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际私法立法对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选择法律时间、选择法律的空间范围等方面规定得越来越宽松 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论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私法立法对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对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选择法律时间、选择法律的空间范围等方面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法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岩峰 《法治研究》2013,(11):35-40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和技术交流的迫切需要,我国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的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法制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拟结合有关立法和司法解释,对涉外合同的含义、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准据法的适用范围等作分析与探讨,以期有助于相关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4.
付志刚 《法学杂志》2007,28(4):124-126
意思自治原则作为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已为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及有关国际公约所确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该借鉴国际公约和各国的立法实践来完善相关立法,在准确把握或界定意思自治的度的同时,应更积极地鼓励意思自治的合理扩张,促进涉外民商事交往的发展,构建国际民商事活动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5.
国际私法中意思自治原则的新发展与我国立法的完善@肖永平,喻术红所谓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有权选择某一国的法律作为他们之间的合同准据法。现在,意思自治原则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但不同国家对意思自治原则的接受程度、范围和方式有所不同。综...  相似文献   

6.
旅游合同格式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旅游格式合同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触动了合同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要解决这一矛盾,唯有对旅游格式合同加强立法规制,该文将以此为对象去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旅游合同格式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旅游格式合同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触动了合同法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要解决这一矛盾,唯有对旅游格式合同加强立法规制,该文将以此为对象去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合同法律适用中的硬性冲突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前合同法律适用中的主要原则,而此前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硬性冲突规范已退居次要地位,起着补充意思自治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作用。这种变化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硬性冲突规范主要的适用方式可归纳为:(1)与意思自治原则的结合适用;(2)对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适用;(3)特殊种类合同中排除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无效合同的立法沿革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强制性规范对于合同效力的干预程度逐渐减弱的历史发展趋势,并提出对于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合同,不应绝对地认为无效,而应一分为三:即无效、并非无效但应受处罚和并非无效亦无须受处罚。司法机关在进行判断时,应当从私法自治价值优先、公序良俗原则以及分析立法目的和宗旨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衡量,以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10.
王慧 《河北法学》2007,25(12):117-120
在国际商事合同的准据法的确定问题上,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各国及国际公约公认的首要原则.但在理论上及有些国家的立法中,对当事人意思自治还有一些不合理的限制,其中包括要求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必须与合同有实际联系.当事人通过改变或创设连结点的方式以使其合同表面符合有"实际联系"的要求,被认为构成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对此问题的澄清有利于正确认识国际私法各种制度存在的价值.通过分析得出,意思自治原则承认当事人有选择法律的自由,就等于接受了当事人有权规避某一国法律的事实.当事人规避"实际联系"并未侵害法律所保护的正当利益.国际私法不能用"实际联系"来限制当事人选择合同准据法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悬赏广告自古有之,今日犹然,且日益普遍。关于悬赏广告法律性质之争论,也从未止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虽对悬赏广告作出了规定,但较为原则且并未明确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笔者认为,对悬赏广告法律性质之确定,应借鉴德国等大陆法系诸多国家之立法例,采单独行为说为宜。  相似文献   

12.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several contracts and is likely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disputes before the courts. In agreements with a foreign element, the adjudication of the rights and liabilities will depend on the applicable law. Most legal systems have embraced the doctrine of party autonomy and, accordingly, permit the parties to expressly select the law to govern the disputes that arise from international contracts. India and Australia are no exception to this trend. In general, the courts in both the commonwealth countries have reported having been influenced by judicial practices of one another to develop their own law. Despite their common law roots, the interpretations attached to the doctrine of party autonomy in the choice of law have varied in some respects in these countri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judicial trends on the subj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role that party autonomy will play in resolv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where the performance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eventualities such as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India and Australia. The paper delves into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courts in India and Australia may offer reciprocal lessons to each another to revolutionise to interpret the doctrine of party autonomy in the choice of law.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人权条约将社会保障确认为人权的重要内容,使社会保障权表现为国家义务的形式,国家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其向现实权利转化。从我国条约适用来看,已经生效的国际人权条约必须首先转化为国内法才能得到执行,表明了立法对于人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而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滞后,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所以,应按照条约要求和国内实际情况,围绕社会保障权构建一个完备的权利保障法律体系,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加强社会保障的人权保护,促进社会保障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航空产品责任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产品责任主体是航空产品责任诉讼首要解决的问题,该主体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受害人权益是否充分保护和纠纷是否得以顺利解决。该主体具有天然的国际性,同时其因交织航空运输责任与产品责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航空产品责任主体不仅包括一般商事关系的私法性主体,而且还包括负有检测、适航监管责任的公法性主体。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立法及司法实践对航空产品责任主体呈现出扩大化解释的趋势,其目的是顺应国际社会保护消费者权益人本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我国相关立法完善应关注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蒋凌申 《河北法学》2012,(2):165-172
新加坡鞭刑继承自殖民地时期刑罚,受穆斯林习惯法影响,符合法的继承规律,没有违反本国宪法规定。目前尚无反酷刑公约或条约能约束新加坡鞭刑,而且其也不与现行反酷刑公约或条约、国际习惯法、法的一般原则相冲突。新加坡鞭刑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酷刑,宽容死刑的态度使这一指责更显苍白。另外,普通刑罚在新加坡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主刑失效、犯罪形势严峻等因素将新加坡刑罚推向目的刑主义。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法律归属、地位和标准等方面还有纷争,但它已成为德、日等大陆法系刑法学界的通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大陆法系国家,期待可能性不仅是衡量犯罪成立与否的规格因素,而且具有减免责任之功效。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倘若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对现实许多疑难、争议案件可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有助于凸显我国刑法的谦抑性与制约国家刑罚权,并丰富我国的刑法理论和研究方法,当然,这会导致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从各主要国家的立法例考察,直接在法典中设专章或专门条文规定基本原则的不是主流做法。由于受苏联法律的影响,在法典的卷首规定基本原则成了新中国立法的定式,但事实上这是过高甚至误解了基本原则的功能。基本原则只具有指导立法的功能,不能承载规制诉讼主体的行为准则和司法准则的功能。同时,诉讼法典规定基本原则,与程序法定主义和严格规则主义相冲突;加大了立法成本和将来修改法典的难度;为最高司法机关制定司法解释提供了所谓的法律依据和空间;也把目前学界在基本原则上的重大分歧带进法典中去。因此,在利弊权衡之下,我国可以考虑将基本原则从法典中撤出作为其立法体例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反酷刑政策与罪犯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克芳 《法学论坛》2007,22(2):49-57
酷刑严重侵犯人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严重犯罪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反酷刑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人权意识的觉醒和人权运动的兴起.随着人权保障的国际化,反酷刑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因而联合国通过一系列的国际人权公约来禁止酷刑,并建立了反酷刑的国际监督机构.就我国来说,国内有关法律,如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和其他相关法律大都有反酷刑的内容或规定,但是,这与国际人权公约的有关规定相比仍存在着差距.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反酷刑措施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向明华 《河北法学》2012,(8):53-54,55,56,57,58,59,60,61
基于海船航行的国际性及各国扩张性的海事管辖权政策等因素,国际性的海事管辖权冲突问题较突出。尽管国际社会在协调提单合同、船舶碰撞、海洋污染、扣船管辖等方面的管辖权冲突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更多的还是需各国妥善地适用司法主权原则、当事人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他若干协调管辖权国际冲突的基本规则,以消除各种不必要的海事管辖权冲突。  相似文献   

20.
刘英明 《北方法学》2010,4(2):103-110
为减轻环境侵权诉讼中原告证明损害和被告加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困难,发达国家发展出了多种形态的因果关系推定学说、判例和立法。中国现行法确立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对环境侵权诉讼原告的举证困难减轻得更多。从促进信息供给、保护受害者、预防污染和惩戒污染、实质正义、利益平衡、立法难易度、司法可预测性、制度变迁成本等七个方面来看,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较因果关系推定为优,因此我国环境侵权立法中应继续实行因果关系证明责任倒置原则,没有必要退回到适用因果关系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