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江姐(江竹筠)的情感生活,人们大略知道的只是:江竹筠的丈夫是曾经与她假扮过夫妻的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烈士,夫妇俩唯一的儿子彭云于1946年4月出生。事实上,彭咏梧在与江竹筠相识之前,已在老家娶妻谭政姴,而且有了一个年长彭云7岁、名叫彭炳忠的儿子。彭咏梧和江竹筠这对年轻夫妇,在共同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11,(6):50-50
关于江姐(江竹筠)的情感生活,人们大略知道的只是:江竹筠的丈夫是曾经与她假扮过夫妻的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烈士,夫妇俩惟一的儿子彭云于1946年4月出生。事实上彭咏梧在与江竹筠相识之前,已在老家娶妻谭政裂,而且有了一个年长彭云7岁、名叫彭炳忠的儿子。  相似文献   

3.
关于江姐(江竹筠)的情感生活,人们大略知道的只是:江竹筠的丈夫是曾经与她假扮过夫妻的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烈士,夫妇俩惟一的儿子彭云于1946年4月出生。事实上彭咏梧在与江竹筠相识之前,已在老家娶妻谭政裂,而且有了一个年长彭云7岁、名叫彭炳忠的儿子。  相似文献   

4.
在地下工作中,有时出于需要,一些共产党员服从组织的安排,假扮夫妻,迷惑敌人。由于双方都是共产党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所以,他们往往“弄假成真”,由假夫妻变成志同道合的真夫妻。 彭咏梧和江竹筠 应该说,人们对彭咏梧和江竹筠并不陌生。凡是看过小说《红岩》或电影《烈火中永生》的,都对他俩有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江竹筠(江姐),人们对她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是,知道他们曾经假扮过夫妻的人并不多。 江姐是四川省自贡市人,1920年生。1939年,江姐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她班上有个女同学,叫戴克宇,是地下共产党员。戴克宇经常带些进步书刊让江姐看,江姐思想进步很快,不久就成为共产党员。 1943年5月,出于工作需要,江姐来到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的身边,给彭当助手。为了  相似文献   

5.
江姐和彭咏梧唯一的儿子彭云现定居美国,在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担任终身教授。新年伊始,已定居美国的彭云回北京探亲,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养母如同亲生母子彭云的父母彭咏梧和江竹筠是因革命斗争的需要走到一起的。他们先是为了工作需要假扮夫妻,  相似文献   

6.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继续推行法西斯专制统治,国统区人民举行了反内战的人民民主运动,我党也及时调整和加强国统区群众民主运动的工作。此时,江竹筠担任重庆地下市委委员彭咏梧的助手,负责市委与市外党组织的通信联络工作,领导着几个秘密通信站。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江竹筠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尽力关心秘密通信站的普通党员,成为他们的贴心  相似文献   

7.
报刊文摘     
谁抚养了江姐遗孤?1933年,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岁的彭庆邦(后名彭咏梧)与16岁的谭正伦结为夫妻。1940年5月,彭庆邦任中共万县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彭庆邦赴重庆负责中共重庆市委的工作。当时,国民党特务四处搜捕中共地下党组织成员,不少同志被抓、被杀,地下党内出现了叛徒。党组织考虑到彭庆邦的安全,让他改名彭咏梧,中断与以前的社会关系、包括妻子谭正伦的一切联系,同时根据地下工作的需要,安排他与江竹筠组成了一个新家庭,以掩护身份。1947年秋,彭咏梧去川东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一同前去协助…  相似文献   

8.
正1947年10月,中共川东临委在重庆成立,彭咏梧任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11月,受党组织的委派,彭咏梧带领妻子江竹筠(江姐)和共产党员吴子见去下川东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开辟第二战场。随后,组建起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后改名中共川东游击纵队),赵唯任司令员,彭咏梧任政委。1948年1月8日,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纵队奉(节)大(巫溪)巫(山)支队在彭咏梧的组织领导下,正式举行奉大  相似文献   

9.
看过长篇纪实性电视连续剧《红岩魂》的观众,也许对和彭咏梧战斗在一起、并在彭咏梧牺牲后陪同江竹筠回重庆向上级汇报工作的小卢有所印象。这个小卢,就是成长、战斗在巫山龙溪,并创建龙溪地下党组织的中共汤溪特支委员、奉大巫工委副书记卢光特。"奉大巫"武装起义领导者之一卢光特出生于巫溪县上磺乡,幼年母亲早逝,家庭败落,兄弟姐妹几人被外婆接到巫山龙溪抚养长大。他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小说《红岩》中江姐的生活原型叫江竹筠,她的丈夫叫彭咏梧。这对夫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投身革命斗争,把儿子彭云把付给了一个叫做“幺姐”的女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幺姐”就是彭咏梧的原配夫人谭正伦。她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儿子和江姐的儿子抚养成人,一直到1976年才去世的。 也是在小说《红岩》中,“双枪老太婆”与江姐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老太婆”与江姐并不认识,倒是和谭幺姐有着几十年的生死之交。 “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陈联诗的女婿林向北老人写的这篇文章记述了——  相似文献   

11.
陈启兵 《党史博览》2003,(11):52-54
一部《红岩》的出版发行,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小说中江竹筠的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不少人对江竹筠的爱人彭咏梧和他所领导的川东游击纵队则知之甚少。至于后来围绕彭咏梧烈士称号事件发生的极不愉快的事件,以及不少游击队员所遭遇的错误对待和处理,更是鲜为人知。尽管那些冤假错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纠正,但作为一段特殊的历史,仍值得世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正奉大巫地区指奉节、大宁、巫山三县区域,与鄂西、陕南接壤,大巴山、巫山两大山脉南北环抱,临三峡天险,扼长江咽喉,锁川东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中共川东临委认为,这一地区是开展农村武装斗争较理想的地方。1947年11月,中共川东临委派彭咏梧、江竹筠、蒋仁风、  相似文献   

13.
在大巴山脉以南,有一座酷似马鞍的大山叫鞍子山,山脊的南面是奉节,北面是巫溪县文峰镇松涛村,松涛村,就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彭咏梧而取名的,因为以他为原型塑造的文艺形象——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彭松涛,已经广为人们所知。隆冬季节,海拔1000余米的鞍子山白雪皑皑,杜鹃花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灿烂。沿着山脊下到巫溪境内约一公里的缓坡地带,叫黑沟淌。左面的山槽里有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在苍松翠柏中耸立着一块3米多高的青石碑,上面镌刻着“彭咏梧烈士阵亡地纪念碑”。1947年11月18日,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彭咏梧与江竹筠、吴子见受川东临委的派遣,来到奉节、巫溪和云阳交界的农村领导和发动奉(奉节)大(巫溪)巫(巫山)武装起义。几天后,在云阳农坝鹿塘坪召开军事会议,彭咏梧代表临委宣布组建川东民主联军下川东游击纵队(后改为川东游击纵队)的决定,彭咏梧任纵队政委、赵唯任司令员。会议决定江竹筠回重庆向川东临委汇报起义准备情况,并要求增派干部。1948年1月7日拂晓,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率先在巫溪县西宁桥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一举缴获敌乡中队枪27枝。之后,游击队相继取得了攻打云阳南溪镇和奉节铜钱垭等战斗...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初夏,我们驱车一千多公里前往山东省烟台市采访彭咏梧、江竹筠在奉大巫起义中的战友——贺德明。92岁高龄的贺老热情接待我们几位远道而来的家乡人,一杯热茶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情。贺老思维敏捷,精神很好,当晚一直聊到深夜,次日继续接受采访。他侃侃而谈,回忆战友情,回忆悲壮往事……踏上革命征程贺德明,1920年出生于重庆  相似文献   

15.
"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狱中的江竹筠在毛边纸上写下最后一封信,表达她对革命即将胜利的无限憧憬和对后辈的殷切希望.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她读高中时就关心时局,阅读进步书刊.1939年,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深知,革命本身就不是安乐和享受,既然决定入党,就要把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以江竹筠为人物原型创作的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使她的事迹广为传颂,“江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感动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2009年,江竹筠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17.
正苦难经历练就"学霸"江竹筠人生最初的打开方式,是寒门子弟外加"学霸"。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富顺县一普通农家。其父江上林长期在城市漂泊,一年两载才回家一趟。出身城市平民、不会种地的母亲只身带着她和弟弟,在农村勉强度日。江竹筠八岁那年夏季,四川发生了一场大旱。眼看三人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之际,在重庆的  相似文献   

18.
正1948年春节前,江姐回重庆向川东临委汇报完工作,随即带领由组织上新派到川东游击纵队工作的杨建成、刘本德、罗曙南和女同志周毅,并提着特制的装着党的文件和进步报刊的夹层皮箱,背着医药用品,又离开重庆,乘轮船向下川东进发。船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后,他们再改乘木船,到达云阳县城下游龙洞乡董家坝的彭咏梧外婆家。按照原计划,彭咏梧派的人,将会来这里  相似文献   

19.
江竹筠,人称江姐,著名革命烈士,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民家庭。11岁时才进入重庆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小学读书,因成绩特别优异,第一学期连跳三级。跳级后,江姐的总分仍是全年级第一。在这里,江姐遇到了她最敬爱的老师丁尧夫。丁尧夫是地下党员,对少女时期的江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蔡佑祥 《党史文汇》2008,(10):45-48
江姐,真名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伟。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四川省自流井(后改名为自贡市)的大山铺朱家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