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官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为恪守职业道德与遵循权力道德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来看,应该以"公正为民"作为官德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其中",公正"是官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价值目标,而"为民"则是权力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规约。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官德建设要在精神动力和制度保障两个关键环节上把"公正为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治国就是治吏"。"官德"是官员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中外古今政治治理都十分重视官员官德建设。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官德更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根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涵盖了官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八荣八耻”与我党长期倡导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高度一致,树立了官德建设的标杆。它凸显“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原则,实现了官员的角色责任;蕴涵“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体现了官员的角色技能;规范执政者的道德品质,这是官员角色调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官德建设。官员的道德修养,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兴衰存亡。为了保证官吏能够按照官德的要求去为官行政,朝廷推行保障官德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并举、入仕新人学习为官之道、重视官员的家庭道德教育;实行保障官德的体制——"以德为先"的选任标准、"彰善瘅恶"的监察制度、"奖廉惩贪"的考核机制、"严于治吏"的法律制度。借鉴历史经验,必须进行现代官德教育,加强当代官德的制度化建设,改造旧时代官德建设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孝悌是古代官德的重要德性生长点,孔子所倡导的孝悌文化绝不是后人理解的愚孝、愚悌,它是一种建立在礼制秩序上的互敬型伦理关系,具有深远的当代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而"以德治国"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官员的道德水平。孝悌在人性中具有普适性和根源性,它是当代官德的基石。要促成孝悌对当代官德的建构作用,必须以家风建设为手段,践行三个路径:一是传承祖训家规,约束官员行为;二是引导共建家风,保障官员作风;三是正视祭祖文化,塑造官员道德。通过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孔子的孝悌思想必定能推动"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官德建设的战略挑战来自于执政合法性、政府公信力和干部素养三个方面。官德建设应贯穿于为官始终,在干部"入口""楼梯口"与"出口"等干部发展的重要节点更应予以关注。为此,干部选用应突出以德为先,干部升迁要规避"带病提拔",干部退出要加大审计力度。在重要关口关注官德,意味着官德建设过程中捕捉到了重点,抓住了"牛鼻子"。同时,官德建设应常态化和制度化,熔铸于官员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真正让为官者将"堂堂正正做人"与"清清白白做官"结合起来,从讲政治的高度予以认识和推进。  相似文献   

7.
加强"官德"建设是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核心,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官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找出其原因,进而针对性地寻求加强"官德"建设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德治是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模式,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官德培育思想。中国古代官德培育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忠"、"仁"、"公"、"廉"、"勤"、"信"、"慎"和"畏"八种规范,其实施途径为教育明德、制度立德和修身养德。中国古代官德培育思想对新时期干部的官德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这就是个体应强化道德自律,社会应创新教育模式,国家应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们党正式提出和确立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领导干部选拔标准,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加强领导干部官德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及其对策思考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周礼》中的"六廉"思想是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它们突出体现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中的德能兼顾、以德为先的特点,不仅为中国古代官员为官从政确立了基本的行为准则,而且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奠定了基本的内容框架。借鉴《周礼》的"六廉"思想,有助于我国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反腐倡廉,进行官德教育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来重视官员的修身立德。在官员个人修为方面,要求做到立志乐道、淡泊宁静,勤于自省、反求诸己,践行三慎、知行相资;在官员家庭美德方面,要求做到孝敬父母、教好子女、管好家人;在官员治国理政方面,要求做到心中有民、廉洁奉公、勤政务实、谏诤敢言。汲取古代官德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于现代加强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官德修养有着重要启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需要,是提升党在群众中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也是从源头上拒腐防变、为政以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设新时代官德是这个时代的大课题。古代官员的培养制度、选拔制度和管理制度闪烁着中国传统官德建设的智慧,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对于当今时代仍然有着借鉴和启示意义。需要培养全社会官德培养的意识,需要灵活选拔任人唯贤且唯能,更需要加强官德建设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德为官之魂,“官德”就是行政道德。当前,部分政府官员中存在着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等违背“官德”的问题。官德缺失,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还有主观原因。加强“官德”建设应从教育和增强行政的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加强官德建设是关乎党风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深刻解读“官德”的内涵,是社会主义政权稳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官德建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推进官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制度建设原则;坚持教化内省原则,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这是当前官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官德建设是在反腐败斗争中群众关注的焦点,官员的道德价值趋向和道德表现,具有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当前存在着官德建设过分依赖人性而忽视理性的看待人和分析人;过分依赖自律而忽视他律和制度建设的误区。在官德建设中,要避免官德建设的超前性与社会道德的现实性相混淆;要避免把个人道德置于制度道德建设之上。  相似文献   

16.
官德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官德不是许多道德条目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自己的系统结构。其中,为公是官德的价值目标,公正是官员权力运作的基本准则,勤政是官员才能的社会释放,廉洁是官员行为的矫正器,修身是官德的根基。官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制度伦理作为制约权力的一种手段,是从外部环境入手,通过制度、法律、法规等建立健全伦理道德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把一定社会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并使其规范化、法制化。从制度伦理层面强化官德建设,对官德的实现具有普遍性,有助于官德规范的把握,有助于官员道德的养成,是官德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笔者认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实行“以德治国”的方略,必须以“官德”建设为重点。因为治国的官员们是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的组织者,理所当然应成为优良道德的实践者、示范者。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部分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一论述将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明确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并明确提出了实现这一任务所遵循的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这种创新的表述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它为新时期道德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丰富的传统哲学智慧,而传统官德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实运用,对规范政府官员作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深入挖掘传统官德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把握其产生的社会机理,探索其现实意义,对当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