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价值”在哲学语境中.它是一种关系范畴,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生命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命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生命价值包含了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生命的个体价值,是个体的生命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生命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生命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生命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元代马致远的《半夜雷轰福碑》中有段唱词:“越聪明越受了聪明苦,越痴呆越享了痴呆福,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只落得今世多奇才,遗之在草野。”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是非不分、贤佞不辨的用人习气。其实,不良的取人之风并非古人专有,时至今日,仍有极少数人存有从一  相似文献   

3.
自我认同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却不是一个现代的问题。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有如何确定自我同一性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文人得不到现实的认可,只能在文学的寻求中实现自我价值,确定自我,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对现实的超越。1、浓郁不尽的伤春悲秋。《诗经·七月》是第一首伤春诗,《楚辞·九辩》是悲秋文学的始祖。自此,伤春悲秋成为古代文人恒久的情结。李白《愁阳春赋》:“试登高而望远,痛切骨而伤心;春心荡兮如波,春愁乱兮如雪;兼万情之悲欢,兹一感于芳节。”萧绎《金楼子·立言》:“捣衣清而彻,有悲人者,此…  相似文献   

4.
张军 《新视野》2003,1(4):4-6
从哲学的高度上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存在与发展,首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建立在“历史真理论”与“社会价值论”相统一的基础上的;其次,对社会主义现实形态的理解应该是“什么是”与“如何建”的统一,要以“生命成长”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第三,在对于社会主义的定位上,要坚持历史定位与主体定位的统一。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评价标准的两大论述中。  相似文献   

5.
湖南《书屋》杂志二月号刊载了李洪岩的一篇文章,谈何兆武教授的《历史理性批判散论》一书.何教授在自序中感慨良深地说:“社会进步的规则本来是择优汰劣,但有的时候历史的现实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它最优秀的分子淘汰掉了.”意思是说:作为理想,“善”总是战胜“恶”,在人类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但作为现实,“善”往往从中心位置旁落.就拿文人圈子来说,大体是贤者不尊,  相似文献   

6.
以长征为题材的诗集《雪葬》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诗人胡世宗两次重走长征路,不断开掘深化自己以军人意识为核心的历史意识,形成了以"人"为主题的主观历史意识,通过对长征途中普通个体生命的诗化解读,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命过程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度追问。同时,胡世宗的主观历史意识中又包含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在通过历史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浓郁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7.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指思想政治教育以自身属性满足个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个体作为“现实的人”,不仅是生物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其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化生活而融入文化共同体并向具有文化自觉的独立个体迈进: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播一定阶级和社会的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规范的“有意识的文化活动”,必然具有一定文化本性。因此,从文化视野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论认识。更加充分地把握思想政治个体价值的本质及其实现规律,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个体文化生活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这个通俗形象的概括,既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线索,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中国梦”,就其价值和内涵而言,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个体与集体的统一,中国与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关于人的价值、人民群众的价值的论述足极为丰富的。毛泽东推崇生命的价值,认为人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东西;重视人的价值,认为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高扬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历史价值的创造者。与毛泽东鲜明的人民价值主体思想相联系的是,毛泽东把“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明确地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价值论的视角来重温毛泽东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同时也极大限度地调动了生产力中最富能动作用的每个个人的积极性,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但这种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自觉个体难免带有局限性和盲目性。那么,如何确立个人主体的价值,增强个人主体的自律性,协调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将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这种个体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基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每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如果抹煞了个体,否定了个体的存在及其价值,那也就没有了群体,即使有某种群体,那也是虚幻的群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追求更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看来,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诸个体存在。现实的诸个体就是以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建立其社会关系,实现共同活动的。由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所以现实的人类历史也就是诸个体共同活动方式发展的历史。通过对不同阶段现实的诸个体共同活动方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个体与类由双重遮蔽、矛盾凸显到斗争解决的过程中,群体始终是缓和个体与类矛盾,表征诸个体产生联系、获得发展的现实承担者。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启示我们:由世界历史性的诸个体相互联系直接构成的整体,才是真正社会化的人类、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三个维度,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孕育进行探讨能够深刻阐释其在当代的现实价值。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重要孕育和实践地,1985年到2002年期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稳步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林业协调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省”建设等生态建设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在这期间已初具雏形,“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创新思想开始应用于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民生观开始呼之欲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福建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的生态实践和探索较好地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世界”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内容的核心。“新世界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及其发展的历史为基本视域,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表达了人之为“人”的精神诉求。“中国梦”以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愿景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风貌,展示每个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历程,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当是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4.
重温当年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卓越建树和光荣传统,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即把“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当作其理论的出发点,通过对现实的个人的主体价值活动的考察分析,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性,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自我意识、人生哲学还是在精神结构上,鲁迅与克尔凯郭尔都存在着相应的联系.鲁迅作品中的群体形象与克尔凯郭尔的“个—群”对立模式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与群体的对立中他们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了深刻的孤独感.但是,不同于克尔凯郭尔的“孤独个体”,鲁迅在个人的体验和社会的现实境遇中得出了“历史中间物”的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复杂的、以否定的形态呈现的理想和价值现.  相似文献   

17.
生命观是毛泽东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从思想渊源看,毛泽东的生命观受到马克思主义生命本质思想、近代西方生命价值思想和中国传统生命伦理思想的影响,并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三个具体维度。在毛泽东的生命观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生命实体观是其主体与核心,自由平等生命价值观是其重要内容,舍生取义的生命伦理观则是其底色和支撑。这三个基本维度内在地蕴含着其生命观"真理性与价值性"、"知与行"、"个体与群体"高度统一的逻辑及特点。毛泽东生命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生命的态度、精神和思想,在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的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以“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本出发点,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现实价值目标,体现了邓小平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一贯坚持、倡导的统一的是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人民群众的价值要求及其自觉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的现实统一为基础,以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为标志,围绕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一普遍存在的基本价值的实…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由于货币以及由货币构成的资本的存在导致了劳动的异化,而劳动的异化从人类商品经济的历史来看,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今天的现实;劳动可以创造价值,但是劳动不能决定价值分配;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的不平等”的存在和在现实中国“现实的不平等”的存在,是人们对劳动价值论产生怀疑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颐武 《党课》2010,(22):126-127
近年来,“成功”和“幸福”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的中心,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影响。所谓“成功”就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幸福”则是追求个体生命的美好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