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活动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理性因素起主导作用,决定着认识活动的性质和目的;非理性因素是认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对理性因素的重要补充,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在承认理性因素对非理性因素的决定作用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动力作用,诱导作用、调节作用和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协同发挥作用的过程 ,行政执行亦不例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我们长期忌讳和忽视非理性 ,没有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在行政执行中的作用。本文认为 ,非理性因素对行政执行过程具有激活、驱动、调节和参照作用 ,应当充分发挥它在行政执行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的非理性因素诸如欲望、情感、意志等已经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力量直接渗透到个体的价值选择中,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理论界加强了对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特别是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对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地位,我们应加以合理的评价,而不应该夸大它的作用。对于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在人的生存本质和认识论方面所做的探讨,我们应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科学的评价,一方面吸取它的合理因素,借鉴它有益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克服它片面化和极端化的倾向,给予非理性因素以合理评价,以此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学和认识论,本文在此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弊端和人的发展问题愈加凸显,哈贝马斯在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交往理性。他认为,交往理性能够对抗工具理性的扩张,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哈贝马斯批判工具理性进而构建交往理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试图超越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进而达至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人的发展由畸形、片面到自由、全面的过程,是一条预设的关于人的发展的大同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非理性问题上,非理性主义过分夸大了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国内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则偏重从认识论角度研究非理性,对非理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用力不够。非理性的作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重要性日益显露。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一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正确发挥理性因素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开掘非理性因素的价值,建构二者交融之经纬网以增强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表明,非理性因素对教育者创新活动具有推动价值,对教育对象接受能力具有增强价值,对教育方法具有拓展价值。只有充分融入非理性因素的正向价值,才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握人的精神中非理性因素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降低危机损害,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是目前研究领域的空白,所以研究非理性因素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9.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之前,都会经过内心冲突阶段,是否选择犯罪,取决于动机斗争的结果。而动机斗争是犯罪人自我决策的选择结果,依赖于犯罪人对于行为和情境的认知,满足其自身认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具有理性。但同时,由于较多情况下犯罪人往往很少甚至不考虑行为的后果,或者知道结果仍然选择犯罪,受情绪的制约,便呈现非理性的面貌。因此,犯罪人既有理性也兼具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这就需要将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引入到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分析非理性因素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非理性视角探索提高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法治作为现代性的制度形式,本质上是建基于“理性人”概念之上的算计性规则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法治成为资本主义全球性“系统强制”的普世迫令。而中国的法治建设,实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技术化自救这一功利选择的继续。但文化差异所造就的现实困难,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一条独特而艰难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2.
浅论领导决策中非理性因素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领导决策而言,非理性因素也有其正面的价值和作用。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以某种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而人们的许多价值判断又往往是非理性的;决策者不是没有感情的逻辑机器,优秀的决策者不是消灭感情,而是控制感情;在千头万绪的信息迭加中,直觉给决策者以某种暗示,并为理性寻找一个方向。直觉还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来源。理解非理性因素在领导决策中的意义和作用,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将有助于提高领导决策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的法治人格主要表现为:“个体优位”观念强,“尊敬他人”待提高;权利观念总体淡薄,维权能力不容乐观;自担责任意识差,机智应对社会责任;政治参与热情不足,缺乏法治追求;知行脱节,未形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封建特权文化的残存,法制建设中的问题,法学教育的价值缺失制约着大学生法治人格的培养。只有完善民主法律制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塑造遵法榜样,改进学校法治教育,才能有效培养大学生法治人格。  相似文献   

14.
在法治中国时代,法治已然跃升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思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法治思维是以法律规范为基本依归的规范性思维,是以法律价值为基本导向的整全性思维,也是以法律方法为基本手段的程序性思维.法治思维不仅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提升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文力图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文本解读,揭示它的基本内涵。同时,在科技文化视域下,通过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有关论述,展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以及科技文化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庭因素是青少年法治意识养成的外在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应包含家庭主体因素、家庭成员因素、家庭关系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等。要想培养青少年形成完善、健全的法治意识,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先使其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使家庭的"有意培养"转化为青少年无动因的自然依从,使他们从对法律理性认识基础上产生法治理性心理。  相似文献   

17.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之前,都会经过内心冲突阶段,是否选择犯罪,取决于动机斗争的结果。而动机斗争是犯罪人自我决策的选择结果,依赖于犯罪人对于行为和情境的认知,满足其自身认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具有理性。但同时,由于较多情况下犯罪人往往很少甚至不考虑行为的后果,或者知道结果仍然选择犯罪,受情绪的制约,便呈现非理性的面貌。因此,犯罪人既有理性也兼具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精神。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是集体本位,导致权力本位、人情优先、无讼的理念,现实中成为制约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重要文化因素。开展法制教育、推广法治典型、营造法治环境,是促进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养成法治思维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9.
法治思维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强调以法治理念为基础,以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为依据,运用法律逻辑完成一系列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主体,其是否运用以及如何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实际问题,将决定我国法治建设的成败,并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法治思维的含义出发,讨论为何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再从加强领导干部对宪法和法律的学习、营造良好的体制内法治环境和营造良好的体制外法治环境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 ,已经作为治国方略且在宪法中确立其法律地位。不过更为重要的是 ,依法治国是一种实践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实现法治 ,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理性文化应是主要方面 ,它蕴含科学精神、社会契约观念、政治市场观念、思想市场观念、公民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平等自由观念等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