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宣言>一章得出的精辟论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社会主义却不同程度的遭受某种挫折,这便向"两个必然"理论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辩证地分析其新变化的原因.同时坚信"两个必然"理论没有过时,它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伯特尔·奥尔曼现任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撰写和编辑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著作,主要有<异化: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理论>(1971)、<社会的和性别的革命>(1979)、<辩证法研究>(1993)、<左派学院--美国大学校园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合编,三卷本,1982、1984、1986)、<市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学者之间的争论>(编辑,1998).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他还发明了一种游戏棋--"阶级斗争",并注册了专利.  相似文献   

3.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现象。从中人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主义代表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越;二是各个民族都将完成这一超越。在如何实现这种超越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由先进民族率先完成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是一般规律,而实际发生的东方后进民族先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只能被视为一种例外。余金成教授所著《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现代形态》(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5月出版)一书,质疑这一结论,提出了相反的见解:人类先进…  相似文献   

4.
2001年10月12日至19日,"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跨世纪中青年学者社会主义专题研讨会第六届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浙江省委党校、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浙江省委党校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有许多显著特征,其中一个极其鲜明、影响巨大、延续至今并将长期存在的基本特征就是"一球两制",即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并存和斗争,虽然还有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但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但改变了人类历史的面貌,也使自己成为了人们研究的客体和对象.在当今中国众多的研究作品中,由于洪君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于2002年10月出版的<丰碑与警示--20世纪的社会主义>一书颇为抢眼,读来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是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主管、中共中央编译局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双月刊。创刊35年来,本W已成为中国理论界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政党政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相关领域问题的重要阵地,也是作者发表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平台,读者了解国内外理论前沿、拓宽理论视野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相似文献   

7.
<正>《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是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主管、中共中央编译局和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双月刊。创刊30多年来,本刊已成为中国理论界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政党政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相关领域问题的重要阵地,也是作者发表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平台,读者了解国内外理论前沿、拓宽理论视野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央编译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讨会"于2015年8月29—30日在上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会议主题为"时代发展与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百科要览》于1993年5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大型工具书,又是一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著。全书465万字,分三册,共八编(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发展的历程、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处和斗争、苏联及东欧八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蒙、越、朝、老和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科学出版社日前出版的《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系华中师范大学聂运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通读全书,感觉该书结构纵横契合,多而不散;内容精选得体,中心突出;资料新颖丰富,引文规范,是一部在整体结构和思想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的研究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邢少文 《南风窗》2012,(7):58-60
中国过分追求赶超,比如高铁,资源都投向了高精尖,但老百姓又得到了什么好处?贫富、公正问题背后,是一个国家争取做世界第一带来的副产品。中美两国的发展战略初衷一样,只是做的方式不一样。在资本主义300年来的每一次周期性危机中,都会出现反思的浪潮,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反思的声音再度重现,并在去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达到高潮。当然,对于危机形成的原因,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反思危机是不是意味着反对资本主义,即使在"占领华尔街"的人群中,也有着不一样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全球问题的日益严峻,全球治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最突出、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尽管时间如此短暂,但当前对全球治理的评价、反思、期盼、定位却众说纷纭,这恰恰表明全球治理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力。在审视和反思变革中的全球治理时,以下两点值得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金融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陷入多重困境,经济乏力、政治极化、社会分裂、民粹主义泛滥等挑战在美欧各国凸显。面对诸多难题,美欧政、商、学界进行深入反思,围绕资本主义困境的深层原因、改革方向、未来走势展开激烈争论。在反思、争论中,美欧国家越来越多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参照系,越来越多地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战略挑战,强调与中国进行"制度竞争""模式竞争",有关动向值得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胡连生和杨玲教授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2000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合著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曾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2005年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又出版了他们的新著《社会主义界说: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反思》,该著是中国高校百部优秀社科专著文库之一。最近我认真拜读了他们的这部著作,虽然我对书中的部分观点有不同看法,但我认为这是作者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理论成果,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一定会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讨论和争鸣。社会主义社会是几百年来许多进步人士…  相似文献   

16.
当前,研究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中国学术界站在怎样的立场上、以怎样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是一个不能不研究的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的新著<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6月版),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即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来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在书中,作者至少阐明了以下四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回顾20世纪的沧桑历史,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斗争和相互比较中发展着的.所以,要探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探索世界社会主义的今后走向及其发展道路,就不仅仅要研究社会主义本身,同时也要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历史经验表明,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才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由于列宁正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新变化,才成功地领导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由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地、辩证地考察、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才勇于大胆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同时又成功地抵制了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8.
苏东剧变后,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遭受极大的挫折。许多西方学者据此宣告,社会主义已经死亡,资本主义取得了最终胜利。右翼学者在高奏资本主义凯歌的同时,着力于从理论上论证为什么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自然状态"和"终极状态"。左翼学者则以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为契机,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新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反思,通过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检讨、对新的时代特征和科技发展的分析,对不少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范式提出了挑战,在诸多西方左翼学者中,阿里夫.德里克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最近,本刊特约记者庄俊举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后殖民问题、后革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问题,特别就全球化境遇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专访了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批判性理论和跨国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夫.德里克教授。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论》第1卷出版150周年之际,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在2017年围绕《资本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讨论,取得了许多新进展。这些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合资本主义的现实演进,从现象学、地理学、媒体、传播等角度重新阐释《资本论》,增强《资本论》的现实解释力;二是反思《资本论》理论、方法和逻辑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挖掘《资本论》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对批评意见作出回应;三是继承并发展《资本论》,为反抗资本主义和走向未来提供指引。系统梳理国外学者关于《资本论》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内的《资本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0年8月11日一16日,"民族主义、民众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跨世纪社会主义中青年学者第五届年会)在山东济南和威海两地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编辑部、<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代表们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既介绍和交流了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思潮与动态,又对世界社会主义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