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1,(7):26-27
1997年,重庆直辖,历史赋予量秘黼使命。重庆市委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办好“四件大事”为重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直辖十年后的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再次寄予厚望,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  相似文献   

2.
王癸鳕 《世纪桥》2013,(10):27-29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五次会议通过了设立直辖市重庆的决议。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是西部地区、长江上游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重庆成为直辖市这一战略决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提出论证到最终确立的复杂过程,梳理这一过程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癸鳕 《世纪桥》2013,(8):27-29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五次会议通过了设立直辖市重庆的决议。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是西部地区、长江上游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重庆成为直辖市这一战略决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提出论证到最终确立的复杂过程,梳理这一过程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思考与运用》2007,(2):F0003-F0003
2007年2月19日是一代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小平同志把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不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祖国和人民永远忘不了他。饮水思源,重庆人民更是铭记着邓小平对重庆建设和发展的深情关怀。今天,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08,(11):30-30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三大潮流势不可挡,永川必须勇立潮头。  相似文献   

6.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如何把改革引向城市和企业,成了深化改革的重点议题。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在这个背景下,中央在错综复杂的行政和经济关系中,打破常规,确立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选取重庆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由此,启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本刊推出这篇文章,将重庆计划单列的台前幕后细细道来,读者会从中更清楚了解中央对重庆的期望,以及重庆对全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猛萍 《红岩春秋》2008,(6):24-25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日子里,刘谷音作为重庆这座改革试点城市的探路人之一,为企业改革破局,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那段改革艰难时期企业家群体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08,(6):10-10
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解放思想”——当年开启中国改革新时代的关键口号再度被喊响。 中国继续前行,重庆大步跨越.唯有继续解放思想,唯有再举“杀开一条血路”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是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重庆文化必须在深化改革中扩大开放,这样才能增强重庆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扩大重庆文化开放,要突出六大重点。  相似文献   

10.
“人人重庆”是重庆的形象标志。那么,“人人重庆”的人文意蕴何在呢? 它彰显了重庆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特有的人文基因。据《重庆通史》记载,秦灭巴蜀以后。迁“秦氏万家”入巴蜀,汉族民众陆续移居巴渝地区;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壮举被定格在修葺一新的湖广会馆;今日百万三峡大移民更以其“爱国、奉献、创业、协作”的精神彪炳史册。移民城市最显著的人文基因便是渴望交往,因此重庆成为世所瞩目的“桥梁之都”:渴望开放,因此重庆近百年来有开埠时期、战时首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次大的开放;渴望学习,吸收他人之长以补已之短。兼收并蓄成为移民城市特有的秉赋。“人人重庆”之“兼收并蓄”的人文意蕴,昭示了重庆将以开放的姿态成就时代的伟业。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各地音乐家、音乐团体也纷纷迁渝,战时重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一个新的音乐之都。  相似文献   

12.
自1891年重庆正式开埠以来,重庆重要的历史地位便日益显现,并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特别是自1937年抗战爆发至1949年这短短的12年中,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曾两度迁都重庆,使重庆开始走出西南一隅,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重庆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记载、反映这些历史的档案资料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证明,对外开放是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对于内陆大城市重庆来说,统筹城乡发展,更应该采用这样的策略。 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的内涵不尽相同,内陆开放,本身就是统筹城乡的题中之义。重庆的内陆开放,主要是以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开放型经济解决劳动就业和劳务转移,  相似文献   

14.
刘淑金 《新长征》2008,(7):40-4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5.
正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尊重人民意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40载风雨兼程,重庆紧跟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作为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重庆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荷兰外交大臣提玛曼斯达成协议,约定荷兰将在中国重庆设立总领事馆。重庆成为继北京、广州、上海和香港之后,荷兰使领馆在华的又一个驻地选择。其实,重庆与荷兰的情缘,早在70多年前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25年前,重庆被中央确定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一重要决策凸现了重庆在全国改革开放大格局中的战略位置,也对重庆此后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重庆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述林同志,当时在市计委有幸参与了改革试点的部分具体工作,对这一重要事件的历史过程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他向我们做了生动的讲述。  相似文献   

18.
《思考与运用》2007,(11):F0003-F0003
“智慧的聚集,思想的盛宴!”11月5日上午,以“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的2007中国(重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市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标志着重庆将成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华彩乐章中的一个重要音符。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09,(10):38-38
1983年2月8日,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并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1983年4月1目,永川地区与重庆正式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合并后的重庆由九区四县增加到九区十二县。确定重庆性质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港口。  相似文献   

20.
1997年3月14日,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然而,直辖之“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