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汀是红色医院的发源地汀州福音医院始创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由英国基督教会在县城东后巷创立,原名“亚盛顿医馆”,为闽西第一所西医医院。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英国人慑于中国人民的反帝浪潮,相继回国,邑人傅连暲被推选为院长,并将“亚盛顿医馆”改名为“福音医院”。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奇女性、87岁高龄的革命老人刘赐福,从上海回故乡长汀居住了一段时间。刘赐福是长汀籍开国中将、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的原配夫人。刘赐福回汀后,不住宾馆,依旧住在自己的百年老屋内,这幢老屋就是长汀著名的红色旧址——傅连暲故居。我有幸陪同刘赐福再次来到中央苏区红色医院旧址——福音医院,登上位于卧龙山麓  相似文献   

3.
正傅连暲是先父李家度在长汀县福音医院的医学启蒙老师。父亲生前常给我讲起傅连暲老师和福音医院的事情。福音医院原名亚盛顿医馆,坐落在长汀卧龙山麓下,它是由英国爵士亚盛顿个人捐资创办的。医馆于1903年开始建造,1908年落成并开始招收学员,诊治病人。这是汀州第一所西医医院,也是闽西医生的摇篮。  相似文献   

4.
福音医院座落在长汀城北一条僻静的小巷内,鸦片战争以后由英国教会创办,院长和医生大多来自英国、加拿大等国。医院以西医为主,备有X光、手术室、化验室等现代医疗设备。这在当时,其技术之先进,设备之讲究,在赣南闽西一带屈指可数。更由于这个医院在革命年代历经变迁,成为了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医院,受到人们传颂。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的浪潮震撼着这座偏僻的山区小城市,被帝国主义暴行激怒  相似文献   

5.
1927年8月,“八一”南昌起义军在周恩来率领下挥戈南下,在激烈的战斗中,起义军有300人负伤,被送到汀州福音医院治疗。院长傅连暲以实际行动参加革命工作,他发动汀城所有医务人员,以福音医院为中心,成立临时“合组医院”,紧急义务抢救伤病员。他还动员汀州女子师范、省立七中女生和他自己的妻子、女儿一起协助看护伤员。这时的福音医院,实际上成了起义军的临  相似文献   

6.
汀州福音医院旧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东门街东后巷58号。 汀州福音医院原名汀州“亚盛顿医馆”。亚盛顿是英国伦敦基督教会的一位爵士,1903年以个人名义给汀州中华基督教伦敦会25万英镑作基金,开办了“亚盛顿医馆”和学校。1925年,在五卅运动的反帝怒潮冲击下,英国院长和医生、护士惊慌逃走,于是全院推举傅连障为院长。傅连唪遂将“亚盛顿医馆”改为“福音医院”。  相似文献   

7.
李杰 《保密工作》2024,(2):61-63
<正>祁连山脉,书不尽铁骨忠心;戈壁黄沙,掩不住先烈英名。在张掖甘州区高金城烈士纪念馆,真实记录了爱国民主人士高金城受共产党重托,以重开福音堂医院为掩护,秘密营救红西路军流落失散将士200多人,最终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走进纪念馆大门,正对面的一座卧式纪念碑格外引人瞩目,碑的正面是王定烈将军亲笔题写的“先烈英灵、浩气长存”8个红色行书大字。  相似文献   

8.
傅连是最早的一位“红色医生”,也是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创始人之一。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傅连1894年9月14日生于福建河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时考入中西中学。他聪明好学,酷爱足球,又有学医的强烈愿望,因而受到河州福音医院院长锡依布莱尔(英国人,中文名赖查理)的赏识,并主动提出每月资助他大洋四元,条件是为基督教会挤生奶。1911年,傅连考入教会办的“亚盛顿医馆”、毕业后,被赖查理聘为汀州八县旅行医生,傅连不仅擅长内科,而且还通晓其它各科。由于他医术高明,…  相似文献   

9.
刨办于1904年的汀州福音医院,原是英国教会医院。1925年“五卅”运动时,汀州人民游行示威,声援上海工人罢工,英国人溜跑了。为维持正常工作,群众推举傅连暲为院长。1929年红四军人闽后,福音医院成了红军医院,在红军领导的宣传鼓励下,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0.
傅连暲是长汀县伯公岭乡人,年幼时在父母的影响下成为基督教徒,念完医专后,成为长汀福音医院的医生。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波及汀州,福音医院的英国人吓破了胆,纷纷离开长汀,于是,众人把傅连暲推为福音医院院长。1926年,傅在邓子恢、瞿秋白等人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相似文献   

11.
正傅连暲,原名傅日新,福建长汀县人。他从小随父母加入了基督教会,后来从医并且担任长汀县教会医院——福音医院院长。1929年参加革命,开始了他的波澜壮阔的一生。1933年后历任中央红色医院院长、红军军医学校校长、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院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医院院长。他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总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副部长,中华医学会长、党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12.
初识在福音医院 傅连暲是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伯公岭村人。在毛泽东的教导下,他从一个基督教徒成为共产党的红色医生,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40年,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傅连暲初识毛泽东是在1929年,这年春暖花开的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在汀州城外的长岭寨一举消灭了反动军阀郭凤鸣旅2000多人,击毙了敌旅长郭凤鸣,解放了汀州城。取得了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汀州百姓称为“神兵降卧龙”(因城北有卧龙山)。红四  相似文献   

13.
正在福建省长汀县城东门街福音医院通往卧龙山的路口旁,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当年被群众称为"老虎井"。1932年冬的一个雨天,住在福音医院休养所边治病疗养边搞调查研究的毛泽东,撑着雨伞踏着泥泞小路,走东家访西家,广泛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当他在一位老大伯家里拉完家常准备告辞时,老大伯的孙女头戴斗  相似文献   

14.
1932年10月,中央苏区革命斗争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毛泽东却因病不得不来到汀州福音医院休养所进行疗养.当时,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妄图使红军和苏区人民陷入无衣穿、无盐吃、无钱用的困境.因此,如何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苏区军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就成为中央苏区经济战线上的一项重要斗争任务.毛泽东虽在福音医院休养层的工会、商会、合作社、公营工厂等开展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15.
傅连暲(1894——1968),是最早为红军服务的"红色医生",他从一九二七年起就为人民革命工作,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护士学校、中央红色医务学校、陕甘宁边区医院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建国后他为新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尽心竭力,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从一个基督教徒,转变为我党一个坚贞不渝的  相似文献   

16.
我党领导南昌起义的时候,我在福建汀州城内的福音医院当院长。这所医院原是英国教会开办的,规模不算大,设备也不太齐全,可是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远近几百里内数一数二的大医院了。1925年五卅爱国运动的浪潮激荡了这座山区的城市,群众纷纷举行示威游  相似文献   

17.
傅连暲是最早为红军服务的“红色医生”,是中央红色医院、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的创始人。他于1894年9月14日出生在福建汀州(今长汀县)。1927年参加革命后,历任中央红色医院院长兼中央红色医务学校校长、苏维埃国家医院院长、陕甘宁边区医院院长、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副部长等职。  相似文献   

18.
发展红色文旅,是新时代拓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通过聚焦事业愿景积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动力,有助于通过完善发展布局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底色,有助于通过顺应人民需要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导向,有助于通过克服风险挑战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底气。红色文旅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间存在耦合逻辑,人口规模巨大是红色文旅的现实基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红色文旅的价值取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红色文旅的功能定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红色文旅的时代涵义,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红色文旅的世界意蕴,以红色文旅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从加强挖掘保护以强化特色优势、应用科学技术以提升数字水平、坚持创新创造以深化时代蕴涵、结合教育感召以弘扬育人实效等方面出发,有利于切实推动以红色文旅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黄遵斌 《求实》2014,(3):89-92
红色精神与中国梦相生相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理论与精神基础,实现中国梦内在地蕴含着红色精神的培育与弘扬。红色精神与实现中国梦"三个必须"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红色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道路"之中,是"中国精神"闪耀光芒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力量"的强大凝聚剂。  相似文献   

20.
1932年秋,毛泽东率领红军在漳州打了个大胜仗后,来到了长汀福音医院休养。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福音医院,整个医院都沸腾起来了,红军打了胜仗,医院里又来了毛主席,这真是双喜临门,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到格外高兴。 院长傅连暲陪着毛泽东参观了医院中的手术室、换药室、药房和病房之后,毛泽东很满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