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莉 《工会论坛》2009,15(4):113-113
企业的物资采购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党风廉政建设,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资保证渠道,也是企业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认真分析物资采购领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加强企业物资采购行为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措施,对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益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在制度、市场、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凸现,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制度安排扭曲了利益驱动机制.在理论上导入利益基本原理,纠正利益驱动作用,建构双重利益驱动、聚合利益驱动、个体利益驱动等良性利益驱动机制,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利益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农村社会在制度、市场、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凸现,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制度安排扭曲了利益驱动机制。在理论上导入利益基本原理,纠正利益驱动作用,建构双重利益驱动、聚合利益驱动、个体利益驱动等良性利益驱动机制,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村官是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村官虽然头衔不大,但是却掌握着与村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公共权力。在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村官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村官腐败涉案金额大,持续时间长,手段复杂,类型多样,发展趋势令人担忧,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腐败问题,是国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成因,封建主义是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是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公共权力的非规范非公共运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政策法规滞后是其产生的客观原因;教育失误、监督乏力、打击不力等,导致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6.
贺军 《理论前沿》2001,(18):18-19
党的先进性与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格格不入、根本对立的。但决不能因为腐败现象的存在就认为党已丧失先进性。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 ,正说明了党的先进性决不允许腐败现象的存在 ;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也正是为了保证和维护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警察队伍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之一。从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来看,党中央已经将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工作重点,并将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本文针对国外警察队伍当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进行初浅研究,将国外警察队伍的腐败按其发展程度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对其成因、特征以及治理办法进行了分析,对于我国警察队伍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者丁子江在所著的《思贯中西》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1、集体腐败型。《民主与法制》杂志曾特别提到警惕集体腐败现象。这种集体腐败不是以个人行为为主体,而是遵循“利益均沾”原则,即建立一个“集体利益共同体”,凡参与者有福共享、有难同当,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其表现形式有集体行贿、集体截留、集体走私、集体骗税、集体贪赃、集体渎职、集体倒卖、集体造假、集体浪费等,总之,所有经济犯罪或违纪的形式都可以以集体的名义进行。这些“集体投资”犯罪或违纪的人,以为可以抱成一团,“串案窝案”,一致对外,分担风险,而造成法不治众。  相似文献   

9.
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探寻腐败源头,有助于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源头治腐,当前主要是要逐步消除五大痼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腐败呈现出高等教育的行业性、主体的复杂性、手段的隐蔽性、腐败的权力集中性及影响的严重性等特点。高校腐败由多种原因促成,包括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淀未能与扩招同步发展、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反腐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监督乏力等。在诸多应对措施中,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有效开展的应有之义,不仅是反腐败外在制度的有益补充,是凝聚群众廉洁意识、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关键,更是激发高校权力者内心正义感的良药,需要从形式、内容及着力方向上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各国政府普遍存在的通病,而警察执法腐败是司法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警察和公众的接触,大多数是通过执法活动来进行的。本文从警察执法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的涵义、类型、原因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控腐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务人员收送"红包"已成为一种最普遍、最顽固、最危险的腐败现象.治理"红包"腐败现象一定要用重典、出狠招、下猛药.对于"红包"腐败现象,必须加大惩处力度,设置腐败"高压线";在经济上进行重罚,以加大腐败成本;进行新闻曝光,使越轨者"身败名裂";对举报者进行重奖,使"红包"腐败无处藏身.  相似文献   

13.
腐败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焦点。腐败现象的猖獗,有历史、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国际环境、体制诸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为此,我们必须采取防范对策:以教育为本,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健全制度,坚决制止腐败;依靠群众,实施全方位监督;弘扬文明,抑制腐败蔓延;加强法制,反腐保廉;抓住关键,查处大案要案;把握重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深化改革,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世界性的现象,也是全球的公害。腐败在我国产生、蔓延有其自身比较独特的社会经济原因及文化背景,深入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提出遏制和治理腐败的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腐败大肆滋生 ,并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从腐败的本质与根源进行探究 ,寻找其成因 ,并结合实际提出若干反腐策略 ,以期对反腐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县委书记这一当前热点腐败岗位,本文通过解剖其权力的来源、运作和演变趋势,提出县委书记用权具有三大“风险点”:个人意志取代组织原则,工作需要替代法定程序。党的领导庖代司法权力。对其腐败的严重性,则从与其关联的各种主体出发,重点考察对县委书记职务行为的监督实现率,对腐败书记的举报成功率,问题书记治下干部的腐败率。就如何走出一条新的防腐保廉之路,提出完善以高标准培训,高层次选任,高级别配职为主要内容的选拔任用机制;以实现党政权力科学划分、班子成员票决权和对县委书记弹劾权为中心的适度分权制衡机制;以制度“常察”、基层“评察”、舆论的“督察”扣上级“突察”为主要框架的外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审计角度对国有企业领导腐败问题作了剖析,并对急需着手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任何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瘤疾。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个人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社会对公共权力的失控。从我国转型时期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来看,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层面的因素:如新旧体制转换给腐败提供了机遇和环境,经济领域中的供需分配矛盾和商品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的因素影响等等;二是个体意识形态及其心理层面因素:如拜金主义的毒化,特权意识的存在,避险心理作怪,认知上的失调等等。为此,加强预防腐败必须健全公务员制度,增强公职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完善立法制度,完善监督与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民主等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权力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9.
治腐良方在哪里?铲腐力量蕴藏在群众之中,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反腐倡廉;当前深入群众要廓清六个糊涂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论立法腐败     
立法腐败是立法中的“设租”行为。立法腐败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理念,损害了人民政权的合法性,也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要通过构筑违宪审查制度;实行开门立法,建立民众参与机制;推行立法回避制度,建构遏制立法腐败的程序性屏障;放宽新闻审查制度,加强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活动的宣传和监督等途径预防和治理立法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