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世艳 《前沿》2010,(24):30-33
解释学视野有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了理解的一元性与多样化的辩证统一,评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否有效存在着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注意扩大前理解的认知度,同时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历史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现阶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一种现实需求和历史使命。从科学内涵上看,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思想路线上中国化、民族特色上中国化、与时俱进上中国化;从坚持原则的角度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的原则、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09,(6):90-90
徐梦秋、张爱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中国国情,获得关于中国国情的基本认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层含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层含义。这两层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可能的、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徐庆东 《前沿》2004,2(1):45-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规律 ,对于坚持和发展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无疑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研究 ,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实践需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核心在于应用 ,本质在于创新 ,目的在于“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 ,归宿是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历经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体系,并以其思想内容的继承性、表达方式的大众性、根本旨趣的实践性和终极价值的人民性等鲜明特性,表征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理念,指引着中国改革前进的方向。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关切和质疑,不断提升其大众认同度,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强化其内生创新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语境下转化、形成和发展的话语体系。从历时性考察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包含以阶级解放为目标的革命话语(1921-1949)、以生产方式解放为目标的建设话语(1949-1978)、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改革话语(1978-2012)、以梦想实现为目标的复兴话语(2012年至今)。从共时性考察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始终以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为轴心,积累了一系列代言经验:从话语内化来看,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辩证统一;从话语原则来看,要坚持党性导向、人民导向、问题导向辩证统一;从话语外化来看,要坚持历史视野、时代视野、世界视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区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前反思的阶段,另一个是反思的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反思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做出自觉的反思.本文重点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主体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中国化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历史启示我们,新时代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技创新理念已超越科技的传统概念,上升为一种科技创新的强国理念。西方分析家却认为我国科技创新理念是一种技术民族主义,且缺乏创新文化基因。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技创新话语变化可见,其经历了革命话语、改革话语、发展话语和自主创新话语的变迁。因此,我国科技创新的强国理念是一种不断深化的思想产物,是我国围绕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路径指向,绝不是什么技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国内学术视域中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国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术界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争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探讨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解读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研究中国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思考中国民主政治,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可移植性、中国国家形象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学术成果丰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外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范式。国外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观点对深化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以民族危机开始,从被迫性接受到植入性嵌合、从外源性输入到内源性生成、从参与性学习到贡献性建构,文化现代性在中国进行了从自发到自觉并全面展开的现代化历史实践,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建立起了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输入性文化变量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时间”和“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话语,不断更新和优化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秩序,并以其奥趣题旨和宏大论域历史地渗透于中国文化现代性的生成与建构中,中国文化现代性建构的性质和言路在寻驿中择定,价值和使命在启蒙中自觉,路径和意义在建构中呈现。  相似文献   

12.
如何科学认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学命题。这一命题涉及这样几个理论性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发展。这几个理论性问题是一个逻辑整体,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则、路向、理论前提和当代意义等,属于前提性问题。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前提性问题,无疑对我们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和规律,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首先拟从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出发,然后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以此全面准确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7,(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曲折和弯路,但始终能回归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为我国的后继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我国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了认识的标杆。  相似文献   

15.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需要,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主题。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生成之时,中国共产党以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战联合会、民众娱乐改进会、民众剧团、抗战剧团、延安电影团、山脉文学社等文化社团为话语传播载体,领导和推动延安文化社团深入民众和抗战实际,旨在形成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随着音乐中国化、戏剧中国化、美术中国化等延安文艺中国化运动的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不断向基层民众延伸,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实践路径,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路线、方针与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问题——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统一的,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17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大徐汇校区举行。提交论文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  相似文献   

18.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8,24(4):9-12
科学反思是对认识的真理性进行检验的再认识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和基本途径:它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助于纠正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有助于防止盲目骄傲和盲目悲观情绪,端正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反思的根本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三个基本维度,即关注中国人民历史命运、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核心价值和历史主题。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以人为本的最高价值追求,深刻分析以人为本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认真研究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指导来探寻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形成了弥足珍贵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通过整合决定论和能动论,正确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应该怎样去做的问题,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做出了宝贵贡献;紧扣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初步阐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