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背景介绍原载1933年6月14日《红色中华》第85期第2版,该版刊发了《红军援助义勇军》《五卅大会上的募捐运动》《上杭群众为义军踊跃募捐》《东北义勇军是东北民众的抗日武装》《邮政总局邮务工人热烈捐助义勇军》等消息报道,配登了"猛烈开展民族革命战争!把工农红军与华北义勇军的斗争汇合起来!"标语。在报道中配有一幅《民族革命战争与义勇军的斗争联合起来!》的漫画。这一幅署名胡烈的漫画,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2,(18):59-64
抗日义勇军是东北抗联团结的主要对象,当时许多义勇军在党的全民抗战、共同对敌的旗帜下与抗联共同作战,后来许多义勇军参加了抗日联军。赵尚志是团结改造义勇军、进行共同抗日的倡导者和坚决执行者。抗联史专家赵俊清在他的《赵尚志传》一书中这样写到: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最早举起抗战大旗的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当时,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几乎遍布于东北全境。他们前仆后继,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斗争。由于东北抗日义勇军最终走向了失败,学界对抗日义勇军的作战形式及作战特点关注甚少,本文旨在探讨抗日义勇军在作战中的形式及特点,以待拓展学界对义勇军史研究的范畴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孔令波 《世纪桥》2011,(10):22-26
1934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呈现逐步发展的态势。这一年的义勇军“虽然数量上减少了,却在质量上提高了”,“出现由量到质的飞跃”。”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进一步走向新的发展道路。现对东北抗日义勇军1934年的人数和损失,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孔令波 《世纪桥》2011,(24):45-49
1935年是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斗争持续发展的一年,是继1932年后又一个斗争高潮。东北抗日义勇军虽在1934年损失很大,但1935年春夏又有新的发展,大概有7万余人坚持斗争。这些义勇军千人以上的大股较少,多数为数百人或百人以下的反日山林队,有些仍保持原组织系统,有些则分散在各地。这些义勇军的抗日武装斗争很活跃,战斗很频繁,参战人数多。其特点是广泛攻打城镇据点、  相似文献   

6.
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领域里,存在着"义勇军没有共产党领导"的观点,认为:一是满洲省委当时直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由于执行的是"关门主义"路线,和两度受到敌人的破坏,活动开展得比较晚,尤其是在辽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二是东北义勇军的直接领导"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份复杂(有共产党、国民党、青年党等),谈不上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自发成立了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斗争转入低潮后,义勇军余部在马占山、苏炳文的率领下被迫退入苏联。身处异国的义勇军将士日夜期盼着返回祖国,重赴抗日前线。在国民政府的积极斡旋下,义勇军除伤病员暂留苏联治疗外,其余官兵分三个层次,通过三个不同途径,历经艰辛返回祖国。回到祖国的义勇军将士虽然被国民政府分化到各地,但他们仍然心系国家,继续在历史舞台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60年前,1927年5月,在长沙发生反革命的“马日事变”之后,湖南工农义勇军在湘潭宣告成立,发动了武装起义。这是在大革命形势发生逆转之际,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这次起义虽遭失败,但工农义勇军的英勇斗争永垂史册。 一  相似文献   

9.
正1933年4月的一天,岫岩县城南门前围了上百号人,大家举头观望不时议论纷纷。只见城头上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一块白布上写着"匪首铁桢"。大家都不知道此人是谁,他的身世和真名更是无人知晓。这天下午,来了一个中年人,望着这颗人头许久,流下了眼泪。带着悲愤的心情,他匆匆赶往辽阳县隆昌镇一个小山村。来人是辽南义勇军联络员,他找到这支义勇军余部,告诉大家,他在岫岩城门上看见马司令的人头挂在上边。一时间,义勇军战士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愤怒中。这位"马司令",就是辽南义勇军领导  相似文献   

10.
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这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奏响,每一位中国人都会不由自主以庄严神圣之情自动肃立。《义勇军进行曲》,最初诞生于1935年,它是一声响亮的抗日救亡号角,唤醒和鼓舞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抗敌救亡。关于《义勇军进行曲》词的创作经过,以往有一种说法: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时,已被关进国民党监狱,田汉的妻子林维中借探监之机带出田汉写作于烟盒锡纸上的歌词,并交给聂耳谱曲。其实田汉坦  相似文献   

11.
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辽西各地纷纷组建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32年1月15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关于满洲事变第三次宣言》,高度评价辽西抗日义勇军的辉煌战绩,其中提到:"锦州与各地广大群众自动武装起来组织义勇军、抗日军,驱逐了日军出义县、大虎山等地方,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滚出辽西……"这其中就包括民族抗日英雄马子丹率领的义勇军队伍。马子丹,锦州义县刘龙台镇刘东村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在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下,东北抗日义勇军以其民族正气和爱国精神,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因此,这一段历史不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成为东北地区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建国以来史学界同志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搜集、整理资料,对“东北抗日义勇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论文、专著数量可观,而且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队伍,特别是近十年来,有关“东北抗日义勇军”著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很大成果,本文从图书馆目录学的角度,通过论文与论著的数量和质量,重点探讨“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现状,以期有益于促进这一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惨遭日军蹂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富有爱国之心的广大民众甚至东北军官兵的强烈不满,他们自发组织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红枪会、大刀会等名目繁多的抗日武装保卫家乡。这些群众武装是东北民众及部分东北军官兵违反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自发组成的,是民族自卫的一种义举,所以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辽宁抗日义勇军自成立之日起,就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使日军在辽西、辽北、辽南、辽东处处受到打击。辽宁抗日义勇军的大规模抗日,充分显示了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是全东北人民的一项伟大的自发的爱国行动。它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感的伟大民族。”①30万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英勇战斗,使日寇“疲于奔命,畏之如虎”。②然而这样一支人数众多、战果显赫的抗日队伍,却在仅  相似文献   

15.
正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然而,有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曲其实与抗日民族英雄高鹏振的关系十分密切,高鹏振完全可称得上是"国歌奠基第一人"。高鹏振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提供了形象源头与精神源头《义勇军进行曲》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主要表现的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时,以东北义勇军为代表的中国民众,为  相似文献   

16.
孔令波 《世纪桥》2010,(20):19-23
<正>国内许多学者认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于1932年底至1933年初就完全失败和瓦解了。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实际上,东北抗日义勇军从  相似文献   

17.
孔令波  孔刚 《世纪桥》2010,(12):37-40
<正>1932年夏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猛烈攻势给日伪在东北的反动统治造成严重威胁。为巩固其殖民统治,日伪当局调集大批兵力由南向北进行大规模"讨伐"。在日伪军重兵围攻下,孤立无援而又缺乏统一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从1932年10月开始大部散败,一部10万余人转进热河,一部4万余人随马占山等人退入苏联境内,虽然如此,还有17万余人仍在东北地区坚持斗争,是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后期斗争,他们仍是东北抗日战场的生力军,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创作于1934年,迄今已经70年了。 当时,革命戏剧家田汉愤于民族的危难,创作了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于被捕前仓促将剧本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写在一张包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托  相似文献   

19.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激昂的国歌,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奋起、前进!唱起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不能不想起“九·一八”、义勇军。  相似文献   

20.
1932年1月6日凌晨,新民县梁山(镇)杨士岗子屯,烟雾弥漫,火光冲天,鸡飞狗咬,哭声动地。头一天晚上,报号“平东洋”的一支抗日义勇军住在这个屯的高家大院里。高家的雇工和几个老乡,给义勇军做饭、喂马忙个不停。拂晓时,一队百余名日本关东军,以进剿盘踞在新民西北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