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词     
《党政论坛》2013,(4):59-59
第三次移民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国际人才蓝皮书披露,在当下的中国,“第三次移民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仅2011年,中国对外移民就超过了15万。所谓“第三次”,是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的两波移民潮而言的。  相似文献   

2.
秦华 《瞭望》1998,(10)
台湾当局再度推动﹃南向政策﹄别有用心秦华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后,台湾经济也出现股市剧烈波动、汇率大幅下跌、外汇储备减少、制造业普遍受到冲击等现象。但台湾当局为政治需要,全然不顾岛内经济所受影响,以“金援”旗号开道,大力推动第二波“南向政策”。台湾当局自...  相似文献   

3.
乐东  王玉 《瞭望》1996,(17)
最近,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的议题上又传出一些新的信息。3月25日,台湾“交通部长”刘兆玄明确表示,两岸通航的规划是“先货后客”、“先海后空”。但时隔两天,“经济部长”江丙坤又提出两岸“三通”是有条件的,包括岛内达成共识、中共有善意回应、两岸协商等三项。他说,在气候未形成前,台湾不宜贸然谈“三通”。很显然,台湾当局仍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近一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动摇,使两岸关系陷入一定的紧张状态,但台湾岛内谈论两岸“三通”的呼声不减反升。台湾各界认为,唯有台湾开放“三通”,才是打开两岸僵局的一把钥匙。台湾舆论界指出,“三通”不仅是台湾冲破经济发展“瓶颈” 的需要,更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台湾  相似文献   

4.
曾涛 《团结》1995,(Z1)
今年以来,台湾当局在对内加快“宪政改革”、推进“政党政治”的同时,对外继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谋求国际支持,其对外政策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台湾当局近期“对外政策”主要走向(一)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全面加入国际社会。台湾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台湾岛内局势严重动荡,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紧张。同时,涉台国际环境有更加复杂化的趋向。但从总体上看,涉台国际环境仍然对我有利。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及其调整变化,历来是涉台国际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去年 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海峡两岸关系再度严重恶化后,台湾海峡发生严重冲突的现实可能性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当选后,美国对台湾海峡爆发冲突的担心始终存在。可以说,防止台湾海峡发生冲突,已成为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重点。正因为这一政策重点的突出,使涉台国际环境变得…  相似文献   

6.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倡议实现两岸“三通”。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海内外尤其是台湾岛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7年底,台湾当局迫于内外压力终于慢慢开启了两岸封闭了40多年的闸门。七年来,两岸间人员往来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迅猛发展,特别是1993年大陆赴台进行交流的项目层出不穷,规模大、涉及面广。两岸交流合作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鉴于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上曾先后抛出三份具有“纲领性、政策  相似文献   

7.
邰平 《瞭望》2001,(25)
5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而岛内外的不少舆论,则尖锐地指出了这些论调的虚妄。事实恰恰是,他对改善两岸关系并无诚意。  相似文献   

8.
2月底,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国国民党处理干部同志赴大陆探亲办法”,准许包括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李焕在内的国民党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这是台湾当局继去年11月解除在台湾的大陆籍人士回大陆探亲限制后又一次放宽对大陆政策。自从去年11月台湾当局准许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台湾岛内申请回大陆探亲的人数已超过10万,回到大陆探亲的也有2万人次。随着“探亲”禁令的解除,海峡两岸人民在直接接  相似文献   

9.
辛旗 《瞭望》1997,(13)
1996年,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再次受到强有力的遏制与打击。台湾当局长期推行的“务实外交”政策得到的却是不务实的结果:国际社会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当局以各种手段希图提升国际地位,“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以及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目的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远洋 《瞭望》1995,(39)
推行“务实外交”是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推进“分裂分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剖析“务实外交”的来龙去脉,揭露其危害性和欺骗性就成为我们同李登辉的分裂祖国图谋的一场严肃斗争.从“弹性外交”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的形成和发展同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台湾岛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中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从此,台湾当局失去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资格.1979年1月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期,台湾岛内又出现了“重返联合国”的鼓噪,当局将之定为“当前外交工作的最高目标”,提出要在两三年内使此问题“成案”,期望得到国际间的普遍重视和认真考虑。台湾一些政要甚至重弹“一国两席”老调,声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尚未解决”。其实,台湾当局无论是要求“重返”、“参与”或作为联合国观察员,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2.
杨华 《瞭望》1997,(27)
台湾各界密切关注香港回归●杨华今年7月1日,遭受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回归祖国了。台湾岛内各个阶层的人士出于各自利益关系的考虑,密切关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台湾当局:无可奈何花落去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严峻 《瞭望》2001,(37)
由台前“内政部长”黄主文筹组的所谓“李(李登辉)系政团”7月24日,以“台湾团结联盟”(以下简称“台联”)为名正式组党,并于31日向台湾当局登记。该党成为岛内第一个在党名中明确冠上“台湾”二字的政党。8月12日,“台联”举行成立大会,并推出了“立法委员”参选名单。那么,“台联”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政党,其在台湾政坛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前景又会如何?  相似文献   

14.
苏言 《团结》2001,(1):39-40
台湾大选后,国际社会、国内百姓普遍关注和经常谈论的是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是台海的“和”与“战”。但同等重要的是,台湾岛内的政党政治版图下一步将如何演变。因为,无论基于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权衡,岛内的政治力量对比和政党政治架构都会投影于两岸  相似文献   

15.
陈玲 《团结》2002,(4):32-33
“文化台独”是“台独”分子在台湾岛内为深化“台独”的社会影响,扩大“台独”的社会基础而制造的一种“去中国化”的运动和思潮。主要目的是造成“台独”的文化认同。 “文化台独”作为“台独”运动的软件伴“台独”而生,随“台独”而行。民进党突破“党禁”之后,“文化台独”活动更加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彭明敏的“台湾命运共同体”,到李登辉的“台湾生命共同体”,再到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台湾主体性”。这些人  相似文献   

16.
台湾岛内要求开放“三通”、“四流”和“返乡探亲”的声浪日益高涨,势如一江沸扬的春水,冲击着僵硬的“三不”堤坝,使台湾当局陷入困扰。 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在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就提出了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和探亲旅游以及进行文化、体育、科学技术交流的建议,使台湾当局概以“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拒绝和抵制。这种违反民  相似文献   

17.
夏农 《侨园》2005,(1):30-31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从“务实外交”到“过境外交”、“度假外交”,台湾当局的招牌换了不少,内里其实都是一样,那就是“金钱外交”。这些年围绕着“金钱外交”,台湾当局导演了一幕幕怪剧,其“怪”之程度在世界邦交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而其目的就是为了所谓“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在国际社会兜售“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18.
作为8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近年来其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放缓,其岛内的投资环境每况愈下,民间商界的投资也带动资金大量外流——台湾经济的整体结构出现着转型期的特征。台湾经济发展势如退潮 1994年第一季度,台湾的商品劳务贸易出现了5.6亿美元的逆差,而这是1981年第一季度后,13年来在台湾出现的首次贸易逆差,这给台湾经济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警讯。台湾作为“亚洲小龙”的发展速度和成果因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9.
远洋 《瞭望》1995,(29)
从1993年起,台湾当局在国际上鼓噪“重返联合国”,这种逆历史潮流的活动连遭挫败。然而,台湾当局的领导人并不从中清醒过来,反而在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今年台湾当局为挤进联合国而玩弄的一些新花招值得人们注意。 暴发户心态毕露 用重金买会籍 前不久台湾“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声称,如果允许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愿意提供其国民生产总值0.44%即10亿美元给联合国。在台湾当局看来,联合国不是世界各主权国家组成的庄严的国际组织,而是一个俱乐部,只要用金钱就可以买到会员资格。对此,国际公正舆论已严肃批评这是对《联合国宪章》的亵渎,是对联合国各会员国的侮辱。 其实,“金钱外交”是台湾当局“开拓国际生存空间”、推行“务实外交”的一贯手法。八十年代末,台湾当局为拉拢中南美洲和非洲一些小国与其“建交”,施展“银弹外交”、不过当时为了“顾及颜面”,此种活动都在  相似文献   

20.
台湾“笔墨大王”、胜大庄文化企业集团董事长李志仁去年在台湾宣布参加将于1996年举行的“总统”选举,并花数千万新台币在世界各大中文报纸上广而告之。此举引起台湾乃至海外各界的关注,李志仁又一次成为岛内街谈巷议的热点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