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一书中阐明了“道”与“器”的关系。他指出“道”不离“器”,“道”因“器”显;并提出如果要明道,必须“即器”以明“道”,才可以“下学而上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史家角色意识、史学成果的书写形式、史学的功能三个方面理解和说明孔子史学意识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诗坛的显著特征是新变,这也是它在中国诗歌史上重要意义所在.具体表现为,诗歌作品记名的普遍化、诗歌地位下移并保持平凡身份、注重形式创造、实现从歌诗到诗歌的转变.该时期诗风更迭频繁而较多个人色彩,"教化"意识相对薄弱而审美追求异常活跃,皆是以上新变诸气象的反映.以前正统诗论视六朝诗歌为代降的过程,并以梁陈两朝为诗歌史上最低谷时期,这种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认识汉魏六朝的新变特征和意义,有助于完善诗歌史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4.
六朝隋唐时期比丘尼等女性宗教性自残行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隋唐时期,受大乘佛教舍身概念的影响,中国许多比丘尼以及佛教女信徒残毁自身,不惜身命;或者刺血写经、割肉疗亲。这种自毁肢体的惊怖风尚在当今法轮功等邪教中仍不时再现,可见佛学东渐,影响中国社会生活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明清是地域商贾相对活跃的时期,有所谓的"十大商帮"或"九大商帮"。系统梳理明清地域商贾与文学互动的传统,应该贴近历史真实,更新研究方法,着力发掘明清时期文学与地域商贾及地域文化等三者之间交叉互动中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明清时期文士与商人的交往方式往往有常态性、特殊性两大类,其中常态性的有士而为商,商而为士;文士为商贾撰写墓碑和传记;商贾拜师学诗文;养士资助,诗酒相会等。考察明清时期文士与商人的交往方式还有某些特殊形态的,这主要一是交流中心的聚集与扩散;二是相似地域流派的接力与流变;三是相异地域商贾与文学的比较;四是地域的本土特色与流动视野。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时期 ( 2 0世纪上半叶 ) ,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文学时期 ,它既是对中国国内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呼应与反馈 ,又是对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启蒙与滥觞。最早的海外华文文学实体 ,出现在南洋地区 ,即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地区 ,它对中国文化文学的“移植”及对西方文化文学、居留地文化文学的“嫁接”典型地反映了海外华文文学在文学继承关系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建国60年来的六朝史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建国初17年中,六朝史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奠定了后来六朝史研究的基本格局;在文革时期,六朝史研究陷于停顿;改革开放以来,六朝史研究在组织形式、学术活动、成果出版、研究领域拓展、思想解放程度等众多方面,都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研究课题散碎,理论分析欠缺、学风急功浮躁等诸多不足.应坚持行之有效的研究理论、方法、手段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学的滥觞时期(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学时期,它既是对中国国内五四新学运动的呼应与反馈,又是对海外华新学的启蒙与监觞。最早的海外华学实体,出现在南洋地区,即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它对中国化学的“移植”及对西方化学,居留地化学的“嫁接”典型地反映了海外华学在学继承关系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方宇 《法制与社会》2015,(5):257-258
日本作为法史学研究较发达的国家,其法史学研究方法自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日本法史学者著作的分析,勾勒出日本的中国法史学学科研究方法,从中解析出日本法史学所具有的包括重视考证的“静态”与注重法律实际运作的“动态”的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近代中国法史学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引用西方的法律的概念和体系重构的,通过与中国近当代法史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日本法史学研究方法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法史学的主流是描述性的,它以史料的考证为根本,而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一种解释性的法史学,它以对历史的学理分析和文化阐释为特征,二者共同构成我国法史研究的新格局。大致而言,前者指向历史的现象世界,是一种客观性考察,它实质上是一种“发现”,其价值主要是学术性的;后者指向历史的根源世界和意义世界,是一种主体性的“理解”,它实质上是一种“创造”,其价值主要是文化性的和社会性的。在当前,两派学者之间存在种种风格差异,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探讨了六朝时期西北地区鄯善、河西、高昌诸政权法制建设的特点及户籍法、奴隶身份法的几个问题。指出六朝时期西北诸政权大多以六朝等中央政府为正朔所在,在国家行政体制、社会基层组织、文化教育传统等方面,既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又保持了与汉晋文化的高度一致性,成为除江南以外保存汉文化最多的地区,因此才能成为陈寅恪先生所讲隋唐制度渊源的河西因子,深深影响到北魏的各项改革,成为隋唐帝国典章制度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就其范式而言,大致有三种类型。早期由林传甲、黄摩西、谢无量等所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相互之间虽然差异甚多,但相同点是明显的,都将学术史视为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代以降,中国文学研究加快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其显著特点是,以诗、文、小说、戏曲作为文学所特有的样式,文学史不仅以这四种文体作为主要叙述对象,而且在叙述中贯彻了“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思路,即格外突出《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进入90年代后,第三种范型开始出现,一批学者不约而同地追求中西会通的境界,即一方面合理地引入某些西方概念,以激活中国的学术传统,另一方面又充分注意中国文学中某些特殊的现象、范畴,力求给予同情之了解。文学编年史就是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兴盛起来的。陈平原、陈文新、刘勇强、赵伯陶等学者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在中国文学史的编写方面积累了若干心得。这组笔谈表达了他们对部分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原美林 《法学研究》2012,(3):181-194
明清时期国家注意对乡里社会的控制,鼓励各地家族在自己的谱牒中制定约束族人的规范,并赋予家族尊长对这些规范进行裁断和强制执行的权力,家族司法由此产生并发展。此时期的家族法规对家族内部的司法组织、辅助人员、管辖、告诉、审断、执行等主要制度和程序都有所规范,地方官府也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其司法效力。家族司法有着鲜明的特点,对古代国家州县一级的司法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田义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17-121,127
历史与逻辑统一,出自哲学领域,有其错误与弊端.该命题出于预定式思维方式,实违背辩证法精神.历史与逻辑统一,与历史、文学史研究的特性不合,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伪命题.应放弃此类理论幻想,追求文学研究的多样与灵活.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晋的地方政治,史料上有着诸如"清简"、"威惠"、"严猛"等等许多评语.结合这些评语来具体分析东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地方政治,可以发现东晋地方政治中尽管有着"贪残"、"严猛"一类负面评价的侧面,但其主流却是"清"这一贵族式理念支撑的"清静"政治.对于"清静"政治的评语虽然不尽相同,但其显著的特点都在于为政者不追求个人政绩,而是积极致力于维护地域社会以及民众生活的安定,因而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通过立足于民众的立场来观察贵族政治,可以为研究六朝社会提供与传统思路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s of 181 participants (87 men, 94 women), from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to scenarios describing mandatory sentences for perpetrators of a property offense committed 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ustralia. Four scenarios that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varied ethnic identity (White Australian, Aboriginal Australian) and criminal history (first-time offender, third-time offender).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ttitude measures for both mandatory sentencing and capital punishment, a right-wing authoritarianism scale, and a scale concerned with sentencing goals (retribution, deterrence, protection of society, and rehabilitation). Results showed strong effects of attitude toward mandatory sentencing on scenario responses for variables such as perceived responsibility, deservingness, leniency, seriousness, anger and pleasure, and weaker effects of ethnic identity and criminal history. Participants were generally more sympathetic when the offender was an Aboriginal Australian. Results of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ttitude toward mandatory sentence was predicted by right-wing authoritarianism and by sentencing goals relating to deterrence and the protection of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德敏 《河北法学》2005,23(7):140-14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法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更加活跃,用人形式也更为灵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既可以建立劳动关系,也可以建立劳务关系。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都表现为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支付劳动报酬,并经常交织在一起,实践中两者容易混淆,很难正确区分。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二者在主体地位、表现形式、受国家干预程度、享受待遇等方面都具有本质的区别,只有认清二者的本质特征,才能正确适用法律,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枷号刑是独立于五刑之外的附加刑,其由刑具发展演变成法定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从明代的律外酷刑到成为清代的著为常法,这一历史流变过程值得重点关注。从微观角度对明清时期枷号刑的适用范围、刑期长短、刑罚轻重变化做了比较分析,并试图从宏观角度从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司法环境中寻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