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进一步促进党的建设,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深入理解和把握推进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重点在于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杨威 《湖湘论坛》2021,34(1):47-53
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中国智慧正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国家治理范本,亦成为与其他国家一道进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同步,离不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不断提升,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则有赖于中国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中国亟须精心打造融通古今中外的现代话语体系,使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我们可以按照明确构建目标、夯实构建基础、优化构建策略的逻辑理路,来把握和构建中国的现代话语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绩效管理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浙江JT集团绩效管理的成功实践说明了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和运作的重要。通过这种设计和运作,既印证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为那些需要实施、改进和创新绩效管理体系的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民国时期五权宪法下的监察院,是现代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结合,监察机关成为现代国家机关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确立的新的监察制度,既借鉴了中国的历史经验,又增添了新的国家治理方略。民国政府下监察权与党权未解难题,新监察法则予以统合和设定。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素,世界各国的企业治理既有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规范,又因各国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具特点;国家治理同样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定之规、不二法门。当此之际,我们极有必要从政治发展的角度,重温公司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史,找寻公司治理和国家治理赓续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已经步入了以"大数据"为表征的网络信息时代,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等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促发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变革。国家治理既立足于传统社会又涵括了虚拟空间,既蕴含传统行政手段也需要适应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对国家网络治理在效度、合规、安全等维度的困境,亟须构建智慧政府来完善治理方式、确立法规制度以明晰治理途径、拓展应用领域来提升治理技术的立体解决方案,以顺应数据驱动场域下对国家网络治理前瞻性、参与性、可治理性三大价值目标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7.
卢守权 《前沿》2014,(15):34-38
西方政府治理模式主要经历了君主专制型政府、官僚制政府、企业型政府和整体性治理四个发展阶段,其模式变迁是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既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有其内在自身的演化逻辑。在西方主要国家,已形成了以约束权力为主要目标,以官僚制为结构基础,以政府契约为主要手段,以跨部门协同为主要策略的整体性治理框架,这既是路径依赖,也是路径创新的过程。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治理模式的演化模型、动态关系和推动力量的正反馈回路,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其路径创新方向,对当代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伦宽 《重庆行政》2015,(6):110-11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同时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创新社会治理,能够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对全面推进平安沙坪坝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层社会的治理由最开始的全能型社会管理阶段逐渐演变到现在的社会治理阶段,这些阶段的演变过程既包括了对自身国情的基本判断,又借鉴了西方基层社会治理理论。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尤其是情法之间的矛盾,司法在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往往会陷入情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公司制度,除部分新设企业外,大量的公司企业由原国有企业改制成立,从而产生了不同于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独特的国家持股公司现象。这种制度创新涉及的问题很多,如何适应《公司法》所确立的现代公司营运机制,正确处理好党管干部原则与国家持股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它既关系到我国政府机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怎样依法行政,又关系到传统的国有企业尤  相似文献   

11.
村级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部分,既具有"国家性"又具有"社会性"。村级组织由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构成,"一肩挑"在强化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的同时,对于群众主体性的发挥和村民自治的运行也会产生影响。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在于厘清乡村发展目标和村级治理定位,在此基础上完善村级组织与村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国家治理概念强调了转型社会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到了治理理念所强调的社会诉求,是一个更为均衡和客观的理论视角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中,这既体现了执政党创新理论思维的科学精神和开放态度,又标志着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者对于中国政治实践的学识积累和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既肯定社会对国家的决定作用,又承认国家对社会的反作用,并认为维系国家与社会发展及二者关系的基础在于人民群众。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可以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启示我们在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时必须坚持社会力量参与、县乡政府负责和以农民群众为本。  相似文献   

14.
<正>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杂志2014年第1期)财政  相似文献   

15.
周鑫 《人民论坛》2015,(5):107-109
生态治理是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开展生态治理。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把生态治理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既有利于推动生态法治化进程,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和目标。之后,各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研究。人民论坛一马当先,早在2009年就创办了中国县域治理网,现在又创办了《国家治理》杂志,提供了新的平台。但到目前为止,总的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还只是刚刚破题。我们既需要对很多基本范畴作出科学界定,也需要对很多理论问题作出清晰说明,更需要在实践中作出扎实有效的探索和创新。科学界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  相似文献   

17.
党在95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取得了创建国家、治理国家、执政为民、服务社会的光辉业绩。党是国家的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构成国家治理的核心。当前,在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既必须坚实地具备国家治理的能力,更必须不断地增强和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法治既应是人们理性建构的社会治理模式,同时又当是人们实然社会生活中信奉遵守的规则秩序。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丰厚传统人伦文化和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在国家治理的法治路向中,国家政治权力与公民合法权利的相互博弈整合,要求"国家社会化"与"社会国家化"。此图景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法治建设,必然内涵有对西部少数民族民间传统习惯规则的国家法治化归导,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中外学者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政治立场对中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治理体系、治理职能、治理决策、治理策略的评价,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打开了观察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全球性视野,探索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善治的规律和路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研究表明,治理问题是每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国家治理应符合相应的社会性质,并不存在普世的国家治理模式,在吸收和借鉴他国的治理经验时,要注重甄别国家治理的不同职能属性,才能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属性。中俄新时期国家治理的经验不仅为世界的进步提供动力与活力,而且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为提高企业治理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企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铁路企业来说,如何着眼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