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务用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广受诟病,规范公务用车,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公车使用效率,改变公务用车模式成为公共行政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公车货币化改革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模式被大力推广,但因其囿于既定制度与公共权力的非规范性而遭遇了极大的阻力。海南省公车改革试点县——X县公车货币化改革历经8年,从车改成本与收益上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引发了较大的非公平性矛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效率。鉴于此,以产权理论为依据,在确保公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公车私有化可能是未来公车改革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公车改革年年提,但公务车数量却年年多.公车私用屡遭诟病,公车肇事、公车杀人、特权车、霸王车等散布于媒体报端,饱受批评不绝于耳.因郭美美而蹿红的红十字会,近日又被曝有多辆豪华公务车,也再次将公车改革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3.
车轮上的腐败早已是广大群众深恶痛绝之事,每年的公车消费也已成为财政的重大负担。为此,一些地方正在进行公车改革,并自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群众的意见并未减少,有的地方反而更加强烈。根据媒体的报道,各地的公车改革方式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卖公车、发补贴”,即所谓“货币化改革”的形式。这样的改革严重缺乏政治观点,单纯从经济上考虑问题,满足于减少了一些开支,从而使公车改革陷入了深深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公车改革为何难走出“越改越多、越改越乱”怪圈 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一个行政区,数年前曾试图启动公车改革,但大部分干部要坐车不要补贴,改革遭到一半中层干部抵触,最终不了了之。公车改革十余年历程中,如此案例举不胜举,甚至有人称之“越改越多、越改越乱”。  相似文献   

5.
社会秩序之所以混乱不堪是在于事物定位的不明确,有权利才会有救济。公车乱用、公车改革以致不断涌现新政,它反映了一个无序的社会现实,无论我们是否正视。因此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对公车进行定位,以明确其使用管理的法律规则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杨琳 《瞭望》2005,(16)
今年3月4日,浙江省突然宣布暂停公务车改革。是什么让这个早在2001年就开始车改试点、被称为"车改先行者"的省份改革骤然止步?公车改革的困难重重投射出利益再分配过程中的"奶酪之争。"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4,(1)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等广为群众所诟病的"车轮上的腐败",长期以来是难以根治的顽疾,"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中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私用公车的后果不仅导致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特权思想的产生,还败坏了党风政风,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我们应该如何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公车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我国在治理公车腐败方面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外如何治理公车腐败,他们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本刊特选摘了一些国内外的做法以及学者的建议,以期对我们的公车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4,(1):57-60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等广为群众所诟病的“车轮上的腐败”.长期以来是难以根治的顽疾.“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中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私用公车的后果不仅导致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特权思想的产生.还败坏了党风政风.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我们应该如何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公车改革的关键在哪里?我国在治理公车腐败方面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外如何治理公车腐败.他们又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针对这一问题.本刊特选摘了一些国内外的做法以及学者的建议.以期对我们的公车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的购买公车,可能会在未来数年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包袱,也将对目前尚在探索中的公车改革形成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调研发现,公车私用屡禁不止、公车专用较为普遍、公车滥用较为严重、公车闲置偶有发生。其根源主要在缺乏成本制约、缺乏价格机制、缺乏因地制宜、缺乏刚性制约、自体监督缺乏威慑效力等方面。推进公务用车改革须防范"一刀切"、变相发放"福利"、"消极怠政"、资产流失等问题。公务用车改革要坚持分类改革,建立公务用车多轨并行模式;发放公务交通卡,建立公务用车费用电子支付系统;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公务用车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潘燕 《瞭望》2005,(52)
社会似乎正在形成这样一种思维 定势:对新政策新提法只需应应景, 至于做不做、能做到什么程度,那是 另外的事。 北京此前已禁放烟花爆竹多年, 可每到春节,不仅噼啪之声不绝于 耳,且爆竹的杀伤率更成倍于往昔; 还有公车改革,上上下下喊了差不多 快10年,可至今,公车还是公车; 个别取消了公车的地方,其补偿标准 之高让百姓觉得跟不改也没啥两样。  相似文献   

12.
警惕公车改革后的不良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 《瞭望》2005,(19)
时下,各地纷纷推行公车改革及货币化补贴,它降低了公务用车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我在基层调研走访时,却发现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公车改革后的不良倾向。在一些乡镇和部门,某些领导的车改补贴一文不花,当作工资福利收入个人腰包,用车时则找分工单位或下属企业,甚至  相似文献   

13.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被称之为"关键时期的盛会","深化改革"又成为一个热词,标志着改革已进入到"深水区"和攻坚期。深化改革与以往任何一次改革相比,当下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利益藩篱日趋固化,很多改革甚至需要改革改革者。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改革者的自我革命。颇受群众关注的公车改革,已经"改"了近20年。除有的地方变成福利外,又有什么样的实质动作?养老制度改革,涉及到"双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10,(52)
<正> "我替老百姓说话,胸怀坦荡问心无愧",89岁高龄的杨维骏,因用公车带领村民上访,被称之为"最可爱官员" 今年89岁高龄的杨维骏,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成了舆论焦点。作为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已经退休的他因日前用单位配的公车带领村民上访,被一些网民和媒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有记者通过采访多个中央部委证实,目前,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工作基本完成,公务交通补贴已从上个月起发放。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到2014年底,中央和国家机关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地方党政机关改革必须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但是,这种根据行政级别统一发放不同数量车补的方式,只能视作一个过渡性改革方案。在  相似文献   

16.
一周网谈     
《瞭望》2010,(52)
<正> 本周,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引发网民激烈争议;媒体对昆明公车改革的报道,再次牵引着网民的目光聚焦"公车";此外,媒体有关高铁推高返乡成本的报道,也在网民中激起了较大反响。汉语出版物"新规"引网民激辩据媒体报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  相似文献   

17.
乔新生 《党政论坛》2013,(22):17-17
公车改革已口头进行了20年,实际成效则乏善可陈。其实,从中国现行规定来看,只有在职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可以配备专车。但是,如果严格执行此项规定.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所有的局级领导干部都会反对,改革将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10,(2)
深入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外公车管理的经验,综合考虑公务活动需求、财政支出成本、行政运行效率、预防和遏制腐败、社会承受能力、节能减排降耗等因素,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  相似文献   

19.
现行公车使用和公款接待制度,浪费巨大,隐藏腐败,必须实行以消费方式货币化、消费行为个体化为阶段目标,以实行公务员年薪制为最终目标的改革.职务消费制度改革要坚持量力而行、逐步完善、上下联动,注重改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妥善处理好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芬兰已连续五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了,其在公车管理方面,可窥见一斑。芬兰政府机构公车数目极少,除总统外,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4人享受配备专车的待遇,而且专车只限于执行公务时使用。其他部长及以下的官员执行公务时,由秘书向政府办公厅申请用车,政府部门有义务如实地公布官员使用公车的情况,媒体也有权查询。作为世界上富有的国度,芬兰政府的举措很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