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学者在对中国社会转换过程中的重大会议中共"八大"的评价上,看法相去甚远.中国学者认为"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正确反映.而西方学者则认为八大是修改苏联模式的表现,其含义是八大没有超出苏联模式的框架,而不能称之为中国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代替了从苏联引进的发展战略,因而是中国寻求自己道路的表现.本文探讨了"中国道路"的涵义,指出了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认识的误区,同时论述了八大对中国道路探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国外学者历来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动态.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共产党的变化和动向始终是西方中国政治研究的热门问题,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分析.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因出色地应对全球化挑战,获得世人瞩目的执政成就,亦成为西方学者研究视野中的一大焦点.梳理辨析、并合理地吸收借鉴国外学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开拓我国学界眼界和思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精彩的发展奇迹。这一现象超越了西方政党理论的解释范畴,引发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的深入思考。以百年大党的奋斗之路为基本坐标,海外学者从执政理念、战略规划、治理效能、时代格局以及鲜明品格五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进行了细致解读。虽然这些解读不足以全面描绘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成就,但这种“他者视角”下的学术探讨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形成互补,对深化新时代执政党建设、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引起了海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海外学者高度赞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他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立足本国独特国情,重视文化作用的发挥,推行渐进式改革,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二是坚持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多措并举推进改革;三是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政治建设,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深入剖析海外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开放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现代与后现代于上世纪80年代一起涌入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相对于过去一段封闭的发展之路以及始终没有经历过完备现代性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发展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西方扬弃马克思主义而产生的后现代理论进入中国后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碰撞之结果,并非是它们原来在西方所产生出的那种断裂性后果,中国传统价值观为这种当代之断裂的连续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明新 《思想战线》2006,32(3):80-92
无论东方西方,现代社会有其共性,所以应该充分重视西方法治化过程中形成的普遍性制度和有效经验;中国的法治建设有其特性,因此外国的经验不能代替中国自己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多国政要、学者认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对中国人民有利也使世界人民受益;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意义;而新中国7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以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李春来 《传承》2011,(27):8-10
西方学者对中国经济特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年)为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文献数量不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第二阶段(1985-1991年)为研究的蓬勃发展阶段,研究的领域大大拓宽,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深度。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阶段,涉及的内容更广泛,大量开展跨学科研究。西方学者重点研究了经济特区成立的背景、原因、性质、特点、发展战略、影响、经验启示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相比西方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国现代化建设有许多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本质属性上的社会主义性、目标内涵上的全面性以及具体实践上的政党驱动性等方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强党和强国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驱动力,能有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力"和"接力",带领人民建成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对中国经济特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为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文献数量不多,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第二阶段(1985-1991)为研究的蓬勃发展阶段.研究的领域大大拓宽,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深度。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阶段,涉及的内容更广泛,大量开展跨学科研究。西方学者重点研究了经济特区成立的背景、原因、性质、特点、发展战略、影响、经验启示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18日《参考消息》转发新加坡3月10日《联合早报》法国巴黎学者宋鲁郑的文章,题为《比较政治:中国的政治制度何以优于西方的多党制》。文章认为,中国真正与众不同的特色是有效的政治制度,这是中国实现经济成功、创造出"中国模式"的全新现代化之路的真正原因。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的多党制相比有六大优势。为便于我们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巨大优越性,本刊摘编此文,以供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2.
白玛丽 《小康》2012,(11):92
正中国在20世纪下半叶的崛起被视为当代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中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东西方关系。近日旅法著名学者宋鲁郑以独特视角,推出《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海外华人而言,经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能从比较和发展的角度落笔,犹如庖丁解牛,切中要害。本书作者在法国生活多年,投笔于此,也算是继承了  相似文献   

13.
正在许多西方人对他们的经济和民主模式已经不抱有幻想的时候,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令人惊叹的成就,而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学习和革新精神。那么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如何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如何理解中国所走的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风暴,继续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世界都更加关注并热议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就是"中国模式"带来的效应;也有学者认为这不归因于所谓的"中国模式",而是我国坚持"中国道路"的结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中国发展道路问题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求对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发展成就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家往往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归入为"一党制""党国体制"和"威权体制"等范畴,这是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种误解。应该看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的政党政治过程和政治效能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体现了不同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特点,属于一种新的政党制度类型,实现了对西方政党制度的实践超越,在世界政党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一、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基d的政治、经济和国情,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5的政治觉悟,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二、通过教学,澄清学生对西方多党制存在的模糊认识,纠正个别学生中存在的错误看法,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教学重点〕我国国家的性质、经济基R和基本国情。[教学难点〕西方的多党制,是适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需要的产物。[教学方法〕学生中存在的模糊认识这一问题以讲授为主,中国国家的性质、经济基础和基本国情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各种方针、政策制定的总依据。宪法的修改有着十分严格的程序,体现着宪法的最高权威。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修正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严格依法按照程序进行、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坚持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而不作大改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促动宪法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法治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接续奋斗,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深刻反省自身几十年建设的得失和客观审视西方发达国家在当代迅速发展的现实之后。在政府主导下开始了法治化建设的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法治化转型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客观理性需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并最终转化为推动现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西方学者的视角及其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50年后,西方开始兴起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热潮。从五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美国学者为主的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从精英、派系逐渐转向官僚组织,其政策过程的模式包括理性决策模型、权力斗争模型、讨价还价模型、各自为政模型、竞争性说服模型等。本文总结了中国政策过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即政策议程设定与政治高度相关、政策目标追求“模糊共识”、政策决策过程“讨价还价”、政策执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政策变动周期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