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60万精锐部队.准备"闪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在军事上做好准备的同时,委派周恩来赴西安与胡宗南进行交涉.   ……  相似文献   

2.
程中原 《党史文汇》2006,(12):21-25
西安事变前的形势 1936年秋,中共中央改变"反蒋抗日"的方针为"逼蒋抗日".为力促蒋介石停止内战,早开谈判,实现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派潘汉年于9月24日携带中共中央起草的<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离开陕北,前往上海;并准备派周恩来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同国民党谈判,签订<抗日救国协定>.然而,蒋介石对于中共的倡议却不予理会.在平息两广事变以后,蒋介石立即增兵陕甘,"围剿"红军;在谈判桌上则翻云覆雨,态度强硬.他企图以军事进攻与政治谈判双管齐下,一举解决西北问题,实现其"溶共"和收编红军的野心.中共中央在国民党军队猛力进攻之下,一方面,"从各方面造成停止进攻红军的运动","以此迫蒋停止剿共";另一方面,于11月下旬组织了山城堡战役,显示红军的声威.在谈判中,则"并不坚持过高要求",同意"红军改名受蒋指挥".然而,蒋介石仍一意孤行,反而严厉督责张学良、杨虎城"进剿"红军.  相似文献   

3.
1936年夏,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这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长征抵达川、康地区,准备继续北上,与第一方面军共同创造西北抗日根据地。但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胡宗南、薛岳、王均、毛炳文、杨森、刘湘、刘文辉、鲁大昌等部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阻止红军北上抗日,企图围歼红军于雪山草地地区。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也引起了国民党统治营垒内部的分裂,两广事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60万精锐部队,准备"闪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在军事  相似文献   

5.
1936年,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同蒋介石集团的矛盾日趋加深,又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以及胡宗南精锐部队在甘肃环县山城堡“剿共”惨败的影响下,进一步认识到内战再也不能打下去了,只有调转枪口,一致抗日,才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于1926年复刊的<大公报>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成为中国的舆论重阵.自称"不党不卖不和不盲"的<大公报>,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来往碰撞频繁.客观地说,张季鸾主笔时期的<大公报>与蒋介石及其政府的关系大体上还是融洽的,蒋介石以"国士"之礼待张季鸾,张季鸾也奉蒋介石为国家中心.因此,张季鸾辞世前,留"临终遗嘱"给接班人王芸生:只要不碰蒋先生,任何人都可以骂.张季鸾去世后,王芸生继任总编辑兼社评委员会主任.可王芸生后来却背了"祖训",抗战期间,王芸生主笔的<大公报>四次与国民党蒋介石发生摩擦,被称为"碰"蒋.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7,(8)
正1947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面对胡宗南的大军,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这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对局势的洞悉和非凡胆识。国民党军进占延安后,蒋介石天真地认为:"共军必无法在陕北负隅,只有往绥德、米脂一带流窜,或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区。"在这样的判断下,蒋介石开始考虑如  相似文献   

8.
马占山,字秀芳,陆军上将.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军."九一八事变"后,他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9.
(一)1946年6月,蒋介石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向各个解放区展开进攻,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自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8个月歼灭国民党部队71万余人,蒋介石不得不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纠集了34个旅25万兵力进攻陕甘于解放区,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枢。1947年2月底,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部署进攻延安。胡宗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推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得到情报后,决定延安紧急疏散,随即又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共计26万余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  相似文献   

10.
1943年7月,蒋介石密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抽调第一军和第十九军准备攻占陕甘宁边区,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在这紧急关头,周恩来、邓颖超等奉命前往西安。胡宗南获悉周恩来等即将到达西安,事先指定政治部主任王超凡,准备酒  相似文献   

11.
张治宇 《湘潮》2008,(3):47-47
1945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60万精锐部队,准备“闪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在军事上做好准备的同时,委派周恩来赴西安与胡宗南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12.
赵力 《党史纵横》2013,(9):35-37
1947年3月中旬,蒋介石命令胡宗南率绝对优势兵力进攻陕北。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胡宗南在陕北被西北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其摧毁中共中央,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的美梦最终流产。至1947年春,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受挫,被迫改为向山东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重点进攻。3月中旬,蒋介石命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以数倍于西北人民解放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向延安发动攻击,企图摧毁中共中央首脑机关,消灭西北人民解放军或将其赶到黄河以东。然  相似文献   

13.
1943年7月,皖江抗日根据地已巩固地扎根在长江中游的皖中大江两岸,日伪虽数次集中兵力"扫荡",均以失败告终.国民党顽固派中安徽桂系,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断纠集兵力向新四军第七师所属各部挑衅进犯,他们和日伪由暗中勾结到公开合兵,企图消灭新四军第七师,摧毁这块浴血奋战数年建立起来的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素有“黄埔骄子”之称的胡宗南,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由于铁心忠蒋反共而平步青云,并逐渐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实力雄厚的军事集团。解放战争初期,胡拥有4个集团军、10个整编师、2个整编旅、55个步兵团,以及若干特种兵团共25.6万人。蒋介石对胡宗南集团寄予很大希望,称它是“国军精华”、“大有可为”。然而,在反共反人民的不义战争中,这支部队不仅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反而一步步走上覆灭之路,最终成为蒋家王朝的殉葬品。用兵晋陕.屡遭败绩1946年6月,蒋介石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全面内战。胡宗南受蒋介石的驱使,也在晋南展开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相似文献   

15.
瓦窑堡会议"抗日反蒋"的提法不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抗日反蒋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互相矛盾、难以统一的.之所以在瓦窑堡会议上坚持"抗日反蒋"方针,主要原因是阶级对抗,对蒋介石的仇视心态难以化解;信息闭塞,对外界形势的变化缺乏了解;阶级斗争的思维仍起着主导的作用,难以立即适应发展了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到陕西督战的蒋介石,同时软禁了在西安的南京政府军政要员陈诚、蒋鼎文等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收藏>第8期刊出了宁夏张汝教先生收藏的冯玉祥将军手书的七言抗日条幅:"穷经安有息肩日,抗日即为绝顶人".那雄浑有力的隶书体和其中的内容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冯玉祥将军是在什么地方写的这条幅?写给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书写的呢?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依照形势调整自己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最后转变为"联将抗日"。正是在这一政策转变的形势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1937年6月,周恩来到庐山同蒋介石多次会谈。7月,周恩来等又与蒋介石等在庐山举行会谈。最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对  相似文献   

19.
在西安不杀蒋介石 我是1936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到周恩来身边工作的。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对中国大举进犯,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卖国贼蒋介石不但不抗日,反而变本加厉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进行"围剿"。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临西安张学良、杨虎城部队督战。但  相似文献   

20.
21.国民党三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背信弃义放冷枪同室操戈汪精卫公开投敌后 ,蒋介石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言行也暴露无遗 ,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第一次反共高潮从1939年12月起到1940年3月 ,蒋介石命令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军队向我进犯 ,并准备进攻延安。针对国民党的军事进犯 ,我党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斗争 ,坚决执行了“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 ,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 ,对国民党发动的进攻 ,予以迎头痛击 ,打退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第二次反共高潮在1940年10月至1941年3月。蒋介石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