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娟 《当代党员》2008,(1):46-47
读了你的来信,我认为你是一个很坦诚并且很有责任感的干部,非常关心重庆的发展,对当前重庆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中心工作十分关注。你在信中提到的有关试验区该如何试验的困惑,目前在重庆的基层干部中很有代表性;你提出的建设试验区为何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我相信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很有必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在座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到重庆来。这是我第二次到重庆,第一次是1991年,在重庆只停留了四个小时,从成都坐夜火车天亮到的重庆,中午坐船到了武汉,所以在重庆只停留了4个小时,看了嘉陵江和长江交汇的地方就走了,这次有机会到重庆来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康熙从乱世到盛世》,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3.
《思考与运用》2007,(8):49-56
非常高兴来到重庆。我来重庆这是第三次了,80年代来一次,97年直辖时是第二次,这次旧地重游,重庆变化很大,路变多了,楼变高了,还有轻轨,变化之大让我感觉很意外,我为重庆的崛起与发展感到非常的高兴。今天在这里,我讲“重庆文化与重庆美学”这个专题,有些不涉及到重庆,但通过举一反三我们可以从其他的一些城市文化建设的案例中,来思考我们重庆的城市文化建设和整个城市现象。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么我今天的讲座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4.
今天很荣幸能够来到“三峡大讲坛”作演讲。为什么来到重庆呢?首先我对人文精神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有一点研究;其次,受到了汪洋书记的感召,汪书记提出“重庆的人文精神”是个很有战略眼光的提法,体现了政治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辞别毛主席踏上去重庆的征途1939年春,我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两年多之后,被调到中央党校学习。是年秋,中央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工作,决定从中央和中央党校以及其他学校抽调干部和警卫工作人员到重庆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工作,我就是其中之一。临走前,我到杨家岭毛主席家里去告别。主席嘱咐我:重庆不同于延安根据地,现在是国民党的中心,是很复杂的。到那里工作要特别谨慎、要清醒,在任何时候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你在我这里工  相似文献   

6.
重庆第一次被炸 抗日战争爆发之初,群众不是一下就觉醒起来的。在重庆,有些人还认为中国很大,日军还很远,打不到这里来;就是飞机轰炸也飞不到重庆,而且重庆还有大雾保护,敌机在天上看不清楚,轰炸不了。在此种麻痹情绪之下,自然对防空不很重视。 最先在中央公园修建的防空壕,我仔细看过,就是一人深的  相似文献   

7.
重庆的朋友们:大家好!确实说来得很匆忙,其实是刚刚到,而且晚上一定要离开,明天我要到香港给台湾来的非常重要的朋友颁奖,所以我不能在这儿过夜。到重庆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邀请的人比较多),就是我和我的妻子马兰都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前不久我们还悄悄的来过一次。完了之后,按照马兰的说法就是,到了重庆有两个发现一个发现是,原来我们好多喜欢的城市都是趴在地上的,而重庆站起来了!这主要是指山,山城第二个发现就是,现代建筑艺术学家,可以在很短的几年内,把一座疲惫的城市改造的焕然一新。大家到处都在讲重庆怎么怎么样,一定要去看一看,当大家都在讲的时间,重庆有了邀请。而且我的一个研究生一个叫丁松的叫我一定要到重庆讲一次,我也答应他了。没想到我们的市委副书记,政协副主席,宣传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8.
"跟着女儿嫁成都。"我把这句话发给女儿。女儿说,语气很苍凉,表达很现实,行动很走心,思维很有前瞻性!女儿在四川成都,我在重庆万州。2012年6月,女儿高中毕业。凭着她出色的外语成绩,我一直认为她会选择上海外国语大学或者北京外国语大学,结果她却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9月10日,是送女儿到西南财经大学上学的日子。作为一个老四川人,我给自己设想了很多走向成都的理由,最后却以给女儿当"书童"的方式走入成都。作为父亲,我多少有些人生的失落和无措。  相似文献   

9.
声音     
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这些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4月28日上午向重庆市民发出一条手机短信,意用"红段子"引导新舆论  相似文献   

10.
灾难毁一生     
正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父亲以贩菜为生,母亲在我出生9个月后就去世了。后来,父亲再婚,又生育了4个孩子。当年,我家住在渝中区通远门一带,附近还有教会创办的仁爱医院以及美国和法国的领事馆。重庆古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通远门一直是重庆城通往外界的唯一陆路通道。当年日机轰炸重庆,给通远门一带的平民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厄运降临最初,日机飞临重庆上空进行试探性侦察,没投炸弹。我和小伙伴们觉得很新鲜,经常仰望  相似文献   

11.
《思考与运用》2006,(2):22-27
我很高兴看到我的家乡——重庆市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新面孔。从历史的视角看,这种变化是空前的、突飞猛进的。十分感谢重庆市的领导同志为我提供了这次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向同志们讲的题目是“国家清史工程与重庆城市”。  相似文献   

12.
来函照登     
郝文令 《党员文摘》2007,(11):37-37
《党员文摘》编辑部: 我是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直很喜欢《党员文摘》这本刊物。通过它,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每期刊登的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的感人故事使我深受教育,并影响着我的工作和学习,在此谢谢你们!  相似文献   

13.
正"不仅乘车时间短,而且方便得很。这次调休,我在重庆好好地陪了女儿,不再像以前一样急着赶路。"从重庆回到贵阳的赖忠惠笑着说。得益于渝贵铁路的开通,赖忠惠结束了10多年来贵阳到重庆往返的"双城"生活,这也让她的生活更加稳定。10多年前,在医院工作的赖忠惠在一次进修中结识了家住重庆的丈夫,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刚开始亲朋好友都劝她好好考虑,"两地婚姻,太不现实了。"她义无反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4.
《思考与运用》2007,(10):46-52
尊敬的重庆市的读者、观众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重庆我是来过好多次了(用重庆话),这样正式地来还是头回。晚报的朋友告诉我,重庆的读者非常热情,昨天我在接受重庆媒体的采访的时候,我首先向重庆的观众和读者表示歉意,早就该来了,来晚了。我说这个(今天的讲座)是还债,想着重庆。我们香港的《亚洲周刊》每周都有中国的排行榜,  相似文献   

15.
正1946年1月,我被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外事组工作。我们搬到翠明庄的时候,李克农是代表团秘书长,主管内部一切事务,大家叫他"管家婆"。李克农长得很魁梧,神态严肃,自有一股威慑人的力量。有一天,吃罢午饭,我跟着李克农回到他的住房。李克农问我:"小鬼,有什么事?"我说:"想给你提点意见可以吗?"  相似文献   

16.
黄佳渝 《当代党员》2008,(12):53-55
在经济学家眼里,重庆很“大”,也很“小”、“大”是指重庆面积大、人口多、管辖区县多;“小”是指重庆的行政成本在全国31个备区市中最低重庆的在职财政供养人数与总人数之比为1:55,按全国1:40平均水平计算,重庆每年可少支出人头经费约100亿元  相似文献   

17.
大姐办公室打来电话说:下雨了,大姐很担心 1978年8月25日下午,我们正在北京万寿路中组部招待所内整理记录,楼层服务员叫我们接电话。我是一行中年纪最小的,跑路的事理所当然归我。我去到位于楼道中间的服务台,拿起电话,一位女同志的声音问“是重庆红岩纪念馆的同志吗?”我回答“是。”对  相似文献   

18.
《党员文摘》2008,(10):6-6
汶川地震发生,我就惦记你们。得知重庆无恙,才放了心。收到《中国脊梁》特刊,我很感动。这是作为期刊媒体人的你们在这场考验每个中国人的战斗中所交的出色的答卷。为此我曾不止一次在期刊业界的会议上或在讲课时,举起你们的《中国脊梁》,热情推荐,激励同业。  相似文献   

19.
王晓莉  蔡斌 《当代党员》2009,(12):54-55
“秦支书:你好!我要去重庆检查身体,可能要住院治疗,耽误时间会很长,最近的工作重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昨天已动手术,一切正常。村里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我已出院,身体恢复还可以,就是说话还不很方便”……在武隆县双河乡新春村党支部书记秦泽沛的手机里,保存了23条这样的短信,发信人是双河乡纪委书记、新春村驻村干部杨龙全。  相似文献   

20.
马句 《北京党史》2009,(3):51-53
许德珩教授是我解放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的恩师.他对我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我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在重庆、昆明读《新华日报》知道许老的。他当时是著名的参政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消极抗日、倒行逆施、专制腐败,抨击最严厉。《新华日报》经常报道他和他领导的九三学社的爱国民主活动.刊登他对国是的看法.很受大后方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拥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