(12):54-54
编辑同志:那天晚上忙完应酬回到家。微醉中瞟到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幸福像花儿一样》。“幸福”两个字如一股电流,突然震颤了我几乎已经麻木的神经。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这些问题使我近来陷入了一种迷惘。  相似文献   

3.
黄春景 《党课》2012,(22):78-79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面对面》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董倩问:“您幸福吗?”莫言答:“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相似文献   

4.
走近韶山     
在株州换乘到韶山的列车后,感觉一下子变了。伴随着那《大海航行靠舵手》、《东方红》、《浏阳河》等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歌曲,我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火车向着韶山跑,我的心也早已飞向了韶山冲。韶山火车站广场前有一尊巨大的毛主席像,当欣赏着座基上那首毛主席《七...  相似文献   

5.
马军 《学习月刊》2013,(2):116-116
读完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著作《幸福的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泰勒,本沙哈尔说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快乐+意义”,这正是作者作为著名积极心理学导师所倡导的幸福。从人的思想境界上讲,这也应该是最高层次幸福。  相似文献   

6.
梁新 《学习月刊》2012,(20):1-1
9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西部县域的幸福路径》。文章认为:“幸福感的核心是人,我们发展的目标是为人民谋利益。不能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去解决民生问题.而是必须让人民群众同步享受发展的成果。”显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张樯 《求贤》2010,(2):26-26
翘首新的一年.网民对民生充满期待.写下了这样的心语:愿“房价不像《蜗居》,生活没有《2012》,感情参考《我的青春谁做主》,开心幸福随时《潜伏》,万事如意一切《顺溜》……”  相似文献   

8.
正对我来说,读书是一种快乐!1994年,23岁的我从石河子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团医院药剂科工作。20多年来,我的工作时间里最多的就是医药专业知识。可前几年团场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世界因你不同》、《杨澜给女人的24堂幸福课》等一批书籍后,我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有一点文学爱好。于是,在别人聊天、逛街、  相似文献   

9.
看了今年第2期《党的生活》刊出的《"幸福"感悟》一文,我也想谈谈对幸福的一点感想。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幸福标准。曾听到两个普通人对幸福的理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成功的农民企业家。他的经历很坎坷,做过  相似文献   

10.
耿文福  蒙畅 《当代贵州》2013,(14):48-49
《桂花开放幸福来》的发源地在哪里?《好花红》为何成为一个民族标志性的音乐?《桂花开放幸福来》的发源地《桂花开放幸福来》是流行全国并且久唱不衰的经典民歌之一。这首民歌从孕育、诞生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首著名的经典民歌源于贵定县马场河乡的布依族村寨呢?原《贵州日报》编辑罗马主编的《黔山杜鹃红》(1999年3月第一版,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书在"附录"  相似文献   

11.
付春阳 《奋斗》2010,(5):63-63
看了电视剧《老大的幸福》。让我回忆起关于幸福问题的往事。在高中读书时,政治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高木桶和一个矮木桶,高木桶只装半桶水,而矮木桶却装满了水,请问,高木桶与矮木桶哪个更幸福?  相似文献   

12.
任聪 《党的建设》2012,(10):20-20
我与《党的建设》这本杂志第一次接触是在大学时,在学院党委书记的办公桌上,没有翻开,只觉得神秘严肃,想来一定很古板。第二次接触是上班后,在单位的阅读室里,翻开一看,跟想象中的党刊有点不一样。于是,就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从陌生到熟悉,《党的建设》带给我诸多印象与感受。  相似文献   

13.
感悟幸福     
西尧 《奋斗》2009,(7):60-6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有关探讨幸福的书籍多了起来。笔者案头就摆放着《幸福的真意》、《幸福之源》、《当幸福来敲门》等新近出版的书籍。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什么是幸福、怎样追求幸福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自明 《求贤》2010,(9):11-11
读了“我与《求贤》的故事”征文,我非常高兴和激动。原因很简单,从《行政管理通讯》的创刊,到更名为《天津行政管理》、《行政人事管理》和《求贤》,它伴我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特别是《求贤》公开发行10年来。已成为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受益匪浅。总结自己与《求贤》的发展历程,我感到经历了“三部曲”的情缘,令我感慨万分,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5.
徐光伟,现年46岁,家住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被捕前系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宁河县支行宁河镇营业所主任。因挪用公款罪,于1998年10月被天津市宁河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现在天津市杨柳青监狱服刑。徐光伟是怎样从一个优秀的金融干部蜕变为贪图享乐、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的罪人呢?在杨柳青监狱管教干部办公室,徐光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及犯罪与徐悔过的故事。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曾任唐山《劳动日报》社总编辑。父母从小就对我寄予厚望,盼我长大后能有出息。从小学到高中,我在老师眼里一直是一个好学…  相似文献   

16.
世相动漫     
据《齐鲁晚报》报道,双节期间,央视推出特别调查节目,记者们走街串巷,向人们发问——“你幸福吗?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千差万别,有人坦承有人犹疑,甚至出现了诸如“我姓曾”这样的“神回复”。一时间,“幸福”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田文杰 《党建》2012,(5):3-M0002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力量,能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在《党建》杂志的每一期,都浓浓地浸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我深切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褚晓亮 《世纪桥》2006,(4):83-84
3月23日中午,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个胡同内,一名身患绝症的8岁盲童在众人搀扶下走下汽车。小女孩高兴地喊着:“我从北京回来了,我到天安门看升旗了。”望着小女孩那幸福的神情,周围的人无不感到辛酸,因为他们知道,小女孩去的“北京”,实际上是长春。为了圆上小女孩的梦想,上千人组织起来,用爱心精心地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幸福时光》。  相似文献   

19.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莫说我们的家乡苦,夜明宝珠土里埋,只要汗水勤灌溉,幸福的花儿遍地开。幸福不会从天降——故事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马烽 @张棣昌~~  相似文献   

20.
我之所以喜爱《湘潮》,不仅因为心中有一份难舍的党史情缘,更因为它确实能长期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我觉得,《湘潮》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特点,就是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办刊宗旨。这首先体现在刊名的变化上,从《湖南党史通讯》到《湖南党史月刊》,再到《湘潮》,每一次变化都顺应了广大读者对党史宣传教育的新要求。其次则体现在栏目的设置上,由原来的《党史论坛》《人物春秋》《史实考证》等少数几个栏目扩大到现在的几十个栏目,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更加贴近现实、贴近读者,其中《院士风采》、《红色后代》、《风雨同舟》等栏目更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