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领导干部干事动力的因素有三类:所欲、所能、所惧。所欲是推动干部干事的关键引擎,包括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对干部的激励程度;所能是影响干部干事的客观存在,包括领导干部的才华、能力和推动或阻碍干部干事的外部环境;所惧是妨碍干部干事的后顾之忧,包括害怕出错、出事、被误解。  相似文献   

2.
<正>破除质疑一:反腐败导致官员不作为在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下,个别官员抱怨现在管得太严,"什么也没有了",叹息"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于是精神萎靡,消极怠工不作为。更有观点认为,干事越多,踩红线、犯错误的几率就越大,不干事反而是最保险的。因此,个别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弱作为甚至是假作为的现象有些抬头。这些错误看法值得关注,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吴华 《今日浙江》2011,(2):62-6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地市级党委组织部长培训班上就培养干部问题提出了"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用人观,细致揣摩其中的"不出事",意义深刻,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对于每个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启迪匪浅。  相似文献   

4.
散思录     
每日读书、看报、写字、作画,随看、随想、随写。散乱的思索,既非“金玉良言”,但也绝非庸人之见(有些不谦了) 因名“散思录”,是为小引。 △字怕悬、画怕挂。越写越难,越画越不容易。逾越了形形色色的“难”,就看到了绚丽多姿的“易”。所谓“千难一易”是也。  相似文献   

5.
麦加 《创造》2015,(7):66-67
<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聚焦整治为官不为,能够带动干部作风全面转变提升。"八项规定一出,干事没了好处""干事是大家的,出事是自己的,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针对当前少数干部中出现庸官懒政、为官不为苗头,云南昆明市委组织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治理为官不为,是昆明首个整治"为官不为"的制度,按规定建立昆明市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0,(13)
正前不久,江苏省级机关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通过观看廉政影视作品、阅读廉政文化书籍等形式,以案说纪,以事明理,让党员干部深感震撼,深受教育。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既要有本事,更要守本分,不断防止和扫除自身的贪念"灰尘"和"微生物",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党性锻炼、实践锤炼,保持"想干事"的激情状态、"能干事"的胆识素养、"不出事"的定力  相似文献   

7.
贺夏盛 《湖湘论坛》2006,19(6):36-38
曾庆红同志“要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中来”的要求,以干事成事为核心,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其中,“想干事”是精神状态的重要体现;“会干事”是能力水平的综合反映;“干成事”是任职履责的结果要求;“能共事”是品德修养的内在要求;“不出事”是纪律约束的基本规范。广大领导干部要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到“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把涵养表现在“能共事”上,把党性落实到“不出事”上,努力做干事成事的表率。  相似文献   

8.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新时期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同是一个“事”字,其含义也有不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之“事”是事业之“事”、职责之“事”、为人民谋利之“事”。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必须直面领导干部的利益问题,一方面让领导干部"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另一方面坚决把私欲关进"纪律"的笼子里。只有正确的利益观和完善的利益机制,才能真正调动好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国家的荣衰与执政集团逐渐蜕变成狭隘利益集团密切相关利益不仅是分析经济现象,也是分析政治现象、总结政治规律的基本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利益的解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  相似文献   

10.
<正>不出事、完成事、出亮点是基层干部的三种境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更需要基层干部做一些突破性的工作基层干部的工作,是支撑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石,这关系百姓福祉,体现执政水平,展示出党的形象。基层领导干部是基层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讲,从总体工作和上级任命的名称来看,确有正职和副职之分。但从分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4,(12):84-84
<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现实生活中,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我个人认为,"贪污受贿"是腐败,"为官不为"的"懒政"也是一种腐败,甚至可以说这种腐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损害一点不亚于其它腐败。对于领导干部"懒政"现象,老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精神,它为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基层干部的激励,既要兼顾干部是"经济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也要把握体制内干部作为"政治人"的现代政治价值追求,在国家治理目标引导下,调整体制、制度和环境的激励功能,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的作用,按照全面净化政治生态和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辩证地解决激励制度建设和执行中容易出现的畸轻畸重的问题,加快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提供体制、制度和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3.
微观天下     
《当代广西》2014,(14):5-5
正不能因怕"打破碗",就干脆"不洗碗""对接的上级部门多、任务要求杂、必须直面具体问题和复杂矛盾……",最近,关于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问题再次引发关注。"织网的蜘蛛"被用来形容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一方面,上级部门多、任务要求杂,落实时不知先该拉哪根"经线";另一方面,干部直面的问题很具体,各种矛盾纠缠交错,"纬线"太乱不好接。有的干部想做事又担心被责骂,不做事又有负面评价,畏首畏尾,导致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消除了党员干部当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顾虑,这无疑是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解决了一些干部乱作为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干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不作为的现象。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与干部干事创业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是要捆住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要整  相似文献   

15.
正【重要发现】超六成受访者认为现在干部的干事创业动力充足,约四成干部认为干部对工作的付出高于这份工作带来的回报。越来越多的受访干部认为缺乏干事创业动力会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干部干事创业没动力是对组织不忠诚的表现。"为了个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为了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任务"仍是干部最认同的干事创业动力来源。"缺少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内在动力不足""上级领导为了‘不出事’,压制下级作为空间""周围形成了不干事的氛围,不断蔓延传染"是影响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加强作风建设,是强化"四个意识"、自觉对标看齐的应有之义,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时代命题,是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整治"怕"的问题,敢于担当、奋发作为,"怕",就是怕担责、怕负责、怕追责,怕麻烦、怕吃亏,事事瞻前顾后,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我们要树立敢于担当的良好导向,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发扬传承革命战争年代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矢志不渝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7.
基层心声     
正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黄文军:在用人导向上,把目光更多地聚向基层,推行跨地区(部门)刚性交流、竞争性交流,向基层倾斜干部职数,适当放宽任职条件,让基层干部队伍成为"一池活水",促进干部在基层一线干事、成长、成才。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县委组织部陈杏:要破解基层"人荒"难题,关键在于治好基层干部的"心慌",从了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     
正一怕不接地气的政策;二怕心血来潮的活动;三怕走马观花的调研;四怕无穷无尽的材料;五怕不讲道理的问责。——《半月谈》刊文批评让基层干部头疼困惑的"五怕"人生之"大""小",体现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台风过境,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险情,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进行加固作业,不幸英勇牺牲。《人民日报》如此评论英雄舍生忘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组织起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的一次广泛的社会动员。然而动员对象并非简单屈从于"组织起来",其心理发展趋向不尽相同。一方面,消极应对心理蔓延。基层干部群体存在剥削、应付、自私、放任、抵触、漠视等心理;而农民群体则存在应付、怕吃亏、怕"变天"、怕冒尖、太平、散漫等心理。另一方面,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基层干部群体和农民群体随着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方式的改变,产生了倾向于政党政治意图的积极革命心理。通过分析晋西北根据地不同群体心理的发展趋向,以期重新解读历史现场中"组织起来"的复杂相,进而为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指尖时代",手机软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政务APP太多,无疑增加了基层负担,必须加以警惕。要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整合APP、建立群主责任制,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干事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