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消费较快增长 保持合理投资规模——2010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重点 新华社记者刘铮、江国成:2009年,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经济依靠强劲内需,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是我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回升的一年,是宏观调控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月回升。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能够实现年初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1—9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21.3%,与前几年出口每年增长20%左右相比,出口波动幅度超过40%。出口大幅度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相当于GDP总量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5-2005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内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丁进 《人事天地》2010,(25):31-32
当前对新世纪第一场金融危机的较多判断,是认为危机已经过去,进入了所谓“后危机”时期。在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久违的经济正增长,但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现在面临史上最差的银行系统,美国经济的暂时回升是美联储的干预和低利率推动的,这只是短期的,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表现为这样一种很大的可能性,在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又一个起飞期,即“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次起飞期”,今后一、二十年中国经济有可能保持年均增长9%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存在五大有利因素支持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第二次起飞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正在逼近和突破它的临界状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次起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丁进 《人事天地》2010,(21):31-32
当前对新世纪第一场金融危机的较多判断,是认为危机已经过去,进入了所谓"后危机"时期。在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久违的经济正增长,但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现在面临史上最差的银行系统,美国经济的暂时回升是美联储的干预和低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前不久在北京举行。会议以“认真分析世界经济变化趋势,积极研究入世后我国外贸运行情况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推进外经贸各项改革等应对措施”为主题展开了研讨。现将有关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与会代表认为,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1年的温和衰退后,2002年开始缓慢复苏。2002年上半年因为消费需求持续回升、石油价格低、各国针对“9.11”事件采用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世界经济增长迅速;而进入下半年后,股市大幅下降、美国世界通讯等大公司财务造假频频曝光、投资需求增速趋缓,世…  相似文献   

8.
2015年经济增长可能在7.1%左右。但中国经济面临以下问题:需求结构调整难,投资可能会回升,消费增长却难以加快增长,产能过剩矛盾还将加剧,实体经济经营困难依然较大,债务迅速增加和金融风险在上升,房地产市场风险在增加。建议财政政策应向积极宽松转化,做好加减法;货币政策应向真正的中性转化,保持信贷资金适度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应加快改革,为稳增长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产业结构调整既要搞好化解产能过剩,又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自1999年以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世人的瞩目。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俄罗斯经济的迅速回升,内需因素的作用大,还是在国际油价高升的世界形势下由外需因素拉动的,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论。该文试图运用协整理论这一经济计量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了政府支出、出口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俄罗斯经济迅速回升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中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伟大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无比自豪,决心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相似文献   

11.
论建立“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我国经济已实现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依靠政府主导的大量投资促进增长的模式制约了广大居民的收入增长,收入分配状况进一步恶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教育、医疗价格的迅速上涨增加了居民的风险预期等。因此,我们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思路,从依靠大量投资和出口需求转向切实提高国内的消费需求上来,逐步实现“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以政府投资为着眼点的行政力量推动,固然有利于阻止经济增长率下滑,但如果不能将这种行政启动转变为市场启动,这种投资增长和经济回升是不会持久的。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精心培育和发展证卷市场的重要性,政府还陆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股票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赖以健康发展的基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为:宏观经济复苏后出现高位稳定增长;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城镇消费增速高于乡镇;工业利润较快增长,制造业信心扩张,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民间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贸易恢复速度较快,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CPI再创新高,原材料和资源品进口价格进一步上涨;三季度房地产销售出现回升,房价基本稳定。2011年的宏观经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首先是宏观经济高位较快增长,其次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最后是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在综合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前提下,我们认为:调整货币政策是重点,利用货币和汇率政策来控制物价水平,管理通胀预期;要改善财政收支结构,支持民生工程建设,为内需增长打好基础;稳定资本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支持经济发展;坚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贵阳市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指出,2009年要下大力抓好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形成乡村旅游、自然风光游等多层次旅游服务产品,实现旅游收入增长50%。结合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修文县委十届七次全会指出:“2009年力争接待游客7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修文县在“爽爽贵阳、秀美修文”的浪潮中,要增加经济总量,除了靠大项目的进入、招商引资等方面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应是金融危机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只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它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据测算,1987-1996年我国GDP的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为61.7%,投资的贡献率为34.7%。也就是说,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能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以上,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以上。在消费需求没有回升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大幅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与社会齐飞,物质共精神同步”,正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现在,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社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条件和最终目的。在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以后,社会发展比经济增长更重要。社会事业投资占国家全部投资的比例是衡量国家文明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流和行政性虚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经济生活中确实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模“超常增长”等虚热的征象。中国增长的加速 ,有其深刻的内在动因 ,不宜全面提高宏观调控的紧度 ,应在强制行政性退热的同时 ,以稳定政策和制度改进扩大市场主导性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3年上半年珠海市经济在“非典”疫情的冲击下依然实现快速增长的总体情况,从珠海自身内部,世界经济回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积极效应的释放;居民消费行为趋于理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企业经营所具有的活力等几方面进行评析,客观评价了珠海经济的增长原因。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的新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经历了复兴、高速增长、稳定增长、泡沫经济以及“失去的十年”,从2003年开始日本经济逐步走出泡沫经济的阴影,在投资、消费、对外贸易、金融等方面都表现出复苏的态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东亚惟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经济的复苏也将对亚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日本经济的此轮复苏的最大特点是出口和企业设备投资、个人消费同时增长,由出口导向型增长转向内需推动型复苏,而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成为日本经济良性循环的动力。分析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需的促进。国际上,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20.
绿色型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绿色型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新的概念 ,并认为它应该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