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叫王庭臣,今年五十六岁了,现任梅河口市红梅镇敬老院院长。在我五十一岁那年,镇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去敬老院当院长。当时的敬老院里庭院杂草丛生,门窗损坏严重,冬季取暖煤不足,室温很低,老人们饮食单调,不要说菜,就连大葱都没有。亲戚朋友都劝我不要接这个烂摊子,但看着院里那三十四位孤寡老人期待的目光,我下决心,用我辛勤的汗水,让这些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2.
忘我的付出,只为让敬老院的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荣誉满身,朴实依旧。"什么是幸福,对我来说,老人们的健康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李焕玲如是说。48岁的李焕玲现任鞍山市台安县桑林镇敬老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从毕业至今,她始终坚守在"敬老"岗位,29年如一日,用全部的爱呵护着孤寡老人,展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瑰丽风采。她先后荣获"鞍山市模范敬老院院长""、鞍山市巾帼建功标兵"、"辽宁省民政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老人们的"亲闺女"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5,(1)
<正>走进突泉县宝石镇敬老院,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院内整齐划一的住房掩映在绿树下,蒙古族、朝鲜族、满族、汉族老人们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有的在院内健身,有的在文化活动室内看电视、打扑克……孤寡老人们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说起从事的敬老事业,蒙古族院长卢书芳娓娓道来。18年前担任村副书记的他,被镇政府选中聘请为敬老院院长。上任第一天,他傻眼了:  相似文献   

4.
<正>在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有一位被老人们称赞的"好闺女",她用自己的辛勤与真爱,悉心照顾着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86岁,1949年进疆的老军垦胡德才住在农二师二十一团敬老院已有12个年头了,有一次,敬老院院长刘清为胡德才理发,老人端坐在凳子上说:"别看我有5个儿女,可是能来给我理发的还没有一个。"老人那茫然的目光,深深地刻在刘清的心里。从此,刘清成了敬老院的义务理发员,无论工作多忙她都要抽空为老人刮胡子理发,这时她经常看到老人眼里含着泪。建于2000年的二十一团敬老院,2002年5月从团招待所调任新院长刘清的时候,院里仅住有4位老人,团场离退休人员2000多人,如此低的入住率,与农二师第一团极不相称。而这位女院长时年35岁。二十一团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老  相似文献   

6.
张庭光是西双版纳景洪市嗄洒镇敬老院的护理员,16年来,他不怕脏、不怕累,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精心侍候孤寡老人,被人称为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嘎洒镇敬老院是景洪市和嘎洒镇政府于1985年共同投资建盖的。16年前,忠厚老实的共产党员张庭光服从组织安排,带着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儿子从基建队来到了敬老院,侍候第一批10位孤寡老人的生活。当时,每位老人除了民政部门补助20元生活费外,其余的如医疗、购买衣物及零用钱等几项开支均需自己解决。为了让老人们有个好的生活环境,张庭光通过养猪、出租空房等方式积攒资金,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并在有限  相似文献   

7.
在别人看来,郏县渣园乡敬老院院长孙枝荣退休后,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她卸任不卸担,仍不辞辛苦、精心地伺候着五保老人。24年来,她先后服侍过50多位老人,为30多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8.
1985年9月,韩宗淼刚刚从领导岗位上离休,便被临江市临城乡的民政助理请进了临城乡敬老院当院长。走马上任,映入眼帘的是破烂不堪的一个大杂院,十几间房子年久失修,蹲在房檐下晒太阳的老人蓬头垢面。“3年后一定让敬老院变个样!”韩宗淼向乡领导表示。  相似文献   

9.
孙蕙 《当代贵州》2018,(51):64-64
12月10日,天气寒冷。在石阡县河坝镇敬老院内,老人们有的下棋、有的打扑克、有的围坐在火炉旁聊天,欢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大家都适应这里的生活了,相处也很融洽。”全国孝老爱亲模范、河坝敬老院副院长肖飞介绍,天气冷了,敬老院也配齐了火炉和空调,添加了棉被、冬衣,让老人们能温暖过冬。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4日上午10时,灯塔市西马镇敬老院来了10位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在敬老院的安排下,他们仔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状况,为老人作了血压、心肺等常规检查,并耐心讲解了老年疾病防治知识和老人饮食起居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听了这些讲解,老人们高兴地说:“你们检查完,我们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11.
唐勇 《兵团工运》2011,(5):18-19
<正>一位普普通通的兵团女职工敬老爱老的事迹在天山南北,龙河两岸被广泛传颂。她,名叫张新玲,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现任农六师五家渠市一○二团敬老院院长。今年51岁的张新玲在农六师一○二团敬老院已工作了20个年头,她集管理员、采购员、炊事员、护士、保姆诸多角色于一身,把每一位老人都当  相似文献   

12.
党建     
正学习时代楷模传承雷锋精神3月3日,志愿者们来到华蓥市古桥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一起包饺子,并为老人们理发、打扫卫生、测量血压,通过志愿服务让老人们度过温馨的一天,在服务中传递雷锋精神。(图/新华社)省纪委为脱贫攻坚提供铁的纪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没有光的业绩,也说不出什么深奥的理论。我只是尽着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朱远英朱远英是1988年出任内江市中区史家镇敬老院院长的。此前,她在村支书任上已经摸爬滚打了整整15个年头。组织上找到37岁的朱远英征求意见说,镇敬老院需要你这样一位里里外外都能操持的院长,那是个苦差事,与村支书相比不容易出成绩,可敬老、爱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朱远英没等领导把话说完就插了句:“我去吧!”就这样,她就操持起这个老人之“家”。尽管职务是院长,可手下就管一名会计,另外30位老人都是朱远英需要精心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7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了彭阳县草庙中心敬老院。虽夕阳西下,但天气仍然有些燥热,敬老院的老人们有的坐在房前纳凉,有的在健身器具上锻炼身体,还有的在菜园子里侍弄蔬菜,老人们穿着整洁,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问及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由衷地表达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草庙中心敬老院建于2010年,投资30多万元,占地面积10亩,建60余间房屋,是彭阳县第二大敬老院。敬老院现寄养72个老人,涉及全县11个乡镇的孤寡老人及残疾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5人,最大年龄84岁。在敬老院,所有生  相似文献   

15.
沈聪 《前线》2010,(8):8-8
<正>1986年,和平里敬老院成立。在街道居民科负责社会救助工作的于艳挑起了敬老院院长的担子,负责照料老人们的生活。那年她30岁,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0多年。当时,于艳就给自己立下了准则:"把小事当大事做,以寸草报春晖的真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来对待社救户、对待孤寡老人,为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8,(23):57-57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贺兰县中心敬老院院长王彦福同志五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真情关心、照料了100余位五保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昭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似文献   

17.
3月18日,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敬老院王振兴老人过78岁大寿。中午。敬老院院长冯学忠与妻子、女儿买来蛋糕,到食堂打上饭菜,来到王振兴老人屋里过生日,其乐融融的样子就像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农四师六十六团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30多人到该团"金秋"敬老院奉献爱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来到敬老院,巾帼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一技之长,来自团场医护岗位的巾帼志愿者们为老人们量血压、检查身体,会理发的志愿者帮助老人理发、修面,有文艺特长的志愿者就为老人们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令老人们笑逐颜开。其他的志愿者有的与老人谈心,有的志愿者帮助久卧床的老人按摩肢体……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共产党人》2012,(13):29-30
正5月21日傍晚,记者走基层来到平罗县第二敬老院,穿着朴素的院长高明真站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王记者,先走一走,看一看,怎么样?"这位高院长非常随和。整齐的宿舍楼,宽阔的水泥路面,生机盎然的绿化带,在夕阳的照射下,敬老院里的一切显得那么温馨。刚吃过晚饭的老人们正在活动,散步的散步,打牌的打牌,看电视的看电视,丝毫没有暮气沉沉之感。记者也被深深地感染了。正是在这个富有生气的大家庭里,流传着一个个关于"高妈妈"高明真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2015年3月28日,笔者走进敬老院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沐浴在阳光下一盆盆生机盎然的花卉。3间老人居住的小屋门敞开着,几位老人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一眼望去,一张张床铺摆放有序,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室内到处干净整洁,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