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新思路,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相应,国家安全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家安全法制”由一个较为陌生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叶庆丰十五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要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努力探索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规律,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不断推向前进。一、民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法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也是邓小平法治思想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的集中体现。纵观邓小平法治思想,具体体现在他的发展民主健全法制...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的战略方针。把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来,表明省委的工作思路正由行政管理模式向以法管理的轨道转化。它必将对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变革时期。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靠旧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需要,必须依靠法律的手段去规范、去管理,把经济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纳  相似文献   

5.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为指导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 ,从而解决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使社会主义法治观更加完善和成熟 ,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5年12月31日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从党中央对新农村作出一系列部署可以看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直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确定为党的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表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法治是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以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它不仅要求社会具...  相似文献   

8.
张智 《前沿》2004,(9):116-118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 ,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制化 ,用完善的法律机制维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 ,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这是三中全会以来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 ,进一步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要求 ,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王一斌 《传承》2014,(5):94-9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明了党坚持、发展和落实依法治国的决心。报告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加强税收法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继红 《湖湘论坛》2005,18(3):73-73,92
税收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税收法制建设,要完善税收立法;强化税收执法;规范税收执法;健全税务司法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国家应与建设法治社会并举邓河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地标志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笔者认为,建设法治国家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且应与建设法治社会并举,才能...  相似文献   

12.
<正>一、"法治"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需求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新论断、进行新部署,一直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和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对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思维的百年历程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律手段在稳定革命秩序、巩固革命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在维护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法治建设的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思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熊吕茂 《湖湘论坛》2002,15(1):20-21
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主要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以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是保障我国长治久安、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措施,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对于保持我国安定团结政治局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法制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  相似文献   

15.
1995年过去了,1996年已经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首先对过去一年中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取得的工作成绩致以祝贺,并向各级人大代表和全省人民拜年,祝大家新年愉快!1996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河南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保证和推进省委提出的"以法治省"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促进我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行以法治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重要的区别,就是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之间不是靠计划指令而是靠自主的市场主体间的契约联结在一起的。因此,随着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6.
罗高利 《中国人大》2013,(13):50-51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久的历史性过程。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2年党的十八的召开,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将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五大报告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水平.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对于保障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上,这一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的提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有健全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它是实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这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唐德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并确定其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新发展、新突破,是党执政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时代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